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拼多多股价波动的背后,充满了商家们的伤与忧!
1
大跌
拼多多刚经历了一场“闪崩”。
美东时间11月21日,拼多多美股盘前一度大跌超15%。开盘后,拼多多股价跌幅较盘前有所收窄,但仍然以10.64%的跌幅收盘。
以市值看,这场大跌让拼多多蒸发1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46亿元。
一夜之间股价如此震荡,拼多多经历了啥?
答案得从最新的财报中寻找。11月21日美股盘前,拼多多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2024年Q3,拼多多总营收993.5亿元,同比增长44%;营业利润为242.925亿元,同比增长46%;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49.807亿元,同比增长61%。
说实话,这个业绩增速很猛。对比其他几个电商巨头,同期,阿里的营收同比增长5%,净利润下降9%;京东营收同比增长5.1%,净利润同比增长47.8%。
既然业绩如此出色,为何拼多多的股价却大跌?
按照彭博分析师此前的预期,拼多多Q3营收为1028.3亿元,同比增长49%;调整后净利润为292.1亿元,同比增长72%。
时间拉长一点,此前四个季度,拼多多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94%、123%、131%和86%。
环比来看,拼多多第三季度的营收增速较上个季度出现放缓,而归母净利润更是环比下降22%。
一个连续四次考试都得100分的优等生,突然考了个90分,尽管成绩依然优秀,但老师的高预期被打破了:万一你下次考个80分,那该咋整?
此外拼多多与供应商品牌商之间的博弈也愈加白热化,这不仅让我们深思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他给我们社会带来的价值又是什么?
或许市场就是那个老师,他们在用真金白银,给拼多多的表现作出判断。
这也不是市场第一次作出判断。截至11月22日收盘,拼多多的股价是100.07美元/股,相比当初的高点已经跌超了50%。
这不禁令人好奇,隐居背后的黄铮想看着拼多多往何处去?
2
价值
先看一个问题:拼多多的估值高不高?
截至11月21日美股收盘,拼多多的市盈(TTM)是10.36倍,阿里是16.52倍,京东是10.23倍,三巨头对比,拼多多的市盈并不高。
如果再结合它们的业绩增速来看,拼多多的市盈甚至算低的。换句话说,相对阿里和京东,拼多多还是便宜的。
从业务看,第三季度,拼多多来自在线营销服务和其他服务的收入为493.51亿元,同比增长24%;来自交易服务的收入为500.03亿元,同比72%。
其中,网络营销服务及其他服务收入是指国内广告收入。这部分收入是商家为提高销售量,根据用户检索关键词与浏览位置等偏好,向拼多多支付的购买广告位与网页搜索关键词的费用。
这两年,拼多多的用户一直在增长。年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了9亿,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9亿。这背后,拼多多吃到了消费降级和农村用户的红利。我老家那80岁的老姑婆都开始往家族群分享“砍一刀”链接了,你说拼多多猛不猛?
只要用户持续增长,拼多多的收入还会提升。
另一个增长点来自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数据显示,2022年9月1日,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正式在海外上线,如今已触达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2024年初,Temu的独立访客数量就达到4.67亿人次,在全球电商市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亚马逊。
根据此前报道,Temu为2024年定下的GMV(成交额)目标是300亿美元,相比前一年几乎翻倍。按照摩根士丹利的研报,Temu最快有望在2025年实现盈利,且GMV增长潜力巨大,2030年有望达到1300亿美元。
拼多多还有一招妙棋:农业。
在对外宣传中,拼多多称自己长期以农业为核心战略,“平台自成立起,就坚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它们还搞了“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通过智能化种植探索前沿农业技术,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活力。
在中国,三农问题非常重要,目前我们还有着5亿多农民。拼多多押注农业,本质上也是为自己加了一道“护身符”,为产业和舆论奠定了长期基础。
因此在笔者看来,增长势能、跨境电商平台、深耕农业,这是拼多多未来增长的最大筹码。
3
质疑
当然,拼多多也并非铁板一块,槽点同样明显。
如果要评选拼多多最让人无语的操作,“砍一刀”肯定上榜。
拼多多“砍一刀”的套路可以追溯到2015年,拼好货时期的“水果拼团”活动。当时,拼好货用一些水果来抽奖,消费者邀请新用户就能参与,这个模式后来演变成了拼多多的“砍一刀”。
利用这种“占便宜”的心理,拼多多将人性玩到了极致,在广大的小镇和农村地区,拼多多迅速累积了数以亿计的用户。
“砍一刀”是拼多多的流量密码,却是无数人的梦魇。
此前,一个百万粉丝游戏博主,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在数万名观众的注视和参与下,直播“砍一刀”。
他就想看看,到底多少刀,才能砍下拼多多的一件商品。遗憾的是,这场砍价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参与人数至少上千,砍到了小数点后6位,依然没能砍价成功。
你以为你只差一刀,但实际上“永远差一刀”。网友调侃,这到底是“砍一刀”还是“砍亿刀”?
拼多多最初瞄准的是“五环外”的人群,是广大的“下沉市场”。
走这个路线,天然离不开便宜,而便宜的土壤,极容易滋生“山寨”。拼多多上市的第二天,一篇《拼多多,三亿人都敢坑的购物APP》就出现在了朋友圈,文章作者指责拼多多销售仿冒、山寨和三无产品。
一石激起千层浪,创维公司发布声明,指责拼多多上出现了大量假冒创维品牌的电视产品,并提出严正交涉;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微博发表声明,指责拼多多销售盗版皮皮鲁系列图书,侵犯其著作权,要求拼多多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如今的拼多多费尽心思挤进“五环内”,还卖起了iphone和茅台,但那段触目惊心的历史终究很难让人释怀。
4
价格与价值
近年来,阿里、京东、抖音等平台纷纷加大对低价电商市场的投入,下沉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拼多多一方面要高端化转型,一方面又要维持住性价比,确实很难。
根据拼多多的流量分发逻辑,低价就是王者。价格越便宜,给到的流量就越大,这样一来,那些真正优质的商家和产品反而得不到推荐。有个朋友就反馈,在拼多多上卖牛肉,几百块的产品很难得到推荐,那些几十块的廉价货却得到大把流量。
对于百分之九十的商家而言,如果你不降价你就失去了流量,但是你降价后你的产品带来的利润就变得极其微薄。而笔者曾调研过好几个拼多多的商家,能够通过拼多多挣到钱的商家寥寥无几。拼多多把大部分的商家都往价格囚笼里面卷,就像养蛊一样在这个价格竞技的过程中百分之九十的商家失去了生意,而坚守下来的商家所面临的困境也并没有带来改善。爱恨交织的背后,是一场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品牌需要溢价才能有研发,才能维持更多未来不确定性的支出。但是拼多多把很多品牌的渠道直接砸的稀巴烂!
今年来五粮液已经不止一次炮轰拼多多了!
刚结束的双十一,五粮液再度发文“炮轰”线上平台产品售假,提醒消费者购物时注意权益保护,请通过五粮液官网公布的销售渠道购买。
拼多多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无数商家的血与泪!
今年7月有不少在广州市中心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奥园国际中心的的多多跨境供应链广州办公楼下,聚集了一批商家维权。
报道显示,情绪激动的维权商家一度涌入拼多多奥园办公室静坐示威,使得拼多多员工不得不锁定电脑、离开工位,提前下班。
从围观人群拍摄的维权横幅和现场的维权口号来看,此次轮番蹲守的多数为广东地区的外贸商家,希望拼多多旗下海外跨境电商平台TEMU能够退还近期扣除的大额押金、罚款,以及部分被冻结的货款。
极致卷价格的背后,受伤的不仅是商家更是对整个商业生态的破坏!
当低价成为唯一的市场获胜法宝,那么创新也将失去最重要的动力!
拼多多寄予厚望的海外业务正面临挑战。
市场拓展很费钱。MediaRadar数据显示,Temu在2023年1月至11月期间的广告支出同比猛增1000%。但高额的广告投入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值得打一个问号。
海外的规矩也更复杂。海外市场需要面对五花八门的竞争环境和监管政策,Temu在美国市场就曾遭遇商家的集体投诉,指责其罚款政策过于严厉。
地缘政治风险也在加剧。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科技公司的限制和审查还在继续,此前早有质疑,称拼多多在悄悄地“去中国化”。例如2023年底,一份由拼多多控股(PDD Holdings Inc.)提交美国SEC的报告显示,该公司总部地址为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
低价作为拼多多规模化晋级的重要法宝无疑给企业初期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助力,但是当你已经是行业及社会重要的平台时,企业所制定的规则也将深深影响我们中国整体的商业生态。
5
尾声
拼多多是一匹“黑马”。
2018年7月,成立不到3年的拼多多就在纳斯达克敲响了上市的钟声。
拼多多的GMV(订单总额)在2017年就已超过1400亿。要知道,阿里突破1000亿订单总额足足花费了10年时间,京东也用了6年,拼多多只用了2年多就已实现。
而今拼多多已经成长为一个市值近万亿的巨头!
我不仅好奇拼多多的低价算法会把我们的商业带到何处?
如果所有的平台都在卷低价,而并没有创造一个新的增量价值。
那么拼多多是不是无形中正在抢哪些小商家和穷人们的饭碗呢?
至此,不管如何,我坚信:
低价从来不是所有,低价也不可能开创未来!
哪些抗议的商家,哪些怒吼的品牌,希望拼多多也能听听他们的声音!
毕竟他们是你真正的合作伙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