70岁大臣被赐死,断头饭吃了2块肉喝了3杯酒,皇帝听后:放了他

日知录吖 2024-10-25 14:03:25

清初文字狱因异族当政,极力打压民间怀念前朝之风向,乾隆时期,一场文字狱却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逆转。

乾隆四十六年,七旬老臣尹嘉铨闻乾隆帝巡幸五台山,将途经保定小憩。他心生一计,欲借此机会面圣,便草拟奏章,恳请为父尹会一追赠谥号。

尹会一以孝道著称,曾治河南水患,深得民心,其言行在“孝”字当头的时代广受赞誉。

尹嘉铨亦以孝子自居,上奏请谥,既为成全父亲身后之名,亦欲借此彰显自己圣眷未衰。

然而,乾隆帝并未成全尹嘉铨,反斥其不安分,令其颜面扫地。

尹嘉铨性格倔强,不以为意,竟再次上奏,不仅为父请谥,还恳请为范文程、汤斌、李光地、顾八代、张伯行等人追赠谥号,并请求共祭于孔庙。

乾隆帝见状,怒不可遏,斥其“大肆狂吠,不可恕矣”,下令将其打入大牢。

入狱后,抄家之祸接踵而至。家中藏书、散书、法帖、字画、书信、书板等,皆成定罪证据。

其中,《名臣言行录》一书,因收录被乾隆帝罢黜甚至处死之人,如鳌拜、高士奇等,被定为“滔天大罪”之一。

乾隆帝自认明君,不喜“奸臣”“名臣”之称,更严禁私人撰史,尹嘉铨此举,无疑触其逆鳞。

再者,尹嘉铨时常自比孟子,模仿孟子王者之师,自称帝师。此等狂悖之言,即便未曾教授皇家子弟,仅为旁支子弟编著《小学大全》,亦足以坐实狂悖妄上之罪。

更甚者,尹嘉铨自号“古稀老人”,与乾隆帝自称“古稀天子”相冲突。

彼时乾隆帝正值70大寿,曾作《古稀说》颁示天下,尹嘉铨此举,无疑僭越,遂被奏请照大逆律凌迟处死,亲属亦受牵连。

然乾隆帝亦知此处理过重,遂改判绞立决,免家人连坐。尹嘉铨结局却扑朔迷离。

行刑前,乾隆帝命御厨备酒席,作为尹嘉铨断头饭。尹嘉铨神色自若,无慌乱之情,反自责辜负皇恩,坦然领罪。

席间,尹嘉铨饮酒3杯,食火腿、肥肉各一片,泰然处之。监视者回报乾隆帝后,乾隆帝沉思片刻,决定再次召见尹嘉铨。

乾隆帝晚年好名,文字狱已较早年缓和。尹嘉铨素有文名,乾隆帝亦担心留下恶名。加之尹嘉铨悔过之心诚恳,死前坦然无异心,乾隆帝遂决定放其一马。

尹嘉铨得见乾隆帝后,知皇帝态度已变,立马拍马屁,表示自己虽年事已高,无法为皇帝做太多事,但可以每天焚香祷告,祈福皇上万寿无疆。

乾隆帝听其长篇大论后,嘲讽道:“汝尚欲活到百年乎?”遂放其回家。

尹嘉铨并非一般人物,他是乾隆朝大理寺正卿,位列三公九卿,出身名门,其父尹会一乃康熙朝名臣,与陆陇其、汤斌、张伯行并称“康熙朝四子”。

尹嘉铨自幼受父亲熏陶,勤奋好学,以承接道统为己任,著作颇丰。然而,其性格狂悖,自称孟子后身,直承孔子真传,这也成为他后来的罪名之一。

然尹嘉铨此次文字狱事件,与清初文字狱实则不同。乾隆厌恶假道学,尹嘉铨不仅为父请谥号,还给道学大师请封。一旦答应,民间讲学之风必死灰复燃,此乾隆帝所不愿见。

故在处理尹嘉铨一案时,乾隆帝要的非其人头,而是批倒批臭道学,借其丑行打倒道学。

所以,尹嘉铨的生死对乾隆帝已不重要,因为乾隆打击假道学的目的达到了。

尹嘉铨文字狱事件只是乾隆朝众多风云突变中的一幕。它揭示了皇权与臣权之间的微妙平衡与激烈斗争,也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封建王朝中的尴尬处境。

尹嘉铨事件也引发了一些反思。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文字狱不仅是对个人自由的剥夺,更是对整个社会思想的禁锢。

他们开始呼吁改革,希望朝廷能够放宽对言论的限制,让知识分子有更多的自由来探讨学术、发表见解。

此外,尹嘉铨事件还揭示了皇权与臣权之间的微妙关系。乾隆帝虽然最终放过了尹嘉铨,但他也借此机会向天下文人展示了自己的权威和不可挑战的地位。

他通过批倒批臭尹嘉铨,不仅打击了道学,还震慑了其他可能试图挑战皇权的人。这种手段虽然有效,但也加剧了皇权与臣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从长远来看,尹嘉铨文字狱事件对清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人们看到了皇权的残酷和无情,也让人们意识到了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同时,它也促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如何改革封建制度,为知识分子创造更加宽松和自由的环境。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