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逃离”大观园:搬离蘅芜苑的背后,藏着不可言说的心事

居士不红爱红楼 2024-07-14 17:48:41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肃杀气息最重的一个章回,坊间更有读者将其称之为“百花杀”,意指以这次抄检行动为契机,一大批金钗被逐出大观园,单是有名有姓的丫鬟就有晴雯、司棋、入画、芳官、四儿,足可见这次抄检的肃杀之气。

在离开大观园的人群画像中,有一个人的离开最为特殊,便是薛宝钗。

抄检大观园

此次抄检行动中,薛宝钗因是客居身份,她的蘅芜苑并没有遭到抄检,可薛宝钗基于某些原因,还是主动搬离了大观园。

薛宝钗为什么要搬走?这个简单的问题,却延伸出许多复杂的解读,甚至将一些红学大家都绕了进去。

比如台湾学者欧丽娟,她在《大观红楼》第五章“薛宝钗论”中,就谈到了薛宝钗搬离蘅芜苑。

区别于市井解读,欧丽娟并没有将宝钗搬走的原因进行庸俗化理解,比如坊间论及抄检一事,总有读者认为绣春囊和蘅芜苑或有关联,薛宝钗是为了掩盖丑闻,故而匆匆搬走;

或有读者照例要对比钗黛,认为此次抄检行动中,林黛玉的潇湘馆被正常搜查,是因为贾家已然拿黛玉当自家人,不搜查蘅芜苑,是因为薛宝钗是外人,不被搜查反而尴尬,所以薛宝钗才悻悻搬走。

以上解读之庸俗化,在于文学接受者即广大读者,更注重娱乐解读,而非学术解读,其传播内涵在于搜寻《红楼梦》中的话题价值,而不是故事本身,此乃解读界常事,实难避免。

王夫人策划抄检行动

若细读抄检一回,不难发现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乃是针对园中的奴仆,即丫鬟和婆子,林黛玉所居潇湘馆,其服侍丫鬟皆为贾家奴仆(雪雁例外),故而可以任意搜查;

蘅芜苑之奴仆,则是薛家自带,这得益于当初薛家入住荣国府时,薛姨妈所提出的“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故而蘅芜苑内奴仆,皆是薛家自带。

一言以蔽之:当王熙凤带着众奴,一路搜查而来,她可以打开潇湘馆紫鹃的箱子,却不能动蘅芜苑莺儿的柜子,这便是钗黛区别对待的核心所在,而并非诸多读者所臆测的“黛玉是自己人,宝钗是外人”,因为搜寻对象是丫鬟,并非黛玉和宝钗本人,此为内在逻辑,不可随意混淆。

贾母整治大观园聚赌之风

对于薛宝钗的搬走,欧丽娟女士提出了如下观点:

换言之,在园中疑影重重的情况下,只有客居的宝钗受到尊重不被搜检,形同唯一的化外之地,对其他的园中人员而言,便有如隐藏着可能性的不明病灶或内部盲点,势必引起种种猜疑,反而制造园中生活的分裂与纷扰,也连带增加贾府的困扰。可见主动迁出大观园乃是不让人为难的顾全大局,是故凤姐从人情事理的角度也赞同“应该避嫌疑的”。——《大观红楼》

对于欧丽娟女士的观点,不红君赞同其结论,却不敢苟同其思辨方式,因为她也将薛宝钗搬走的原因给庸俗化了。

薛宝钗搬走,的确是避嫌,这一点无可非议,但薛宝钗“避嫌”的背后考量,却并非欧丽娟所说的那般。

傻大姐误拾绣春囊

以《大观红楼》所论,整个大观园各处住所都被搜查,只有薛宝钗的蘅芜苑没有,由此蘅芜苑就成了大观园内唯一的“漏网之鱼”,也就是欧丽娟所说的“内部盲点”,从而引起园内对蘅芜苑的流言蜚语,故而薛宝钗才为了“避嫌”而搬走。

此论看似有理,实则内部逻辑不同,诸君且听不红君一言。

我们或可反问欧丽娟女士一句:薛宝钗搬离蘅芜苑后,蘅芜苑的“内部盲点”属性就会因此消失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蘅芜苑是大观园内的“内部盲点”,那么薛宝钗的搬离就不是“避嫌”,而是畏罪潜逃!

因为薛宝钗搬走,必然要腾出蘅芜苑,并且带走自己的奴仆,原本通过搜查以证清白的途径,也会被彻底杜绝,这个内部盲点,将会永远存在于众人的心里,众人都会觉得,这个内部盲点从蘅芜苑,转移到了薛家那边而已。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换言之:薛宝钗之所以敢搬走,就是因为众人并没有怀疑蘅芜苑,这是她得以避嫌搬走的根本性前提。

以事论,这次抄检行动中已然搜出了大概的真相,王熙凤带人搜寻紫菱洲时,在司棋的柜子里搜出了情书,情书上就提及有香囊等物,故而绣春囊之主,基本确定就是司棋,此乃众多红学研究者之共识。

当然,目下仍有解读者咬文嚼字、各处穿凿,以证绣春囊并非司棋所有,但均有空中楼阁,强行找补的嫌疑,实不足以充当正论。

薛宝钗进荣国府

再从薛宝钗的角度来看,她的荣国府内的公信力是极强的,曹雪芹于第五回评价道: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薛宝钗把哥哥薛蟠带来的土特产,挨门挨户送给贾府众人,就连赵姨娘都夸赞不已,可见薛宝钗温柔典雅、热心助人的印象,早已深入贾府人心,这也就注定了绣春囊风波中,众人于情感方面不会把怀疑目光投向薛宝钗,站在上帝视角的读者,恰恰因为居高临下,反而无法对书中贾府内部情况感同身受,往往忽视这一感性事实。

反之,若真如《大观红楼》中所论述的那般,蘅芜苑是“内部盲点”,那么薛宝钗就一定不会搬走,因为搬走等于畏罪,以薛宝钗的圆融世故,她不会就这么背着一口黑锅离开大观园。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除此之外,基于薛宝钗的另一层身份,即大观园管理者,她搬离大观园的行动从某种程度来说,证明她已经准备退出管理团队了,而她的这种心思在《红楼梦》各处都是有迹可循的。

比如薛宝钗在协理大观园期间,主要工作是日常巡查,而大观园内部夜间赌博已成恶习,以宝钗的工作性质,她不会不知道,可她却无法禁止这种行为——事实上,莫说薛宝钗,就是贾家三小姐探春,也明知道夜间赌博却不敢狠管,因为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

再比如第六十一回“宝玉瞒赃”,薛宝钗得知这件事后,她无奈地告诉宝玉:

你只知道玫瑰露和茯苓霜两件,乃因人而及物。若非因人,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大的呢。若以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叨登出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宝钗语)

贾宝玉从不理经济之事,只是因为“茉莉粉”、“茯苓霜”涉及到他身边的丫鬟们,他才知道了这两件家事,而作为管理者的薛宝钗,则看到太多类似的矛盾,而且这些事她还是无法处理,只能寄希望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如此种种,足可证明薛宝钗对于协理大观园的任务,早已心力交瘁,加上她本就是外人,无法认真管理,借着抄检大观园的机会,打着避嫌的旗号,顺便将这份工作“辞掉”,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由此观之,通过薛宝钗搬离蘅芜苑的解读分析,也从侧面证明了红楼文本情节的复杂性,这也提醒读者理解红楼情节,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人物本身的角度来思考,仅凭主观感受来臆测是行不通的。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0 阅读: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