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英雄”杜富国,和平年代荣获一等功,享受什么待遇?

白驹过隙呐 2024-11-26 22:01:19

杜富国的牺牲与英勇

2018年10月11日的下午,云南省麻栗坡县的雷场上,空气中弥漫着扫雷行动的紧张气息。杜富国和艾岩所在的小队正在按照任务分工,仔细搜排每一寸土地。突然,杜富国在一片土壤稍显异常的区域发现了一个弹体的部分外露。他蹲下观察后,判断这是一颗加重手榴弹,且可能掩埋在一个雷窝上方。

杜富国快速用对讲机向分队长报告了发现的情况,听到分队长下达“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立刻转身对艾岩说:“你退后,让我来。”艾岩知道这种场合必须服从指挥,尽管担忧,却也只能后退几步,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杜富国调整了一下自己的防护装备,拿起扫雷工具,蹲下开始作业。他的动作很慢,工具接触地面的声音几乎听不到。他首先清理了弹体周围的表面浮土,试图探明它的深度和具体形态。艾岩站在几米之外,能看到杜富国额头上的汗珠透过护目镜滑下,尽管当时气温并不高。

就在杜富国对弹体进行进一步处理时,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巨大的冲击波瞬间掀起了地面上的尘土和碎石,艾岩下意识地向后一仰,感受到一阵强烈的气流从面前扫过。等他回过神来,视野中只剩下浓密的烟尘和飞散的碎屑。爆炸发生的那一刻,杜富国用身体下意识地倒向艾岩所在的方向,挡住了冲击波和飞溅的弹片。

艾岩赶紧跑上前去,看到杜富国倒在地上,全身的防护服几乎被撕碎,露出的肌肤满是血迹。他的双臂血肉模糊,眼部被炸伤,但他依然维持着保护的姿态。艾岩立即呼叫支援,并迅速确认杜富国的生命体征。

援助小队很快赶到现场,将杜富国抬上担架,迅速送往最近的医疗点。整个过程中,艾岩始终跟在担架旁,紧握着杜富国还能动的左肩,用颤抖的声音反复呼唤他的名字。杜富国虽已虚弱得说不出话,但意识清醒,他微微动了一下头,似乎在回应。

英雄的康复之路

杜富国被送往医院后,紧急手术持续了数小时,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他的生命。虽然双手和双眼已经无法恢复,但他的身体状况逐渐稳定。苏醒的第一天,杜富国的声音沙哑,却主动向医生询问恢复情况。医护团队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而他配合得非常积极。

术后不到一个月,杜富国已经要求扶着床栏杆尝试站起来。他的家人和医护人员站在旁边,紧张地注视着他的动作。他站得很稳,嘴里念叨着步数,慢慢地从床头挪到窗边。每次有人搀扶,他都会微微侧身,示意自己能行。

一个半月后,杜富国开始尝试病床上的平板支撑。护工帮他调整了床垫的高度,他用截肢后的手臂支撑身体,汗水不断从额头滴下。训练过程中,医生时常提醒他注意动作,但他总是坚持完成计划的次数才停下来。

随着康复的持续推进,医院里不少人开始称赞他的毅力。治疗间隙,杜富国经常主动向康复科的其他患者鼓励打气。他会听着别人分享的经历,偶尔用轻松的语调开几句玩笑,试图缓解对方的焦虑。医生说他的身体状况已经超出了预期,他总是笑着回应:“那就继续努力,让它更好一点。”

经过努力,杜富国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了许多人需要一年才能达到的康复效果。他的表现不仅让医院里的医护人员敬佩,也引起了部队和社会的关注。11月18日,他被授予一等功,12月20日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颁奖当天,他从轮椅上站起身,在战友的搀扶下笔直地敬了一个军礼。

新的生活与挑战

杜富国在康复期间得知自己的眼球需要摘除,面对这一现实,他开始思考其他能够为扫雷事业贡献力量的方式。一次与战友的聊天中,大家提到可以通过讲述扫雷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扫雷工作的危险与意义。

2020年初,部队的一位领导专门联系杜富国,邀请他试试播音工作,讲述自己的经历以及扫雷行动中的真实故事。杜富国答应后,开始进行发声和普通话练习。他的发音因为受伤后长时间没有开口说话而显得有些模糊,但他一点一点练习,常常对着录音设备反复校正自己的语调和音准。

在录制第一期节目时,他专门挑选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扫雷任务作为开场内容。他的语速平稳,声音充满力量。技术人员听完录音后表示效果很好,节目策划组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系列节目。几个月后,“播音员杜富国”系列节目正式上线,第一期播出后反响热烈,许多听众通过留言表达了对杜富国的敬佩和对扫雷工作的关注。

同年8月,杜富国正式加入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他的日常工作包括编写节目内容和录制扫雷故事。他经常与节目组的同事讨论选题,确保内容既真实又能吸引听众。他会把从战友那里听来的经历整理成播讲稿,一字一句念给同事听,让他们帮忙提意见。

每次节目录制结束,杜富国总会用双肘撑着桌子“看”一眼设备的摆放,感受自己录音的位置是否调整得更好。有同事笑着问他:“这样看不累吗?”他爽朗地回了一句:“习惯一下,以后更顺手。”

致敬与回归

2022年,杜富国受邀参加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致敬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许多师生专程赶来聆听他的故事。活动开始后,主持人介绍了杜富国的经历,当杜富国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上讲台,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活动中还播放了一段视频,记录了杜富国在雷场作业的画面以及他康复的点滴。当屏幕上出现他身穿防护服在爆炸前说出“你退后,让我来”时,现场许多人都安静下来,有些人轻轻抹去眼角的泪水。杜富国听完主持人的总结后站起身,向观众行了一个军礼,全场再次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

2022年底,杜富国完成了更多康复训练,申请重返本职岗位。部队特地为他安排了一场简单的欢迎仪式,老战友艾岩也专门赶来见他。艾岩握着杜富国的肩膀,感叹道:“富国,你回来了,咱们兄弟又能并肩战斗了。”杜富国微笑着点头,用力拍了拍艾岩的手臂。

2023年,杜富国回到云南麻栗坡县的雷场,这一次,他不是以扫雷战士的身份,而是作为一位见证者与当地居民重聚。他来到昔日的雷场,那片土地早已恢复平静,种满了果树和茶树。站在熟悉的地方,他听着乡亲们的讲述,得知当地的茶园已经种出了第一批茶叶,还特地将茶命名为“富国茶”。

村民们热情地拉着他去看茶园,递上一杯新泡的茶水。“富国,你试试,这是咱们麻栗坡的味道。”他端起杯子,小心地品了一口,轻轻点头说:“这味道真好!”村民们看着他,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有人打趣道:“以后这就是你的茶,咱们麻栗坡的人都记得你。”

杜富国静静听着乡亲们对他的感谢,偶尔也会低声和他们聊几句。村里的一位长者握着他的手,慢慢说道:“你为这里付出了那么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富国茶这个名字就是要告诉后人,这片土地是英雄守护下来的。”

这一天,杜富国和村民们一同走过茶园的每一片区域,他认真聆听他们如何把昔日的雷场变成丰收的田野。

国家的抚恤与尊重

杜富国因公致残后,他的生活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妥善保障。他所在的部队迅速为他办理了因战致残的相关手续,并安排专人协助他和家人了解政策内容。军队伤残抚恤政策明确了一级至四级伤残军人可以享受终身供养,并发放护理费。杜富国的情况属于因战一级伤残,他每月领取的护理费标准是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

杜富国的抚恤金也是按照国家最新标准核算的。部队为他申请了最高等级的抚恤金额度,并确保其治疗期间所有费用全额报销。

杜富国原本是部队的四级军士长,负伤后,他的军衔待遇继续保留,且工资标准依然按照四级军士长的标准发放。每月的工资加上抚恤金和护理费,足以维持他的家庭生活。部队还额外为他申请了专项补贴,用于购置辅助器具和康复设备。各项政策的实施让杜富国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参考资料:[1]杜富国: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J].湘潮,2024(6):44-44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