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进末伏,老人说“最怕末伏是晴天”,末伏晴天有啥预兆?

甜妈努力记录生活 2024-08-13 18:04:44

“夏至三庚入头伏”,即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进入头伏了。而在立秋节气后第一个庚日就进入末伏了。现在立秋节气已经到了,在8月14日就要进入末伏了。这也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就要进入尾声了。

而关于末伏,老人们却说“最怕末伏是晴天”,意思是说最担心的就是在进入末伏这天是晴天了。那这又是为什么呢?末伏晴天有什么预兆?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祖宗的谚语咋说的。

(1)“伏里雨,缸里米”。

这句农谚简洁而深刻地揭示了伏天降雨与农业丰收之间的紧密联系。它的意思是说,在三伏天期间里,如果下雨了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的粮食会丰收。

尤其是末伏时节,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水稻的灌浆成熟,还是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籽粒饱满,都离不开充足的水分滋养。

而且在三伏天期间又是最热的时候,即便是在末伏的时候,气温也是很高的,这个期间最怕的就是出现旱情了。

因此,末伏期间的雨水,就如同大自然的甘露,滋养着田野,为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头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饱饭”。

这句谚语则进一步细化了不同伏期降雨对农作物的影响。

它告诉我们,虽然头伏的雨水预示着良好的开端,往往伏天的降雨比较多,哪怕在二伏干旱无雨,但是到了三伏期间降雨了,那么整个夏季的辛勤耕耘便有望换来满满的收获,让家家户户的米缸充盈,餐桌丰盛。

相反,如果在进入末伏的时候,是晴天没有下雨,这就往往预示着末伏的降雨很少,甚至还可能会持续干旱,尤其是出现伏旱,这对农业是非常不利的。

所谓伏旱,指的是在盛夏三伏期间的干旱,常常出现在公历的7-8月份。这时作物生长旺盛,需水多,抗旱能力弱。

再加上此期间的温度很高,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旦发生干旱时太阳辐射强烈,空气干燥,蒸发力强。因此,这时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特别大。这也是农民担心在末伏晴天的一个重要原因。

(3)“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前面也说了,末伏是在立秋节气后第一个庚日,即这个期间已经是立秋了。而立秋后天气降雨的多少,也和农业有极大的影响。

立秋之后,虽已入秋,但“秋老虎”的威力仍不可小觑,此时的气温与湿度对于农作物的最终产量至关重要。末伏期间,若能适时降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旱情,补充土壤水分,还能降低田间温度,减少作物蒸腾作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正如“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所言,几场适时的秋雨,足以让原本秕瘪的稻穗变得饱满,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同时,在民间还有着“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的说法,就是说在立秋节气后,如果持续出现阴雨天气,这样对农业生产也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不仅仅是对农作物丰收的直接描述,更是对农民辛勤付出后获得丰厚回报的美好愿景。在这样的季节里,每一滴雨水都显得尤为珍贵,它们如同大自然的恩赐,滋养着每一寸土地,孕育着新的希望与梦想。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古人就根据长期农业生产的经验,总结了“最怕末伏是晴天”的说法,这也表达了古人对丰收的渴望。

那么明日就进末伏了,也就意味着马上就要出伏了。而天气预报说小编的家乡这边会下雨,并且后面几天都会下雨,看来这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今年会丰收。你家乡呢?末伏是下雨,还是天晴呢?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