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3月29日夜,蒋介石在杭州宴请了杨虎城。
“委员长身体好些了吧!”
杨虎城一落座,便温言问候,蒋介石摇摇头说:
“腰痛渐渐地好了,不要紧。我对身体上的折磨,向来很能忍耐。”
不过,就在两人宾主之间其乐融融之际,蒋介石突然话锋一转说了一句:
“我向来对人宽大,没记旧怨,你们全知道的,不必多说,但对部下,过于信任,以致发生这次事故,使各方面受到损失。”
蒋介石语气突变,杨虎城心知肚明,只是他静静地坐在原地,并没有反驳。
“张汉卿常对我说,有他老子,他跟着他老子走,没有他老子了,他跟我走,劝我搞法西斯组织,还说服从领袖,现在他竟如此,你说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见杨虎城坐在一边不说话,蒋介石的语气也越来越尖刻,甚至还聊到了张学良:
“他打不住共产党,就向共产党投降,若是打不住日本时,还不是向日本投降吗?”
杨虎城知道,蒋介石对西安事变很不满,借此机会向他示威。
一事情还要从几个月前说起。
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进攻陕北的红军,张学良身负国仇家恨,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决心与杨虎城联合实施“兵谏”。
事实上,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后来在中共协调下,解决的也非常干脆,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可就在各方面事情陆续结束之际,发生了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张学良坚持要送蒋介石回南京,甚至后来还不打一声招呼就走了,周恩来得知此事,追出来欲挽留时已经来不及,只能望着远去的飞机跌足长叹:
“唉!张汉卿就是看《连环套》那些旧戏看坏了,他不仅要‘摆队送天霸’,而且还要‘负荆请罪’啊!”
果不其然,蒋介石一回到南京便翻脸无情,直接下令扣押了张学良。
张学良一走,影响的绝不仅仅只有东北军。
要说起来,当年张学良率东北军初到陕西时,与杨虎城之间尚不算有很深厚的交情,双方虽然无大的冲突,但张、杨两人同为手握重兵,声威烜赫的一方巨擘,自然都担心对方对自己下手。
特别是杨虎城,毕竟东北军进入的是他的地盘。
蒋介石也不希望看见张学良、杨虎城之间关系和睦,是以处处针对,故意挑起东北军与十七路军的摩擦,并散布谣言“不是说东北军要解决十七路军,就是说十七路军要驱逐东北军”。
不过,那时张学良身负国仇家恨,其实他的思想境界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地方军阀的桎梏,特别是后来跟周恩来取得联系后,他的思想境界更是一日千里的攀升。
有意思的是,那时杨虎城也在私底下与中国共产党人联系,并且还秘密与红军签署了一系列协议。
在中共穿针引线下,东北军与十七路军之间的一些误解逐步消除,两军的团结日益增强,张学良与杨虎城之间关系得到了改善。
至1936年秋,东北军、十七路军与红军之间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局面。
这种“三位一体”的局面,不仅仅是体现在军事上,更体现在政治上,而且如果能一直维持下去,不仅是对全国抗战有利,而且还会有利于抗战胜利后,全国和平的局面。
可惜张学良一走,“三位一体”的局面被破坏,东北军因群龙无首而四分五裂,至抗战时期,逐渐被蒋介石分化瓦解。
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后来也遭至与东北军同样的命运。
二按理来说,杨虎城当时仍然在西安,而且手握重兵,更何况有西安事变的舆论优势在,蒋介石应该拿他没办法才对。
可杨虎城那时是怎么被迫出国考察的呢?
许多资料中都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逼迫”。
“三位一体”的局面被打破后,杨虎城其实就已经有些势单力孤,特别是在东北军已经被分化瓦解的情况下。
也许也有人会问,不是还有红军吗?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声援吗?
答案是不能。
那时红军自身所处的环境还很艰难,不仅仅是国民党军大军压境,所处的陕北地区土地贫瘠,应该说在当时环境下,红军也只能自保,而无余力帮扶。
从后来红军改编八路军一事上也不难看出这一点。
杨虎城也没有办法,只有妥协。
1937年1月,杨虎城的军政职务全部被免除,3月29日杭州晚宴上,蒋介石夹枪带棒的数落了一番张学良,实际上是借机敲打杨虎城。
更有甚者,蒋介石想杀了杨虎城,奈何局限于舆论压迫,他还不敢明目张胆的这么干。
第二天,蒋介石又把杨虎城召来,讨论对十七路军的安置问题,末了不动声色的说了一句:
“经过此次事变,你在这样环境中继续任职,感觉有什么不便的地方没有?”
蒋介石意思很清楚,他就是要逼迫杨虎城辞职,不仅如此他还假惺惺的做了一番安排:
“在事变中各方面是有对抗情绪的,他们对你的印象,一时转不过来,你继续任职,在感情上会有些不方便。你不如先往欧美参观一个时期,然后回来任职。出国费用由政府负责,启程的时间暂且不定,可以从容准备。”
蒋介石这一招,其实对张学良也用过。
当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借口热河是属于“长城以北、关外东北四省”是属于“伪满洲国”的法理领土,积极侵略热河。
当时,张学良主持东北军也积极保卫热河。然而在1933年3月爆发的热河战役中,东北军不敌日本关东军溃败,导致热河全省沦陷。
也因为热河沦陷,国内民众对张学良愤怒的情绪水涨船高,南京政府监察院高一涵等6名委员,对失职者提出弹劾案。
无奈之下,张学良只好引咎辞职。
1933年3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同意张学良辞职,所属东北军改编为四个军,隶属北平军分会指挥。
张学良辞职后,在上海住了一段时间,然后又赴国外考察。
至1934年才回国。
诚然,在同样处境下,杨虎城也不得不面临这个选择,但他内心其实不想出国,一方面他要考虑自己的部队,另外一方面,毕竟抗战在即,他想到前线去杀敌。
可惜的是,蒋介石根本不可能同意他留在国内,在后来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他数次游说杨虎城出国,杨虎城迫于无奈,只好同意。
1937年6月29日,杨虎城一行乘美轮“胡佛总统”号离开上海。
三2006年1月19日,杨虎城将军的嫡孙杨瀚致信国民党,要求为祖父平反,时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特意为此事致信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查询资料。
据说马英九主要就是想搞清楚一个问题——杨虎城出国考察后,为什么后来突然回国了?
杨虎城乘船从上海出发,路上走了一个月抵达美国旧金山,并在旧金山广播电视台发表讲话,宣传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的热忱。
值得一提的是,杨虎城在加利福尼亚州一所大学与教授座谈时,有人曾问他:
“中日两国因领土多次发生冲突,中国政府何以不请求国际联盟或海牙国际法庭仲裁,却一定要诉诸武力?”
面对这个问题,杨虎城侃侃而谈:
“如果贵国的加利福尼亚州遭到侵占,不知各位的心情怎样?当年华盛顿总统武力抗英,受到贵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我看不诉诸武力,只靠谈判,恐怕贵国今天不会成为独立自主的共和国吧!”
当时在座谈会上,很多人都提到了西安事变,并问杨虎城,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是不是属于犯上,杨虎城反问他们:
“如果说我们犯上,那么不知诸位对克伦威尔如何评价?是否要把这段历史重写一下?”
杨虎城口中提到的克伦威尔,后来我专门去查了资料,克伦威尔是英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新贵族的代表,当时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想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解散议会,克伦威尔站在议会的一边与国王作战,并取得了胜利。
不过,克伦威尔因为没有足够的威信,在英国并没有解决各方面分歧,所以他只能依靠其军事来施行统治,他没有国王的称号,但事实意义上却拥有国王的权力。
也因为无法调和各方面矛盾,克伦威尔很不得人心,甚至还有人写小册子鼓励刺杀他。以至于克伦威尔死后,有人说: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快乐的葬礼,因为除了狗以外没有一人哭泣。”
杨虎城一说出“克伦威尔”名字的时候,就震撼了西方的学者教授,他们最初认为杨虎城行伍出身,只是个粗人、土匪,却没想到他对历史还有如此深奥的认识。
应该说在美国的一段日子,杨虎城通过不断地演讲谈话,有很大的影响力,然而他对蒋介石的态度言论,却也引起国民政府的不满。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后不久,其实就像杀掉蒋介石,在杨虎城赴杭州时,就曾授意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查科(CC特务机关)开始谋划暗杀杨虎城。
当时,陈立夫暗中找到了与杨虎城有仇的褚龙吟(褚的父亲褚小毖在杨虎城坚守西安时,因暗通刘镇华,主张投降而被杨枪毙)和甄芝彦(甄的父亲甄士仁曾抗命图谋作乱,被杨虎城下令枪毙),希望他们能动手,但被两人回绝了。
杨虎城在美国时,就收到过恐吓信,打开一看,里面只是白纸一张,还有把冒着烟的枪。
既然面临如此多的危险,那么杨虎城为什么还要回国呢?
答案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了。
四杨虎城在赴美国的途中,七七事变就发生了,他在到美国后的一瞬间就赶到后悔,为什么不迟几天再走,他给国内他负责与蒋介石联络的宋子文发报要求回国,但宋子文却回复:
“依目前情势,请稍缓返国。”
事实上,杨虎城最初回国之路并不通常,尽管他后来几次给南京国民政府发报,却始终得不到回应,他仓促间结束再美国的考察前往欧洲,目的也是为了突破国内对他的封锁,但依然很困难。
杨虎城曾希望借助苏联的关系,取道回国,但被苏联婉拒。
1937年10月2日,杨虎城收到了老部下王炳南的电文,希望他能返回祖国抗战,不久之后,宋子文也发报,建议他“宜自动返国”。
10月29日,杨虎城动身回国。11月26日抵达香港,受到香港各界人士以及原十七路军将领的欢迎。
巧的是,这一天是杨虎城44岁生日。
综合来看,杨虎城回国的本意就是参加抗战,然而殊不知蒋介石已经决定要下手除掉他。
杨虎城在香港时,延安方面驻香港的代表张云逸还特意登门拜访,特意提醒他不要相信蒋介石,并带去了延安给他的意见:
“我们建议杨将军直接到武汉会见周恩来先生,由周先生安排你直赴延安,南昌(当时蒋介石在南昌)那边,是万万去不得的。”
杨虎城再三表示感谢后予以婉拒:
“你代我问周先生好,至于延安,我没有考虑。”
张云逸苦劝:
“张汉卿一片愚忠,至今没有自由,他那是送老蒋回南京的呀,一片诚心,一片美意,尚且是这样的结局,望将军临事慎重,引鉴前车。”
杨虎城只是摇头:
“张汉卿被禁,那是全面抗战之前的事,目下战局已开,全国上下呼声很高,他们有可能释放张汉卿,没理由再扣我杨虎城。我若是去了延安,被老蒋抓住了把柄,反为不美,所以,贵党的心意我领了,延安是不去的。“
也许有人会觉得,杨虎城这些话太天真,但殊不知,杨虎城其实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是遵蒋介石的命令出国的,回来了自然也要向蒋介石报道,而且他如果想投身抗日,必然要过蒋介石那一关。
不过,杨虎城确实忽略了一点,就是他即便不带兵,也可以凭借影响力参加抗日,也许这样一来他能起得作用更大也说不定。
杨虎城也就此掉进了蒋介石为他设计的陷阱里面。
对蒋介石而言,如果杨虎城一直在国外,自愿的远离军政,他其实也是没必要下手的,可杨虎城一旦回国,以他的影响力,是会对蒋介石的统治造成冲击的。
出于担心杨虎城会直接回西安,蒋介石当即下令给戴笠,要他无论以何种手段,一定要把杨虎城骗到南昌:
“你要记住,杨虎城如果先回到西北,那就是放虎归山。”
不过,根本无需戴笠出动,杨虎城回国时就计划到南昌去见蒋介石,等他到南昌发掘上当后,已经是有些迟了。
1937年11月30日,杨虎城在南昌被蒋介石扣押,从此以后下落不明。
对杨虎城,蒋介石可就没有对张学良那么客气,直接派人劝说,想让杨虎城承认:
“你们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是受延安指示。”
面对蒋介石的狼子野心,杨虎城坚决予以拒绝,从此被蒋介石彻底幽禁。
1949年1月蒋介石黯然下台后,李宗仁曾有意救杨虎城脱困,奈何蒋介石虽然下野,但仍然把持着权力,戴笠等一班军统特务也根本不理会他,以至于成为个永久的遗憾。
对蒋介石而言,如果大陆不失,杨虎城尚有可用的余地,但他既然已经失败,对于这样一个深恶痛绝的“敌人”,自然也不需要再留着他。
1949年9月6日,杨虎城一家以及秘书宋绮云一家被特务杀害于重庆戴公祠。
杨将军和蒋介石讲义气,蒋介石是什么人?杨太相信蒋屠夫了,
抗日英雄,救民族与危难。值得后世尊重!
蒋介石这个买国货。无聊人查讲话出尔反尔。介知下面的人不服
档案都已经解密了还说这个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