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银。
01
教育,虽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但说实在的,一点都不高深。
为什么呢?所谓教育,其实就是一种高级的模仿罢了。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各个家庭,就会发现,孩子 在行为上,慢慢都会变成父母的样子。
高级的模仿,包括父母的一言一行,当我们把“一言一行”这个词拆分开来,就是:
1.“言”:语言
也就是你平时说的话,包括对任何一个人,对孩子、对家里人、对亲戚朋友、对陌生人时的说话态度、说话方式和说话内容。
2. “行”:行为
也就是你日常做的每一件事,你日常的生活习惯、你做事的样子、你举手投足之间等等。
“言”和“行”的力量是无形的,但也是最根本的。
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是“言”这一方面。
父母一定要知道,你给孩子“到底说了什么”。
孩子往往会长成父母“期待”的样子,即父母的语言所描述的样子。
02
少说什么,多说什么?
语言的暗示力量不容小觑,你经常说的话,就会成为孩子的命运。
甚至长大后,这些话的影响力一直都会在,伴随他一辈子。
父母的语言很重要,但是也不是乱说一通,就有用。
因为孩子是很容易相信和接受别人的判断的,会把外来的评价内化成对自己的预期和判断。
如果你经常指责孩子“懒”,他可能会越来越懒;
如果你经常骂孩子“你真笨”,他可能真的会越来越笨;
如果你经常训斥孩子“不听话”,他大概率也会变得越来越叛逆。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更好、更有用的人,那么此时你可以利用“标签效应”,你可以给孩子贴上一些正面的标签,例如:积极、阳光、活泼等。
总之,你想让孩子哪方面有改善,就先把他说成那个样子!
因为你真心觉得孩子优秀,就会由衷地夸他、赞美他,就会满怀期待,而这种从里到外表现出来,孩子会感受到的。
下面这些话从此再也不要说了!
你看看人家/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你怎么又做错了,你怎么这么笨猪脑子吗,你记吃不记打......
我早就和你说过了吧!
你爱怎样就怎样,我不管了!
我还不都是为了你好!
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你还能干点啥?
当然,谁都不是完美的父母,情绪上来的时候,难免口不择言,多多少少都说过类似的话。不过,当你意识到这些话语对孩子的伤害,就要管住嘴,尽量少说。
我们应多对孩子说肯定性的语言,说孩子能做成事,说孩子诚实,说孩子有前途,说孩子能行,哪怕孩子有一点点突出的表现,我们都以肯定性的语言描述出来。
03
如何说,更有效?
和孩子交谈过程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要平等对待孩子,在孩子面前不摆父母的架子。
2.要以孩子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便于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
3️.要有足够的耐心,有些问题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要有耐心帮助孩子慢慢认识。
4️.要学会尊重孩子。最基本的一个原则就是,我们不希望听到的话,不对孩子说。
5️.要学会鼓励孩子。一味地打击孩子,只会让他们越来越糟糕,孩子不会因为被训斥而变得优秀。
除了以上5点之外,之前我还看过《父母的语言》这本书,里面提到“3T”原则:
“Take turns”(轮流谈话):
轮流表达的敌人是--命令式表达。
就是鼓励孩子参与对话,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多说,大了就可以和孩子交流,再大点引导孩子主动表达。
“Tune in”(共情关注):
就是理解并回应孩子的情感和需求;“共情”并非每时每刻感受孩子情绪。是我们先成为正向思考的大人,观察孩子已做到的。这样,我们传达的,才能让孩子感觉被理解。
“Talk more”(多谈论):
就是多通过描述、提问和扩展话题来增加语言输入,而不是简单死板的一问一答。
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更多的表达,输出更多的词汇量及事物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你可以围绕孩子的关注点,用5W2H来谈论该主题:why,what,who,when,where,how, how much.
写在最后:
父母的语言不仅在乎说,还在乎多说,更在乎高质量地说。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是有越来越多不断觉醒的父母。
父母们,都实践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