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至乐》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求求求文化 2024-03-12 16:34:54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事奚足弃则生奚足遗?弃世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知道生命真相的人,就不会去追逐对生命无用的东西;知晓命运真相的人,就不会去追逐注定得不到的东西。养活形体,首先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物资丰富而没有保养好身体的时有发生;保有生命首先要使形体不丧失,但形体在而生命丧失的时有发生。

很多植物人,很多心已经彻底死了的人,还有精神疾病的人,都是身体还在,实际上生命已经没有了。

生命来时无法拒绝,生命去时无法挽留,真是可悲呀!世俗的人认为保养好了身体就可以保有生命,然而,保养好好身体真的不足以保有生命。那么,世间除了保养好身体还有什么值得去做呢?不值得去做却不得不做,这样做难免会受累。

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问题。事实上,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和制造问题的过程。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接踵而至,循环往复,不曾少息。对于现实问题,只要努力多半不难解决,但继续对人生做深层思考,触及心灵深处,必然会面临生命存在的共同问题:什么是生命的真相?活着的本质是什么?

庄子对于生命真谛的理解,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追求。人生中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但人们往往被世俗的物质所迷惑,追求那些本来就不需要的东西。懂得生命的本质,我们会发现,追求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是毫无意义的。

保养身体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事情。我们需要充足的物资用品来满足生活的需要,但仅仅拥有丰富的物质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够保养好身体。多数人在生活清贫时,往往会将希望寄托于物质改善,这也是人们热衷于赚钱的动力所在。然而,在实现当初设定的目标后,除了给我们带来一些暂时满足,预想中的幸福似乎并没有如期而至,亚健康的状态让很多人早早地失去了健康。可见,保养身体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生活方式和态度的问题。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叫:“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要想避免为形体所累,不如抛却无谓的世俗之事,身体不再劳累,精力和精神就能够集中。这样,人的身形得以保全而精神得以复本还原,与天地融合为一体。天地是万物生长、繁育的根源,天地相合就会生成万物,天地离散就归于无物。身体和精神两者都不亏损,就能顺随自然的变化;保养精神至本原状态,就能反过来辅助自然滋养万物。

本篇秉承了内篇《养生主》的主旨,主要论述如何达生、达命之情,以及阐述养生之理。

“达生”是庄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达”字意味着通晓、通达,而“生”字则指生命、生存。“达生”包括了对生命运行中的生老病死、贯穿于命运的精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贵贱穷达、荣辱是非等的洞察和领悟。

在庄子的思想中,他认为人们往往被世俗的物质所迷惑,追求那些本来就不需要的东西,而忽略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因此,他提倡要了解并开发自身潜在的高尚品质,保全身形和精神,以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稳定。

他认为,人们的幸福感是一种不稳定的感觉,与物质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心态和对自身需求的定位。如果心态不好或对物质的需求永无止境,那么幸福将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今天的人虽然享有高度文明,却比古人活得更累,压力更大,原因在于欲望太多,烦恼太多。

在达生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真正的心性得到培养,生命得到滋养,那么这个人就会生活得非常滋润。庄子在《天道》中提到:“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保持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态度,是万物赖以均衡的基准,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常生柔软心、欢喜心,去养身心的一团和气、一团喜神。

1 阅读: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