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兵:关于企业的目标,管理者要自检自测的4个问题

绩效咱得细细谈 2024-08-06 19:14:52

作者编

上下同频,方能上下同欲。制定目标的本质实则上接战略,其目的在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需知,问题点与需求点皆为利润增长点。制定目标时要做到三看:一看历史(过去),以总结经验;二看行业和标杆(现在),以明晰当下态势;三看战略(未来),以规划远景。

要坚信人人都是企业利润增长的发动机,每个岗位、每个部门都能够为企业的利润增长贡献力量。只有当员工心中的爱被激发,当员工心中的狮子被唤醒,他们才会为目标全力以赴,共创企业的辉煌未来。

一、企业的目标清晰吗?

建立“上下同频” “上下同欲”的绩效目标,你的企业做得怎么样呢?让我们先自检一番。

忙、盲、茫

张总在南方经营一家服装公司,从创业至今快十年了,在产品设计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但最近两三年,公司的业绩徘徊不前,张总非常头痛:“为什么我这么忙,公司的业绩反而上不去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总邀请我去她的公司做调研。在约定好的时间,我到她办公室时,她刚下飞机不久,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回来。我一看她的办公桌,就大致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忙了:案头上摆着一摞等着她签字的各类报批程序、报销单、合同等,连员工打车的发票报销单也都要她来签。在我和她访谈的30分钟内,不断有中层干部进来请示工作,甚至排队等着她签报批单。她不停地向我致歉:“江老师,请你稍等我一下,我必须把这个单子签掉,否则他们没办法工作了。”“江老师,不好意思,我出去了几天,积压的事情太多了。我得把下面员工的事情安排好。”期间,她的电话更是数次响起。

调研中,我找张总公司的几位中层干部谈话。我问他们:“你们张总这么忙,她把你们的事情都安排好了,那你们感觉轻松吗?工作井然有序吗?成效怎么样?”

中层干部们都很激动:“老师,我们也很忙,但工作没有成效。张总干劲十足,我们也很佩服她。但是,她经常是想一出做一出,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计划经常变。譬如她让我们做一个项目,我们花了好大的劲,刚有一些眉目,却突然告诉我们这个项目不做了,我们现在来做另外一个项目。”

接着我们又走访了一些基层员工,相对于老板和中层干部,基层员工确实很轻松,上班聊QQ的,打电话的,玩微信的……可以说各种玩法,应有尽有。

我说:“我看你们的老总和经理们都很忙,但是你们好像挺轻松的嘛。”

他们说:“老师,我们也不想啊。我们看到高层和中层都很忙,有时候想找他们咨询事情都找不到人,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我们想帮忙,又使不上劲。”

“你们知道公司的目标吗?自己有目标吗?有想过没有,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个什么样子的?”对此他们一脸茫然。有个同事说了一句:“没目标,没未来,那就只能混日子喽。”

这是一个典型个案!企业目标清晰,不是指哪一个层级,或哪一岗位的目标清晰,而是指企业所有岗位的目标清晰。纵向上,包括高层、中层和基层;横向上,包括销售、生产、采购、研发、物流、财务、人力、行政等部门。在企业绩效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目标不清晰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高层目标不清晰,尤其是老板和副总

这个结论可能会让人感到诧异,但这是事实。我辅导过上百家企业,几乎90%以上的企业老板和副总是没有目标的。可能有人会说,企业的目标就是老板的目标,老板就要为企业的利润负责,老板怎么可能没目标?如果你不信,那么我问你几个问题:

(1)企业要赢利,要发展,要做到持续赢利基业长青。作为老板,你的年度目标是哪几项?如果只抓6~8项,你会抓哪几项呢?企业经营管理,要抓住“牛鼻子”,老板的时间有限,如果要锁定核心重点,抓住企业经营管理的“牛鼻子”,那么这个“牛鼻子”是哪几项呢?

(2)作为老板,你要负责公司的全面工作,但你的时间去哪儿了?你的时间是否应该放在公司的核心目标上?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成果就出在哪里!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的时间应该花在哪里呢?

(3)你的工作是在救火当消防员,还是在谋划未来,思考3~5年后企业的发展和战略规划?你是在解决当下的生存问题,还是在寻找下一座利润“山头”?你的目标有多少是关注当下业绩,有多少是关注企业未来?

至于副总,就更有意思了。很多企业设置了副总岗位,分管业务单位或者职能部门,但大部分副总都是“富余的总”,是二传手,根本没有发挥副总应有的作用。

(1)副总的目标是什么?分管单位的目标是副总的目标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副总和下属分管单位的负责人不就重合了吗?

(2)副总的价值在哪里?是当二传手吗?副总与老板是什么关系?是帮老板分忧解难?还是老板管不过来,所以由副总来管?

(3)副总的责权利清楚吗?如果责权利不对应,只有责,没有权和利,那么副总怎么开展工作?

(4)副总是关注过去、当下,还是也要思考未来?

2.职能部门目标不清晰

尤其是财务、人力资源、行政、法务、办公室、审计部等二线管理部门。我们来看一家企业职能部门的目标:

•在1月1日前减少当前经营所需的费用;

•在年前减少由于故障事故而损耗的工时;

•在年内建立采购三方比价体系;

•加大对外招聘力度,确保部门用人需求;

•采取各类方法提高员工满意度。

这些目标不清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法量化。量化包括数字化和细节化。无法量化的核心是没有想清楚二线部门到底要干什么。二是没有时间节点。到底要什么时候完成,没有准确的时间点。

二、彼此关联吗?

在企业内部,由于每个部门的职责不一样,各自侧重点不同。所有人都拼命在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公司的事情自然就好了。

我去一家商贸企业做绩效辅导时,人力资源部提出本部门的三个目标:

(1)撰写人力资源规章制度60份,12月31日前完成,张三负责;

(2)搞4次企业文化培训,每季度一次,李四负责;

(3)招聘10名中高层,11月30日之前完成,王五负责。

据了解,该企业销售目标是从1.8亿元做到3.4亿元。我问销售部门,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些什么资源?需要公司二线部门(比如人力资源部)给你们什么样的支持?他提了三个:

(1)开10家新店,最需要10个店长,200个员工到位,7月30日前到位。

(2)搞4次销售技能培训,每月1次,9月30日前到位。

(3)做好销售激励机制,人均提升销售额15%。

销售部需要的是基层员工,人力资源部的目标却是招聘中高层;销售部需要的是销售技巧培训,人力资源部的目标是企业文化培训;销售部需要的是激励制度,人力资源部的目标却是规章制度。很显然,由于人力资源部和销售部之间的目标不关联,两个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支持和配合。

彼得•德鲁克曾说过:“通过由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层层制定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纵横联接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把企业中各部门、各类人员都严密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中,明确职责,划清关系,使每个员工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同企业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员工看清个人工作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关系,了解自己工作的价值,激发大家关心企业目标的热情。”很多企业部门之间的目标都是不关联的,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

具体表现在:

1.销售、生产、采购之间目标关联度不够

要么销售大于生产,出现缺货现象;要么生产能力过剩,企业产能限制或是生产过多,出现大量库存;要么是采购与生产目标之间不匹配,缺原料,影响交货。

2.一线和二线部门之间目标缺乏关联

财务、人力资源、行政等职能部门的目标,与一线销售、生产、采购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各自忙各自的,还是先有一线部门的目标,后有二线部门的目标?

3.上下级目标没有关联

公司战略目标与一线和二线部门之间的目标是什么关系?战略目标关注未来和运营目标关注当下是什么关系?如何很好地平衡当下和未来之间的关系?

三、目标有挑战性吗?

我去一家企业做辅导时,我问这家企业的销售总监:“你们今年的销售目标是多少啊?”他说是5000万元。我再问:“完成这个目标的把握有多大?”他乐呵呵地说:“老师不用担心,这个目标太容易了,我们有100%把握能完成。”

100%能完成,那还叫目标吗?那叫囊中取物。在目标制定中,有这样一句话——“目标高了压死人,目标低了养懒人”。目标过高和过低都不好,那么如何判断企业目标具有挑战性呢?是按照目标达成率来评判吗?

1.目标达成率高是好事还是坏事

很多企业喜欢用目标达成率来判断工作做得好与坏,其实这个标准是有问题的。企业两个部门间经常出现这样一幕:一个部门目标定得低,另外一个部门目标定得高,比如A部门目标是3000万元,B部门目标是4000万元,到年底两个部门同样完成3500万元,那么A部门目标达成率是116.7%,B部门是87.5%。A部门目标达成率高,B部门目标达成率低?达成率高是好事吗?不见得,其实双方的结果是一样的。那么达成率低是否就意味着目标过高,太具有挑战性了呢?也不见得,因为目标可能不高,但我们做得比较差。

如果两个部门绩效基数一样,都是5000元,那么A部门绩效是5000元×116.7%=5835元;B部门的绩效是5000元×87.5%=4375元。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目标定得越高,拿得越少;定得越低,拿得越多。所以很多企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板看到市场机会,增长率超过30%,甚至50%都没问题,但员工都说目标太高了,达不成。为什么会出现员工期望目标定的越低越好?不是员工心态和愿意的问题,真正的原因是机制出了问题。

2.同期增长率高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的企业喜欢用同期增长率来衡量工作的好坏。比如今年的实际业绩比去年同期增长达到30%,就说明企业状况良好。这是否正确呢?不对。因为采用基于历史状况的对比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这是自己跟自己的过去比,每年都有增长,但是与对手比,可能会发现增长速度慢了。比如我的同期增长率是30%,但是对手普遍做到了50%,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企业的竞争地位在日益衰落。

其次,这种做法会降低参照标准,完成预定计划,并不代表打败了竞争对手。

3.四种不同的衡量基准

怎样制定既有挑战性,又有合理性的目标呢?伦敦商学院教授朱尔斯•戈尔达和托尼•埃克尔斯提出了四种不同的业绩衡量基准。

基于这套理论,对目标的达成率,要从多维角度客观地看待。首先,是参照既定规划,说到有没有做到,这是承诺的兑现与否;其次是参照企业的历史状况,与昨天相比,今天有进步吗?再次是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同样的发展,有没有比对手增长更快,或者遇到同样的外在困难,有没有比对手损失更小;最后是与企业潜力比较,企业潜能有没有被发挥,有没有最大化激发员工潜能。

四、你的目标制定对员工有激励吗?

目标制定,是程序化的工作,还是一个激励员工的过程?目标制定,是让员工被动式参与、被迫式接受,还是让员工主动参与、积极互动的过程?目标制定是员工与企业讨价还价,互相耗费心力,还是积极进取,创造工作价值的过程?

很多企业把定目标的过程,变成了一场菜场买菜“讨价还价”式的拉锯战。民主一点的企业,交战双方各执一词,据理力争,不相上下。老板想说服员工,市场机会无限大,但员工有自己的想法,竞争太激烈,竞争对手太狡猾,最好稳中求胜。独裁一点的企业,听员工的建议,员工可以陈述理由,但最后拍板的还是老板,所谓听大多数人的意见,与少数人商量,最后自己一个人决定。霸权企业,老板直接下达命令,要么接受,要么走人。

不管哪种方式,最后的结果几乎一样:老板是出资人,企业是老板的,老板对工资奖金、职位晋升、人员的去留有“生杀大权”,员工可以提建议,最终必须接受,所以心气拧在那儿。上下不通顺的结果是,上下既不同频,又不同欲,更不同心,最终结局是:年年达不成目标年年定,年年定目标年年达不成。

绩效管理是企业利润管理,是员工潜能管理,是企业增长系统。对企业来说,有绩效就有一切,没有绩效,一切无效!

目前《绩效增长》开课超300多期,服务超过10000多家企业,覆盖100多个行业,超10万名学员走进课程现场。

更多实战实效内容,欢迎报名课程学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