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同样是一台 65 英寸的电视,有的能做到 3000 块钱,旗舰能做到 3 万块,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一台电视主要由显示模组、电路部分、底座边框外观件三个核心部件构成。
生产一台 65 英寸的 电视,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么大的外观件,模具成本就会很贵,具体一点,一万美金一英寸,65 英寸,大约需要 65 万美金。
怎么才能把一台电视做到 3000 元呢?「通用设计」,或者说叫公模。
外观
从面板厂商那里拿到面板玻璃,统一降低背光规格,亮度缩水。使用通用的电源板、主板进行统一设计,就没有办法控制机身厚度,设计统一的小体积的低功率音响,以适应更多的机型。
一体的边框太贵了,所以分为四段拼接,然后通过更换不同材质的后壳、边框、底座。就可以实现外观近似的不同型号。
通用设计大大降低了我们购买电视的价格,但是当我们理解了这种做法背后的妥协,作为对比,可以更方便地让我们理解,这场价值将近 10 万块的电视拆解中,旗舰电视是如何不考虑经济性,把工学和美学技能点满的。
先看边框,我们就可以直观感受到,旗舰电视是如何挑战接缝、追求一体的。
索尼 A9G 和三星 Q900 的铝合金边框,都是通过铝挤模具和折弯机一体成型,所以你在四边看不到任何接缝。
而 X65 把工艺难度继续提升,取消了无断点边框,直接使用铝合金的背板,延伸到侧面,做成背板和边框一体,在视觉上连边框和背板之间的接缝,也消失了。
甚至在底部,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过薄,还保留了面板内部电路板的凸起。
这种尺寸的一体边框和一体边框后盖,需要上千吨的压铸机才能实现。已经脱离了普通家电的生产领域,而进入到了汽车制造领域。
X65 为了延续铝合金质感,底座采用了镜面铝合金的工艺。内部则使用了铸铁来提升结构强度。
Q900 的金属底座是可以收纳在背板上的。
底座上都留好了电源线的收纳槽。
和 A9G 一样,安装好之后,不光是美观,也做到了简洁。
Q900 还把常用的接口外置成一个盒子,无论是挂墙还是安装底座,都可以方便地外接设备。
这个盒子也集成了电源,所以 Q900 的盒子还是比较重比较大的,只用一根可隐藏的线,就实现了给电视供电和信号接入。
X65 的电源线和信号线都设计了收纳固定的卡槽。
HDMI USB 接口也通过定制的一根线到外置的盒子上。
很多中低端机型根本不考虑外接线,尤其是挂墙之后,只能从缝隙中盲插。为什么呢,通用设计。
来到背部的材质,X65 依然采用了一整块铝合金阳极氧化的方式。
这种方式我们在手机上比较常见,但是放在这个尺寸下都会变得非常复杂,我们咨询了以前项目合作过的铝制品厂厂长,对这块铝制后壳估了下价格,成本在上千元左右。
它难就难在阳极氧化的均匀度,而且冲压了这么多扬声器孔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平整。
而 Q900 采用了一整块塑料。
别看是塑料,就觉得廉价,但也要看是谁的塑料,三星的后盖塑料并不是单一材质,而是由多种颗粒混合并加入矿粉,所以表面的光泽和触感都有一种普通材料难以模仿的自然质感。
A9G 把上半部分空间全部留给了金属背板,充分表达了 OLED 纤薄带来的科技感。
元器件的堆叠主要集中在下半部分,所以索尼的看点是集成度,如何在小书包里塞下顶级的电视音响和元器件。
三星如何在 30 毫米的体积内,实现分区背光和 8k 的显示。
X65 是如何实现 24.9 毫米的绝对厚度,解决全金属机身的 WiFi 和蓝牙信号的。
拆解们打开后盖,这就是我们说电视最重要的第二个部分,电路板。
当各种主板和各种走线,这么大的信息量冲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最容易分辨的可能就是颜色是不是黑色,走线是不是整齐这种初步印象。
别着急,我们讲细点,一起看门道。
先从第一站「电源板」开始。和电脑主机一样,判断一台电脑配置最快的方法是看电源的功率,功率越大,说明各个部件的上限就越高。
A9G 的电源板(左) | 7000 元电视的电源板 | 3000 元电视的电源板
不管谁好,它们尺寸上就展现出了巨大差异,A9G 的电源板输出到各个部件的总功率,是万元以下电源板的两倍。
而具体到元器件,A9G 电源板最显眼的金色,是来自于日本三大顶级电容厂之一的红宝石的金标 570V 电容,红铜缠绕的电感,索尼成本更高的 PCB 平板变压器。
既保证了性能,也控制了厚度,大量定制元器件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扎实。
切换视角来到侧面。换一个角度来鸟瞰整个电路板,星罗排布的元器件,就像一座高楼林立的城市。
最高的的建筑 变压器 电感 电容,共同组成了整个城市的天际线,索尼城市的最高点,是两颗顶级的红宝石金标电容。
对于寸土寸金的内部空间来说,这些 18 毫米的高度意味着厚度。
而 X65 的整机只有 24.9 毫米,所以华为的电源板将两颗 18 毫米的大电容,换为了 6 颗 10 毫米并联的小电容。
镂空电路板,将整个模组下沉,再节约掉电路板的 1.5 毫米厚度,这个就是「破板下沉」工艺。
铜丝缠绕的圆形电感被替换成扁平电感,
厚度从 17 毫米降至 10 毫米左右,电容、电感、变压器等 17 个主要电源模块,全部做到了破板下沉。
最终将电源板厚度从 18 毫米的电容高度,控制在了 11.5 毫米,整个城市,几乎被压平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控制厚度的难处不只是电源板,而在于所有元器件都要控制厚度,而这里面对厚度要求最高的,是音响。
电视的金属背板,作为承载各个元器件的地平线,在通用设计原则下,低端的电视扬声器,都要尽可能的设计小体积,来适应尽可能多的电视尺寸和型号,并且直接安装在背板的骨架上。
音响的高度都会忠实地变为整机的厚度。
而旗舰电视对音响的设计非常在意,不仅使用多个扬声器来区分低音和中高音,还会从不同频率声音的特性着手,设计内部空间。
低音穿透性强,可以轻松绕过电视,不挑位置,但是需要喂厚度,厚度越厚,留给低音振膜的振幅越大。
是在整机的厚度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地平线与后盖的空间,就已经锁死了低音的振幅。
但是对于顶级厂商来说,没有什么地平线是不能被踏平的,索尼 A9G 以及 华为 X65 在 LG 交付显示面板时,对 OLED 模组进行了二次定制。
索尼跟华为对厚度的挖掘有多极限呢,不仅为低音定制了凹槽做了下沉,甚至当我们打开 X65 和 A9G 的低音单元时,背板也被镂空,只为了给低音振膜多提供一个毫米的振幅。
而中高频指向性更好,虽然不那么需要厚度,但挑位置,否则会被屏幕遮挡声路。有些中高端电视把中高频的扬声器设计在前面,直接对着人,但是也破坏了正面的整洁。
华为 12 个中高频扬声器都被安排在了屏幕边缘,并且设计了一定的倾斜角,所以中高频可以以最短的路径反射,绕开屏幕抵达听众,所以 X65 的声场在我们上一集评测中 是非常出色的。
底座预留了一个压力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它是检测底座有没有被插入,自动判断电视是否采用挂墙还是座装。
根据检测到的安装方式,自动调整声音模式来适配不同的声学环境。
如果 X65 在声道和声路设计上做到了极致,那么索尼就是在音响结构设计上,把空间利用做到了极致。
索尼充分利用了 OLED 屏幕本身的超薄的特性,两个扬声器的振动模组用金属支架固定在后方,取消振膜,直接把屏幕作为振膜,抵达观众,这个就是屏幕发声。
结果就是屏幕真的在振动,足够小的振动幅度,又不太会影响画质,这种类似电影院「声学透明」的设计,如果近距离看电影或者玩游戏,会感觉到电影院那种声音从屏幕里面直接发出的真实感。
从结构上来说,它极大地缩小了整机小背包的面积,应该说屏幕发声技术,才是索尼能够任性的在背部大面积留白,直接展现 OLED 极致纤薄的基础。
而这种设计也决定了,索尼很难再采用全金属的后盖,因为会极大提高天线的设计难度。
我们上一期音质对比中,三星的扬声器效果略输于华为跟索尼。
这是因为 LCD 的分区背光模组已经太厚了,侵占了太多空间,只能采用更加超薄的扬声器单元。
三星是在 LCD 面板实现这样的音质,是真的没有丝毫妥协的。他甚至实现了比索尼 2.1 更多的 4.2 声道。
三星的内部结构其实跟另外两台的电视完全不同,它的电源板已经被外置在盒子里了。
两块巨大的电路,是分别控制着 288 颗背光灯的电路板。
本来预留的主板空间被充分利用起来, 用来收纳底部支架。
消失的主板,其实与控制面板的驱动板二合一。
如此深度的定制,也是三星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既是面板厂也是电视厂商。
背板也定制了卡扣用来固定主要电路板,所以三星的所有电路板的固定,没有使用一 颗螺丝,对塑料真的是爱的深沉。
主板上两颗芯片分别控制着 2 个 4K 的数据,最终实现 8K 的显示,一下 4 个 4K。
平均下来,好像买一台 8K 电视也没那么贵了。
如此高密度数据量和集成的结构里,对散热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又不可能加个电风扇,所以三星使用了电视领域很少见到的铜管散热模块。
作为整机的最高点,液晶面板、分区背光、驱动板,主板散热模块最终被控制在了34毫米。
同样 LCD 分区背光的中端电视的厚度是多少呢?75 毫米。
比你有实力的人还比你瘦, 这就是 LCD 顶级厂商对绝对厚度的掌控能力 。
华为和索尼采用的 OLED,对散热的要求比 LCD 更高,因为驱动板产生的热量如果传递到面板,就会加速屏幕的老化。
所以索尼对散热片进行了定制,将厚度压缩到了 16 毫米左右,低于电源板的安全高度。
而华为的电源板高度已经被锁定在了 11.5 毫米,所以华为应该是继续向下定制了厚度,将驱动板与地平线的距离缩小至了6 毫米,在剩下的 5 毫米里面,加入了一个散热模块,这个就是发布会说的 5G 基站的蜂巢散热。
这个部件的原理和液冷有点相似,但实现方式完全不同。相变的液体由于重力沉在底部,吸热后蒸发再到顶部,液化散出热量后,再下沉回到底部。
最后我们再看看主板,这里 A9G 的看点,当然是索尼一颗主控芯片和独立的画质芯片 X 1 ,我们见得比较多,就不拆开了,谁说我们拆不起,你说的对,确实拆不起。
华为的看点主要是芯片,就在我们写稿的时候,美国对中国公司的芯片封锁到了几乎流氓的程度,所以我们也很好奇,X65 身上究竟有哪些芯片会被卡脖子。
高端电视索尼跟华为都喜欢在主板上刷一层三防漆,加大了我们辨识的难度,但凭借我们有限的拆解跟观察。
X65 的电源板有三颗数字电源管理芯片来自于海思,WiFi 蓝牙芯片来自海思,摄像头处理芯片来自海思。
而其他芯片上没有一颗来自美国,甚至连很难绕开的德州仪器也没有。
我们无意去引导什么情绪,但解气。
我们再重新看看这三台的外观。
三星在实现了 8K 分辨率 576 分区背光的情况下实现了 34 毫米的厚度。
内部无螺丝、一体边框无断点,以及矿粉调制的后盖,一根线实现信号和供电,并且被精巧的藏在底座,底座也可以被收纳在身后。
索尼上半部分充分展示了 OLED 面板的超薄特性,仅仅在下半部分的空间里边,放进了奢侈的电源元器件和 X1 芯片。
通过屏幕发声完美地实现了中高频的声路设计。
而华为在 65 英寸的尺寸下,实现了非常奢侈的全金属一体机身,14 个扬声器 5.1 声道,通过从内到外的自研跟定制元器件,实现了 24.9 毫米的绝对厚度。
现在你们还觉得三星的塑料感重吗?
还觉得索尼的小背包有点厚吗?
还觉得华为只是过来占坑的吗?
通用设计的内部元器件,决定了中低端电视的外观和厚度,而旗舰电视,真的是从外观设计开始通盘考虑,再向内部定制所有元器件,以符合目标。
这种开发方式决定了,要挑战从无到有,也要挑战从有到好可能出现所有的新问题,这几台电视也许思路上有差别,但是都在各自的方向上做到了极致。
也许很多网友会说,这些细节,在我们盖上盖子放在家里看的时候,能有什么区别呢?
我写稿的时候也问过自己的这个问题,但是当你有机会真的站到这些机器面前,去看一看细节,去摸一摸质感,你真的会感觉到这些产品,传递出来的「不一样」,是好的,是用了心的。
OK,讲的有点多了,我们来看系统。
系统系统这个环节,我们加上了比较常见的小米系统一起来对比,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概念。
主流电视大部分都是 Android 系统,索尼是 Android TV 原生系统,基本没有什么定制,也没有开机广告。
华为是鸿蒙系统,但是兼容 Android 应用,下载一个当贝市场就都可以用,也没有什么开机广告。
但是 X65 的系统界面跟 7000 块钱的 V65 不一样,做了一些改动。
三星是自己研发的封闭系统 Tizen OS ,不支持开机广告,但也不支持 Android 应用。
目前 Tizen OS 已经上架了腾讯爱奇艺等几个主流平台的应用,但是还没有 B 站。如果要看 B 站,就只能外接一个 Android 盒子。
电视系统的布局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应用为主的布局。
华为:下面是应用,上面是内容。
索尼:左边是应用,右边是内容。
三星:下面是应用,上面是内容。
另一种是以内容为主的布局,比如小米,打开电视直接就是电影、综艺、电视剧。很像是爱奇艺 APP 打开的应用 UI 。
从直觉来说,小米的内容布局应该是最方便的,但是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内容,其实情况有点复杂。
虽然用了这么久的智能电视,其实我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的老电视,开机之后就是内容,那时候不用去找内容,内容就在那里,安静地等着你。
因为所有的电视台内容,都集中在广电一家,那个时候也不用花钱买会员,因为爸妈已经掏钱买好了。
而从普通电视到智能电视,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呢? 是可以安装应用,看互联网内容了。可以看爱奇艺的综艺,腾讯的电视剧。
互联网内容非常多,但其实也非常分散,主要就是在优酷、腾讯、爱奇艺、芒果四家平台。
这会有什么问题呢?首先,第三方应用都会有 3-5 秒的「开屏广告」,这个广告是你买了会员都关不掉的。
当然你可以按右键跳过腾讯 。
也可以按返回跳过 B 站。
也可以按 OK 跳过芒果。
也可以按 OK 查看详情跳过爱奇艺。
上下左右反复横跳。
第二个问题,是你很难记住一部电影在哪个平台上。
你还记得《还珠格格》在哪个平台吗?芒果?
我也这么觉得,但其实是在腾讯。
《小猪佩奇》在哪个平台?
腾讯和芒果。
《小猪佩奇第五季》又在哪个平台?
爱奇艺和优酷。
《西游记》又在哪个平台?
哦这个听说过,在阅文集团。
在 2020 年的今天,国内视频平台还在打内容战,内容的势力划分都还没有划分清楚。
一个电影究竟哪个平台,我们很难快速反应过出来。更常见的步骤,是去三四个平台分别搜一遍,非常痛苦。
第三个问题,就是操作不统一。这些应用,
导航栏的顺序不一样,
设置界面也不一样,
播放界面菜单也不一样,
你永远不知道你按下菜单键会出现什么。
所以,一个能让我快速找到内容的电视系统,最好直接把四家平台都整合成一个应用,就像小时候我们用看电视台一样,我们在一个地方就可以看到所有的内容。
国外的索尼和三星,只是内置了视频应用,没有去做到整合,所以考验的就是他们进入应用和切换应用的方便程度。
三星很聪明,把应用列表做成了一个独立的底栏,任何界面都可以唤醒,跳转到第三方应用的时候呢,也不用去离开当前播放的内容。
索尼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独立按键,打开应用列表。
第二种电视系统,就会直接把视频平台整合在系统里边,我们主要来比较整合的数量和体验。
小米的系统,相当于把爱奇艺、芒果 TV 做到一个应用里边。在电视剧、综艺、电影每一个分类下,都可以看到两个平台的内容。
小米也整合了少量的腾讯视频的内容,给了一个单独的导航栏,但播放还是要跳转到腾讯视频的应用里边去。整体来说,相当于整合了 2.5 个平台。
华为的视频应用里边,整合了腾讯视频、优酷和芒果TV 3 个平台。
同样是各个分类下面,都可以看到这三家的内容 。但是在最左边,也给了三个平台独立的顶栏,可以分开浏览。
如果你买了腾讯或者优酷的电视会员,你也可以绑定到华为账号上,基本上就是在一个平台上去看电视的体验。
小米和华为这样的整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容分散的问题:不需要记住哪个电影在哪个平台;也没有开机的小广告了,应用的操作,播放页面的菜单,全部是统一的了。
而且整合的视频平台越多,电视给你推荐的热门内容,才越有可能是全网真正最热的内容,而不是腾讯或者优酷自己最热的内容。
除了浏览,我们经常也会用到搜索。
这个时候,比的就是各家「搜索」的整合数量。
华为可以搜到腾讯、优酷、芒果以及自家的华为视频,就差爱奇艺了。
索尼可以搜到腾讯跟华数 TV 两家,因为华数 TV 跟优酷有深度合作,可以理解为能搜到优酷的部分内容。
三星因为是自己的封闭系统,4 个平台的内容都可以搜到,体验很好。
而小米在安卓系统下,用一种很聪明的方式实现了接近全平台的搜索。
开始搜索,无论搜索的资源在哪个平台,小米都会提供结果,播放,直接跳转到相应的应用,直达播放页面。连 B 站的番剧都可以搜索到。
小米这种方式在搜索上真的带来了很好的体验,但是毕竟是小米这边的跳转,所以太新的或者太旧的内容可能会被遗漏掉。
比如《還珠格格》和《公主连结!Re:Dive》这都是搜不到的。
截至本片内容发布时,小米电视已经可以搜索到《公主连结!Re:Dive》
其实国外的互联网内容也是分散在三到四家的,但是,他们的势力范围比较明确。
最热门的高质量剧,基本都在网飞,像几年前老一点的电影,大概率在亚马逊,电视台内容主要是在 hulu 。
大家独占的资源是很多的。所以,国外的用户并没有我们这么头疼的问题,三星索尼不用做整合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考虑到小米花了 18 亿入股爱奇艺,短期内我们可能看不到视频平台完全统一。
但是,大家的方向也非常明确,就是把分散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不光是互联网的内容,我希望电视台的内容也能重新整合到电视里,不需要再需要一个电视两个遥控器。谁能做到这个,我们吹爆它。
电视上的语音功能,以前大家都不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视了,语音它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以一个现在主流的遥控器来举例。用这样的遥控器控制电视,是典型的一次输入一个指令。
哪怕只是调整播放速度,都需要 6 个指令。但是用语音,我只要讲一句,1.5 倍速,就可以了。
电视只接收了一次指令,就可以给到最后的结果。 一台电视的语音越完善,就省下了越多操作的过程。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在三个界面上进行操作。
首先是搜索界面。
用遥控器输入片名,是最糟糕的体验。这方面大家都能做到,小米像前面说的一样,可以搜索到几乎(全主流平台)的视频。
华为比较特别的是,如果是模糊搜索,可以识别声音的性别,给男、女、小孩分别推荐不同的内容。
第二个是电视的设置界面。
音量高一点,音量低一点。打开电视模式。
这些语音,基本能过关。
三星识别到「把亮度调高一点」,会把画面信号的亮度调高,这个调高,电视就没法看了。
我们通常说的亮度,实际上是在说背光的强度。跟三星说「亮度」,会显得你不太智能。
第三个是电视的播放界面。
国外和国内的电视系统,差距主要体现在这里。
三星索尼在播放界面的语音基本是失效的。
华为小米这方面就有明显的优势。
播放界面可以调用的功能,基本上都支持语音。
总结一下,华为作为一个新电视品牌,在内容资源整合、语音,这些智能电视基本功能的完成度,其实完全不输给小米的,毕竟是手机行业的老玩家,而且整个系统非常纯净没有广告。
如果你只喜欢看一家平台的内容,大家其实差别都不大,如果你用来玩游戏和看国外的网飞,肯定是索尼轻车熟路。
三星对于系统的理解很深刻,效率跟动画做的真的很好,但就是死守着自家系统,在国内,少不了配个安卓的盒子。
聊完搜索、语音这些智能部分,我们也得聊聊「智慧」,这个话题很大,我们只讲我们看到的一些碎片作为整个视频结尾。
智慧华为把自己叫做智慧屏,到底智慧在哪呢?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除了基于摄像头去做一些手势操作、体态识别之外,主要是多屏联动的功能。
比如说,手机可以给大屏打视频电话。
大屏可以实时同步手机拍的照片。
华为也单独出了一个叫「智慧屏」的应用,可以用手机直接控制大屏,甚至留个言什么的,确实用了点心思。
多屏联动,首先要做到多屏,手机、手表、平板、电视、笔记本,基本上覆盖了我们平时用的大部分屏幕。
目前在这个布局上比较全的,好像也就只有苹果、华为、小米跟三星,而在这些设备之间,有自己底层系统的,主要就是苹果、华为跟三星。
我们之前吐槽三星的应用少,难道三星自己不知道吗?
但是,只有坚持底层系统,才能做到多屏的无缝连接,有了无缝连接的私有协议,才能自己定义互联网的体验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