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今主理諸般媒體之號,矢志於弘揚文房四寶與丹青翰墨之妙,觀者雖繁,動輒千萬,然慧眼識真者寡,蓋因斯道幽微,非泛泛之輩所能探其淵藪。詳考觀者之眾,耆艾者眾,而垂髫少年罕矣。此乃明證,除卻為應科舉而研墨之生員外,社稷青年之中,耽於書畫者鮮矣,更勿論藏器於室之雅興。
時下風習,少年所好,多趨時潮,罕涉古韻。手機在握,即足填滿其閒暇之全部,對古物之鑑賞,興味索然。而少年者,實國之棟樑,其趣之所向,常昭示未來之方向。因而,古玩珍藏之風尚,似已日漸式微,終將歸於公府之博館,成為往昔之鏡鑑。
世事如弈,變幻無定。古董重器,如書畫、古籍、瓷甁、銅鼎、郵戳、紫檀家什,皆承載千載文化,然於數碼洪流之衝擊下,其光芒漸黯。此非人力可挽,乃世運推移之自然。吾輩雖感喟,亦當理智應對,另闢蹊徑,以適應當下之變局。
是以,欲使少年復歸傳統之美,必自教化始,融匯今之科技,諸如網路直播、電子展陳等法,將筆墨藝術之精髓,以靈動鮮活之形式示於少年之前。如此,則或可激發其對古學之興趣,使之得以薪火相繼,不至湮滅於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