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学与自主经营理论互相佐证。
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提到:“营销中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富有想象力的战略构想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很多地方。”
对于企业经营而言,创新毫无疑问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推动企业长效发展的关键武器。激发并释放组织活力,正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毕竟一个死气沉沉的公司内,是不可能滋养创新的土壤的。
科特勒呼吁我们关注三类员工,他们“往往能够挑战公司的正统观念,激发新的创意”。
其一,是具有年轻化或多样化视角的员工。
自主经营理论中同样提到,我们急需唤起95后、00后的创造力,所以一定要顺应需求结构层次的变化,给予年轻人尊重、肯定和一定的自主权。
当我们顺应时代,营造出一个适宜激发创造力的环境,年轻人自然会得到感染。
我们要记得,年轻人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不好管理,而是我们此前没有抓住年轻人的特点、正视变化的管理对象。
当然,如果你故步自封,坚持用老方法管理新员工,那被时代甩在浪潮之后也必然是迟早的事。
其二,是距离公司总部较远的员工。
这正与自主经营理论所倡导的经营权下放相关。
任正非提到,“让听见炮火的人去互换炮火”。一线员工离总部远、离老板远,可是离市场近、离客户也近。对于市场变化、客户需求、产品优化方向等的反应更加敏锐且准确。
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挥一线员工的这一优势,适当下放事项决策权、一定的财权和人事权,充分激活组织的神经元,拓展一线的获客能力,而不是舍本逐末,让远离市场的人来做应对市场变化的工作。
其三,是刚入行的员工。
每个人身上都是具备一定创造力的,但却有许多人在几年如一日的工作中逐渐磨平了自身的创造力、遗忘了曾经挑战落后、挑战正统的心志。
身为管理者,我们应该做的是尽量去保护他们没有消逝的创新能力,设法激发并在组织中合理运用。
很多管理者却并没有做到,恰恰是他们多年不变的传统且官僚的管理方式,让组织的新生力量不断失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