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天价一针的肝癌特效药“钇90微球”,虽然治愈率极高,但大多数患者根本用不起

哄动这史记 2025-04-03 09:42:26

40万天价一针的肝癌特效药“钇90微球”,虽然治愈率极高,但大多数患者根本用不起,可就在今年4月,这种药的价格竟会下降13倍,变成3万多一针,是谁改变了这个现状,造福了万千百姓?   中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每年新增病例约四十一万,占全球病例近半数。   在肝癌病房里,医生们最怕听到这句话:"大夫,我们回家吧。"中国每年新发肝癌患者中,因为肝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所以有将近七成确诊时已错过手术机会,而五年的生存率也仅有14.1%。   这句话不管对于患者还是医生来说,都是令人心痛的无奈。   而这背后阻碍患者求生意欲的,便是高价的药物。一针四十万元的天价,加上这样的手术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有能力实施,这让无数家庭陷入“治不起”的绝望。   有多少患者在确诊之后,面对治疗费也只能苦笑的放弃,他们只能自嘲道:“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这样的故事似乎每天都在重演,直到滕皋军团队开启"破冰行动"。   滕皋军是中科院的院士,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的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国内有名的介入放射学与影像专家。   患者的困境他一直都看在眼里,他深知只有我们能研发出属于自己的特效药,那些肝癌患者才能获得生的希望。   2017年,滕皋军组建团队,向钇90微球技术发起攻坚。可研发之路布满荆棘:材料选择、生产工艺、剂量控制等等,每一步都可能失败。   当时西方企业根本不相信中国人能造出钇90微球。   "他们连实验设备都不卖给我们。"团队成员回忆,有次去国外参会,对方研发人员轻蔑地说:"给你们图纸也造不出来。"   面对西方技术封锁,誓要争一口气的中国医生们决定另辟蹊径。   团队曾尝试用树脂、玻璃材质,但效果不佳。于是他们开始研发全新炭微球,"土办法"让外国专家大跌眼镜:炭材料不仅成本低,分布的还更均匀,能让微球在血管里"漂"得更稳,反而提升了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生物降解。   实验室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无数的失败日志:微球载药量不稳、辐射剂量测算偏差、动物实验出现栓塞。在最艰难的时候,团队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休息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所有人的努力在2023年的春天终于发出了新芽。国产钇90炭微球获批上市,价格直降十三倍,从四十万降到了三万多,震惊了整个医学界。   国产微球的突破不仅是降价这么简单,经过实验对比发现,国产微球对五厘米以上肿瘤的杀伤效率反而比昂贵的进口药效果还好。   而且从原料提纯到封装全部国产,再也不用看外国人的脸色。为此不少欧美药企还指责中国“扰乱市场”,但这实则是技术垄断被打破后的利益反扑。   这让很多患者都得到了治疗的机会,曾经被判“死刑”的他们,得到了新生的机会。以前觉得天价药遥不可及,现在普通家庭也治得起了。   而面对铺天盖地的赞扬,滕皋军却始终保持清醒。他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起步,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他深知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所以推动了肝癌早筛项目下乡,他表示:"让老百姓少得病,才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从四十万到三万,这个数字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坚守。   正如滕皋军常说的:"医学创新的终极目标,是让最普通的老百姓也能享受生命的尊严。"   科研人员拼命攻克高价药的难题,就像在给生命重新标价,他们打破了"有钱才能活命"的残酷规则。   主要信源:扬子晚报2021年12月11日《微小“核弹头”威力大,精准射杀肝肿瘤》

0 阅读:80
哄动这史记

哄动这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