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节:不争之德(下)

袁连法爱文学 2024-08-21 11:50:47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我说,不武、不怒、不与、为之下,都是不争之意。兵,凶器凶事,可又是治天下的必备,老子又来三章重申之。先说三宝,倒过来,三宝是一宝:不争也。不争故不敢为先,天下言其极;不争就是抱朴守素、少思寡欲,故俭;无争无欲,与万物为一体,故慈(无缘大悲)。慈,即生生之德,天不弃人。今天的诸侯舍三宝,逞强(勇),滥杀(广),兴战(先),必至死地。老子可谓语重心长,甚至搬出天来作后盾。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表面上看,不武、不怒、不与、为之下,只是不争之德,却可以借助有为(人)通达天道(无为)。其实是第三十章的逆向表达:“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第十四章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加上天字有天人合一的意谓?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我说,为客、退尺,还是不争之意。主客进退,直到轻敌,似乎是在教导战术,其实还是应该站在战略上去理解,不然的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就没有任何意义。用兵是为制止战争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么他所采用的战术就同样是不以害生为目的。所以不率先挑起事端,不以杀死敌人数量为目标。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行无行,就是不虚张声势;攘无臂,就是不滥用力量;扔无敌,就是不追杀穷寇;执无兵,就是不虐待俘虏。归结起来,敌方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必然对象,反而是我们应该尽力去拯救的对象。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祸莫大于轻敌”的“轻敌”就是不把敌人当成是与我们一样的人,而是可以任意屠杀的动物。不然的话,老子的“三宝”何用之有?“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什么叫“哀者”?第一层意思:“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第二层意思:“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老子教人用兵是为去兵,教人以政是为去政,教人以富乃去富……,无为无争,何予何取!哀者,就是慈者,不会违背天道的生生之德。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