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叶问:矮小、吸鸦片、流连烟花巷,从未与日本人交手

成倚贤 2024-12-07 13:42:06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章仕仁

前 言

在大荧幕上,叶问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高大帅气、爱老婆、爱国、还教出很多李小龙一样优秀的徒弟。

然而影视剧总有夸张和渲染的成份,历史上真实的叶问,或许和你的想象截然不同!

他身材矮小,官方身高只有1.63米,在老家是个富贵少爷,曾经吸食鸦片、流连烟花柳巷,甚至还和一上海女子生下私生子。

他从未与日军正面交手,电影中和日本人打擂台的剧情也全是子虚乌有,荧幕上的英雄形象与现实中的叶问究竟有多少重合之处呢?剥去光环,真实的叶问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富家子弟的习武之路

1893年,叶问出生于广东佛山一个声名显赫的望族家庭,作为叶家的贵公子,他自幼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并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

然而与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不同,叶问从小就对武术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这个体弱多病、在同龄人中身材矮小的男孩,最终与咏春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叶问的父母见他如此痴迷武术,便特意请来了咏春拳宗师梁赞的入室弟子陈华顺来家中教授叶问武艺。

当时的陈华顺在佛山以“找钱华”的名号为人熟知,因为他曾在钱庄担任账房先生。

叶家族人为了能让叶问拜入陈华顺门下,甚至将叶家的一间祠堂租给陈华顺开宗立派,可见其对叶问习武的重视程度。

就这样,年仅七岁的叶问成为了陈华顺的第十六个弟子,正式开启了他的习武之路。

咏春拳这门由女性创始人严咏春所创立的南派拳法,以其后发先至、连消带打的特点而著称。

与当时流行的洪拳、形意拳等刚猛拳法不同,咏春拳更注重技巧和灵活性,这与叶问儒雅内敛的性格不谋而合,在陈华顺的悉心教导下,叶问进步神速,很快便展现出过人的习武天赋。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两年之后陈华顺便因中风回乡养病,叶问的习武之路也因此遭遇了第一个波折。

陈华顺离开后,叶问的咏春拳学习便由二师兄接手,虽然失去了名师的指导,但叶问对咏春拳的热爱丝毫未减,他凭借着自身的悟性和勤奋,继续在咏春的道路上不断精进。

这段时间叶问的拳法和身体素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佛山年轻一代的拳手中逐渐崭露头角。

1917年,国内护法运动爆发,叶问的父亲预感到国内局势的动荡,便安排叶问前往香港圣士提反书院就读,在那里叶问遇到了陈华顺的师兄弟,也是咏春拳宗师梁赞的儿子——梁壁,这次相遇,注定将对叶问的咏春拳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鸦片侵蚀

在香港,叶问师从梁壁,继续深造咏春拳技艺,与二师兄相比,梁壁作为梁赞的嫡传弟子,无疑更能传授咏春拳的精髓。

在梁壁的指导下,叶问的咏春拳法日益精进,实力突飞猛进,他虽然身材不高,但在年轻一辈的拳手中几乎难逢敌手,也正是在香港,叶问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张永成——一位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

婚后叶问带着妻子回到佛山,然而等待他的并非平静的生活,而是一段充满诱惑和堕落的岁月。

作为叶家的公子,叶问回到佛山后经常与当地的一些阔少来往,在灯红酒绿的社交场合中,叶问逐渐迷失了自我,染上了鸦片,这无疑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污点,也为日后的人生埋下了隐患。

鸦片的侵蚀,使得叶问的体魄和武艺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曾经那个在佛山难逢敌手的咏春高手,如今却变得萎靡不振。

为了维持生计,叶问开始以教拳为生,可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他对鸦片的依赖,生活也因此变得捉襟见肘。

叶问的父亲看到儿子如此堕落,也只能暗自叹息,却又无力改变现状,为了帮助儿子,叶问的父亲利用自己在佛山的人脉关系,为叶问在国民党花捐局谋得了一份差事。

所谓的“花捐局”,实际上就是负责向妓院收取税款的部门,这在当时沿海地区是一项油水丰厚的差事。

叶问在这个职位上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也暂时缓解了经济上的压力,可遗憾的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1938年日军入侵佛山,叶问的生活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乱世中的抉择

1938年日军占领佛山,叶家也未能幸免于难,作为当地望族,叶家的家产自然成为了日军的目标。

大片的桑园被日军占领,叶家几代人积累的财富顷刻间化为乌有,叶问不仅失去了花捐局的工作,也失去了曾经锦衣玉食的生活,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生存,叶问不得不重新开始教拳,以此来换取微薄的收入。

就在这时,日本侵略者听闻了叶问的武艺,竟然邀请他去为日本宪兵教拳,并希望利用他的名望为日本人做事。

面对这样的要求,叶问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深知,接受日本人的邀请无异于为虎作伥,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日军见叶问不肯合作,便提出要与他进行比武。

叶问虽然担心自己多年未与人交手,武艺生疏,但他更清楚自己不能向侵略者低头。

他巧妙地避开了与日军的直接冲突,带着家人逃到了国民党控制的自由区,继续以教拳维持生计,这段时间叶问一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民族气节,不肯向侵略者屈服。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叶问回到了佛山,然而时过境迁,曾经的家业已不复存在。

一年后,他凭借国民党的身份担任了佛山警察局刑侦队队长,甚至一度做到上校的职位,在这段短暂的平静时光里,叶问与妻子张永成享受着难得的安宁,并收下了许多弟子,生活也逐渐恢复了生气。

然而,内战的爆发再次打破了叶问平静的生活。

解放军南下,叶问担心自己曾经的国民党身份会遭到清算,于是决定离开佛山,前往香港避难,临行前他不得不与妻子和孩子分离,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诀!

来到香港的叶问已是年过半百,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早已失去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

在举目无亲的香港,他只能依靠自己赖以生存的咏春拳,重新开始人生的打拼。

1953年,在弟子张卓庆的引荐下,叶问结识了一位特殊的学生——李小龙,当时的李小龙已在香港影坛崭露头角,但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武学基础,渴望学习更具实战性的武术。

在张卓庆的介绍下,李小龙慕名而来,拜入叶问门下学习咏春拳。

李小龙对咏春拳展现出极大的热情,每天放学后都会花费数小时练习,叶问对李小龙的勤奋和天赋非常欣赏,但也注意到他走路时脚跟不着地的习惯。

叶问根据中医理论,判断李小龙患有“平板脚”,并提醒他注意训练强度,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他还曾打趣地说“脚不沾地会短命”,希望引起李小龙的重视,然而,年轻气盛的李小龙并未完全听从师父的劝告,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训练。

在叶问众多弟子中,李小龙无疑是最具天赋和影响力的一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李小龙未能学到叶问的“木人桩训练法”。

当时叶问因为个人原因搬到了一个狭小的住所,没有空间放置木人桩,因此也就无法向李小龙传授这套重要的训练方法。

1967年,李小龙在美国创立了截拳道,并希望能将叶问的“木人桩训练法”融入其中,他甚至提出用美国的一处房产来换取这套训练方法的录像。

可叶问拒绝了李小龙的请求,他认为武功并非商品,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更不能厚此薄彼。

人生的暮年

1972年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在他去世前的一个月,他终于将“木人桩训练法”公开于世,完成了咏春拳技艺的传承,也了却了李小龙的一桩心愿。

叶问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他的人生并非电影中塑造的完美英雄形象,也有着人性的弱点和不足。

他曾沉迷于鸦片,也曾经历家道中落,生活困顿,但他对咏春拳的贡献不可磨灭,他将这门拳法从佛山带到了香港,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小龙和梁挺。

叶问去世后,他的儿子叶准和叶少华因为叶问电影的版权问题产生了矛盾,这也为叶问的传奇人生增添了一丝遗憾。

结 语

叶问并非一个完美英雄的传奇,而是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浮沉与坚守,他有着人性的弱点,也曾犯过错误,但他对武术的热爱和对咏春拳的贡献,却是毋庸置疑的。

与电影中塑造的战无不胜的宗师形象不同,真实的叶问并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擂台比武,也没有像电影中那样单枪匹马对抗日军。

叶问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武术的热爱和对咏春拳的执着,他不仅将咏春拳传承了下来,更培养了像李小龙这样的武术巨星,将咏春拳的影响力推向了世界。

真正的英雄并非完美无缺的神话人物,而是像叶问这样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困境中依然坚守信念,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奋斗终生的人。

信息源:

1.新浪娱乐:2013年1月18日,专访叶问长子叶准:银幕外的真实叶问(图)

2.上游新闻:2018年11月25日,名副其实的一代宗师——叶问

0 阅读: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