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幽灵员工”现象在科技公司中频频曝光,听说IBM每年光是这些表现不佳的工程师就能让公司损失25亿美元,简直是让人心疼的“烧钱机器”。但这些人真的是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他们可能就像隐形的杀手,悄无声息地消耗着公司的资源。想知道这些“幽灵员工”是怎么形成的?继续往下看!
“幽灵员工”现象近日,一则关于“幽灵员工”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消息源是一份针对大型科技公司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提到,大型科技公司受到的影响不言而喻,以IBM为例,这家公司就估计有17,100名表现不佳的工程师,这些工程师每年给公司带来的损失竟然高达25亿美元,简直是“烧钱机器”。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些工程师难道就一直坐在办公室里,什么都不做吗?显然不是,他们很有可能是“幽灵员工”,这种员工工作效率极低,甚至不到团队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他们几乎对团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贡献,却依然领着全额薪水。根据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数百家公司的50,000多名软件工程师中,大约有9.5%属于这种“幽灵员工”,他们就像是企业的“隐形杀手”,潜伏在团队中,消耗着企业的资源。
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远程工作的员工成为“幽灵员工”的几率最高,竟然高达14%,而混合办公模式下为9%,即便是在办公室全职办公的员工中,“幽灵员工”的比例也达到了6%。这说明,大型科技公司在人员管理上必须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否则“幽灵员工”只会越来越多。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幽灵员工”是一项非常棘手的工作,这些人看起来和正常员工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按时上下班打卡,但显然他们并没有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在一些企业内部管理者看来,“幽灵员工”就像是正常运转的齿轮中的锈块,他们阻碍团队的协作,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
那么如何才能识别出“幽灵员工”呢?企业可以通过统计代码提交的次数来判断,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每个月至少应该有一次以上的代码提交,而如果一个员工整个月都没有任何代码提交,甚至只是对别人的代码进行微小的修改,那么TA很有可能就是“幽灵员工”。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8%的员工每月都有一次以上的代码提交,而42%的员工只进行微小的改动,这说明绝大部分员工还是有一定的工作热情和投入感的。
多重就业现象那么那些“幽灵员工”是怎么形成的呢?研究人员也给出了答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重就业。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经济独立,为了不让自己单一的收入来源陷入风险之中,一些人选择了多重就业,同时在多个公司工作。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多重就业带来的结果很有可能是精力分散,最终连一个工作都做不好,更别提对企业产生价值。
以程序员为例,他们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代码编写、调试和测试等环节。如果一个程序员今天在A公司上班,明天又去B公司上班,后天去C公司上班,他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很有可能在切换过程中遗漏重要的信息,从而影响后续的工作。如果这个程序员在所有公司都能保持高效,那倒也没什么问题,但往往情况正好相反,他们只能在某一份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自己不会被解雇,而另一份工作就只能搁置下来。
这样一来,“幽灵员工”就产生了,他们在某些公司可能根本就没有工作,只是在领取薪水,而其他公司因为程序员的缺席,也很难把项目推进下去,“幽灵员工”就这样在多个公司之间游走,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些工作有什么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多重就业现象造成的损失同样是巨大的。是人力资源的浪费,那些被“幽灵员工”占据的位置本可以由真正有能力、有热情的员工来填补,这样一来企业就多了两种损失,一是“幽灵员工”领走了薪水,二是团队协作效率下降;是时间成本,“幽灵员工”很有可能拖延项目进度,让企业失去与客户谈判的筹码;是数据安全隐患,“幽灵员工”很有可能会将公司内部机密信息泄露给其他公司。
结语深刻剖析了“幽灵员工”背后的多重就业现象,让人不禁猜想企业在管理上的漏洞。这样的现象真是让人感到无奈,难道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人“吃空饷”?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或者点赞支持一下,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觉得人家没用按照劳动法赔偿到位解雇了就行啊。天天瞎逼逼。为什么留着这些人自己心里没点数嘛
前东家就是,只负责维护两个后台,基本没啥活儿,每天的工作就是玩游戏[笑着哭][笑着哭]
谁?谁在监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