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从中国历史中选出一位皇帝,赋予他千古一帝的称号,您觉得哪位皇帝配得上呢?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由他开启,他创造的制度我们至今仍在使用,哪怕到了今天,也有无数人称赞他的功绩。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一个有着治世之才的明君。哪怕后世出现再多的皇帝,也没有几个能够比得上他。
那么,秦始皇究竟做了什么?竟然能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甚至让今天的我们都忍不住称赞。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仔细看看这位千古一帝的风采吧。
一统六国,开辟新的时代我们都知道,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中国历史又可以分为两种,分裂的历史和统一的历史。
中国第一个王朝是夏朝,这个朝代距离我们实在太过遥远。哪怕是翻遍了故纸堆,也依旧找不到有关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
发展到商朝,从龟甲兽骨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生活的蛛丝马迹。但到底是分裂还是一统,我们仍旧一无所知。
直到周王朝诞生,中华大地上第一个我们如今仍旧能看到的王朝出现。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得知,周王朝是统一的王朝,他采用的制度是分封制,天下共主是周天子。
但周王朝维持统一的时间还是太短,没过多久,诸侯王们就始搞事情。他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战火,一个个根本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
战火越烧越烈,周王朝也就此崩塌,整个中原大地陷入分裂的局面。直到秦始皇的出现,中原大地才从分裂重新走向一统。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称皇帝。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他不仅深谋远虑,而且非常有远见。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认识到了一点,时代变了。权力已经从贵族手中脱离出来,地盘也不再是分裂割据的。新的时代,急需全新的统治制度。
因此,秦始皇做出的一些重大决策,才能让我们在世界的文明园林内,领先其他民族上千年。
当然,这些决策也并非都是皇帝一个人的功绩。在秦始皇的身边,还围绕着许多治世能臣,他们各有观点,各有立场。也存在新锐思想和老旧观点的冲突。
当时,在社会制度上争论最多的无疑就是郡县制还是分封制了。
如今的我们都知道,郡县制是优于分封制的。但当时处于历史拐点上的人们却不清楚这一点。
在皇帝的主张下,大臣们针对对郡县制和分封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李斯和王绾为首的两个集团各持己见。
王绾说:“分封制可以稳定四方,周王朝治理天下用的就是这种方法。采用分封制不仅能巩固王族。还能让各方皇族死心塌地效忠王朝。”
李斯却持反对意见,他表示:“周王朝的覆灭已经给了我们教训。各王族之间每隔几年就会产生各种摩擦。不断的争斗和内乱只会让国家更快覆灭。”
李斯以为周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分封制。封地贵族们之间,因为土地产生矛盾,你抢我一块地,我抢他一块地。
城与城之间,你夺我一座城,我夺他一座城。闹得不可开交,打的头破血流。真真是乱成了一锅粥。
而最重要的是,贵族们在自己的封地上就是土皇帝,什么都是他们说了算。皇帝不能管贵族们封地内的事情,也就没有办法限制诸侯王的发展。到最后, 们都各自听各自诸侯王的吩咐,皇帝哪还能说了算。
在两位谋臣的争论中,始皇慢慢明白了自己的心意。他最终拍板决定:实行郡县制!
看着地图,秦始皇将全国分为36个郡县,后来又调整为40多个,覆盖整个天下。
郡县制确定以后,国家财政体系的管理也随之加强。各地赋税的收入更加规范。这一系列举措强有力的支撑了秦朝的雄途霸业。
而这一切,正是秦王朝为后来的王朝正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统一思想,贯穿千年的文明脉络统一人们的思想,这是最难实现的一点。哪怕是放在现在,度量的不同也会让人们烦不胜烦。
现如今,有的超市利用人们不仔细看标价签的毛病,将有的商品设置为19块9能买50克,而有的商品则是30块能买1公斤。
对比下来,人们肯定会选19块9 的,殊不知,正掉入了商家的陷阱。商家就是在利用度量衡做文章,让人们不自觉就买了贵的。
有的人,直到拿到收银台结账的时候,才发现被坑了,但又不敢跟前台吵起来,只能吃个哑巴亏。这时候,人们就能够体会到秦始皇当年统一度量衡的决定有多英明伟大了。
秦朝之前,各国各自为政,不管是在农业,经济,商业发展中都是各自为政。文字不同,货币也不同。可想而知会给发展带来了多大困扰。
秦始皇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流传于民间。又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废除六国货币,统一使用秦国铜钱。统一律法维护平民的利益。
这一伟大的决定,为以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开凿建设,万里长城今犹在秦始皇三十二年。为了开疆扩土,秦皇派大将军蒙恬率领虎狼之师,北驱匈奴。同时,为了收复南越,命令御史开凿湘江和漓江的灵渠。使得华东,华南的水运变得无比通畅,更使兴安运河和湘桂运河得以开通。
这一伟大的工程,在大军的粮草供应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交通上全线的连接确保了秦军南下部队所需,让秦军在战争中势如破竹。
秦军在攻破百越地区的多个城楼以后,虎狼之师的威名传遍岭南。仅此一战,就让岭南地区彻底成为了秦国的领土。
秦皇三十三年。赢政再次将兵符交给蒙恬。大将军麾下三十万铁骑,日夜奔袭,为的就是抵达草原,痛殴匈奴。
春天,大军从上郡以北出发,寻找匈奴的踪迹。第二年,大军就已经深入胡地,专门针对匈奴主力军。
一战过后秦军大胜。匈奴北撤700余里,再不敢南下牧马。至此,蒙括率大军驻扎北方,成了大秦的第一道钢铁城墙。
但是,秦始皇心里明白,由人组成的城墙终究是不保险的。一旦蒙恬去世,这道城墙防御功能就会大打折扣。
为了保障百姓的长久安定,秦始皇决定修筑一条万里长城,抵挡匈奴。他从地图上画出了一道线,连接临洮与辽东。
长城的修筑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更促进了边境的稳定和民族的大融合。
焚书坑儒,是世人对他最大的误解说到秦始皇,就总有人提到焚书坑儒。事实上,焚书坑儒是两个意思。
先说焚书,秦始皇这么有远见的人,怎么可能会烧对社会发展有意义的书?像是用来指导种地的农书,指导人们治病的医书,促进经济发展的教科书,等等都被完全的保存了下来。
至于他焚烧掉的书,则是一些关于儒家思想的书。那么有人就会好奇了,秦始皇跟儒家学派有什么仇吗?为什么别的书不烧,偏偏烧儒家学派的书?是因为儒家学派的书好烧吗?
其实不是,事实上,这跟学派之间的权力斗争有关。秦朝倡导的是法家思想,无论是商鞅,还是韩非子都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在法家的思想中人性本恶,他们提倡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天下人人服法的程度。
他们的这一套学说,在儒家人眼中就是没有人权,没有人性,没有人情。在儒家极端分子的眼中,法家理论是完全不可取的。
这群儒家学者奉孔孟为尊,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提倡用道德来感化人,以德来治天下。他们认为只要君主的道德足够,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这一套理论,放在春秋战国时期,放在法家人的眼中,那不纯纯脑子有病嘛。别人的刀都架到你脖子上了,你还用道德去感化别人,兄弟,别太离谱。
总而言之,这两个学派是谁也看不惯谁。彼此之间,只要一碰面就开始扯头花,谁也不服谁。
而秦始皇是亲身经历过战国诸侯争霸的人,他是坚定的法家学派信奉者。要让他相信人性本善,估计没比登天轻松上多少。
所以,儒家学派就把目光放到了秦始皇的继承人扶苏身上。拼命的向扶苏灌输儒家思想。而扶苏并没有直面过争霸的腥风血雨,他倾向于儒家思想的。
这就导致秦始皇和他的继承人意见不一,思想不一致。自己家的孩子跟自己对着干,那问题出在谁身上呢?
在始皇看来,自己不会有错,儿子也没啥问题。唯一有问题的,就只能是那群儒家学者给儿子灌输的儒家思想。
围绕在始皇身边的法家学派,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不停的劝说始皇,天下一统,在思想方面也该统一。不如就让法家来做这个领袖,一统思想。
始皇听着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让下面的法家学派去干。结果可想而知了,为了清干净儒家思想,这群法家人什么干不出来,烧书,当然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
说完了焚书,咱们再来说始皇坑儒这件事。其实说秦始皇坑儒,倒不如说是儒坑了他。
司马迁在史书中写道,焚诗书坑术士。却被后世儒生杜撰,写成了烧诗经坑儒士。后代许多入朝为官的都是坚定的儒家学派,不自觉都会偏向儒家思想。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坑术士呢?坑术士是因为方士欺骗了他,古代皇帝都追求长生不老,方士就抓住了这一点。用一些化学手段,营造出仙风道骨的状态。
然后,随便搞些铅汞合成的丹丸,骗秦始皇说是长生不老药。不少术士就是用这一招,骗走了秦始皇的钱。
更可恨的是,这群术士不仅骗钱,逃跑,还到处散布一些对秦始皇不好的思想。这种行为放在现在不就是诈骗嘛。
就算是现在的人,碰见诈骗犯都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赶紧出一个法律,把诈骗犯们都判处死刑。更别提是在封建社会了。
秦王曾经说过“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欺骗皇帝,怎么可能没有代价呢?始皇在愤怒之下,下旨坑杀术士。
看到这里,朋友们选出自己心中的千古一帝了吗?欢迎在评论区中讨论交流!
参考资料: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