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麦,内蒙古的独特风味

有鱼的综合 2024-11-17 02:03:22
一、内蒙古烧麦的独特魅力

内蒙古烧麦作为呼和浩特最有名的小吃,有着独特的魅力。烧麦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从选料到制作都极为讲究。

首先,在选料方面,选用草原新鲜羊肉作为主料,搭配葱姜等佐料,再勾以熟淀粉,制成干湿适度、红、白、绿相间,香味扑鼻的烧麦馅。烧麦皮则是用特制的擀面锤,将和好、揉到的面垫淀粉擀成薄薄的皮,再碾成荷叶状。这样的烧麦皮晶莹透明,皮薄如蝉翼,柔韧而不破。

制作过程中,师傅们将馅放在烧麦皮子里轻轻捏成石榴状,上笼蒸七至八分钟即熟。出笼后的烧麦,顿时鲜香四溢。观其形,用筷子挟起来垂垂如细囊,置于盘中团团如小饼,人称是 “玻璃饺子”。

内蒙古大草原的羊多以沙葱为食,自然去膻味,所以呼和浩特的烧麦吃起来清香爽口,油而不腻。烧麦一词的来历也有多种说法,有说早年在茶馆出售,故又称 “捎卖”;也有说因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 “稍美”。如今,烧麦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

吃烧麦时,还必须佐以沏得酽酽的砖茶,这种茶产自两湖等地,被压成砖头形状,具有解油腻、促消化的作用。草原上的牧民由于肉类摄入太多,尤其钟情于这种茶。

总之,内蒙古烧麦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美味的口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呼和浩特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二、烧麦名称的由来与演变

(一)多种说法的名称起源

烧麦的名称有很多,其中 “捎卖” 一说,据说是早年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茶,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 “捎卖”,意即 “捎带着卖” 之意。而 “稍美” 的说法,则是因为烧麦像石榴状,顶部边梢皱折如花,所以又称之为 “稍美”,有略微美丽之意。此外,还有 “烧梅”“烧麦”“肖米” 等不同的叫法。这些名称的含义各不相同,但都反映了烧麦在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人们对它的喜爱。

(二)名称统一的可能原因

全国各地烧麦的名称虽然多样,但较为统一的原因可能是其称呼来自音译的蒙古语。世界上最早关于烧麦做法的记载来自朝鲜的汉语学习书籍《卜通事》,这部书记载元大都有种熟食名叫 “素酸馅稍麦”。从音韵学的角度来说,烧麦的蒙古语发音转为拉丁文为 “suumai”,而全国各地烧麦的叫法有烧卖、捎卖、烧麦、稍麦、稍美、烧梅、肖米、稍梅、捎美等等各种。专家认为,这种名称的统一是由于烧麦的称呼来自音译的蒙古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内蒙古是烧麦的起源地。内蒙古的烧麦历史悠久,在元朝时期就已经流行于北京,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在传播的过程中,虽然馅料和制作方法有所变化,但名称却保留了一定的相似性,这也反映了烧麦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三、烧麦的起源传说与历史发展

(一)民间传说中的起源

在呼和浩特,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烧麦起源的民间传说。从前,在大南街大召寺附近,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了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包包子、卖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收入。为了给自己增加点收入以便今后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 “包子”,与哥哥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而这种新 “包子” 卖得的钱就积攒起来。没想到,很多人喜欢上这个不像包子的 “包子”,并取名为 “捎卖”,意思是捎带着卖。后来,名称经过演变,由于样子美又称稍美,再后来传播开来又有了稍麦的叫法,最后才定名为烧麦。现在呼市旧城的人们称它为稍美。

(二)历史记载中的起源

最早关于烧麦做法的记载来自朝鲜的汉语学习书籍《卜通事》,这部书记载,元大都有种熟食名叫 “素酸馅稍麦”,“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教授莫久愚也对烧麦的起源做了研究,他提出一个版本 “稍麦” 一词来源于蒙古语,因为在蒙古语中有一个词是用皮囊把东西包裹起来,读音接近今天的 “稍麦”。专家研究认为,烧麦这种在元朝就流行于北京的食物,大概率起源于内蒙古草原。元朝人统治中国期间,蒙古贵族将其从草原带到大都。

(三)烧麦的传播历程

烧麦这种带有地方符号的民间小吃在内蒙古西部地区诞生后,流传至京、津,称为 “烧麦”,而后至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一带,人们把它叫做 “烧卖”。在传播过程中,烧麦的馅料发生了很大变化。呼和浩特的烧麦以羊肉大葱为主,而外地则五花八门,如安徽有鸭油烧麦,杭州有牛肉烧麦,江西有蛋肉烧麦,苏州有三鲜烧麦,长沙有菊花烧麦,广州有干蒸烧麦、鲜虾烧麦、蟹肉烧麦等。还有的地方烧麦馅是甜豆沙和糯米做成的,各具地方特色。烧麦开始流行至全国是在清朝年间,当时内地人 “走西口” 来到呼和浩特,发现当地人特别喜欢烧麦,学着吃觉得非常好吃。后来这帮人回到内地,也把烧麦带了回去,于是烧麦有了全国各地的基因。

四、内蒙古烧麦的特色与文化

(一)制作特色

内蒙古烧麦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以羊肉大葱为馅。选用的羊肉多来自草原,这些羊以沙葱为食,自然去膻味,使得羊肉鲜嫩多汁且无异味。大葱则为馅料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清香。羊肉与大葱的简单搭配,碰撞出极致的味觉火花,鲜而饱满,清新不腻。

制作烧麦的面皮更是一项技术活。需用特制的擀面锤,把和好、揉到的面垫淀粉擀成薄薄的皮,再碾成荷叶状。擀好的皮周边要细致地擀出一圈皱褶,将面皮加工成类似荷叶的形状,不仅美观,还能更好地包裹馅料。烧麦师傅们精湛的技艺,使得每一个烧麦都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二)饮食文化

在内蒙古,烧麦与砖茶的搭配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吃烧麦时,必须佐以沏得酽酽的砖茶。这种茶产自两湖等地,被压成砖头形状,具有解油腻、促消化的作用。草原上的牧民由于肉类摄入太多,尤其钟情于这种茶。

“一两烧麦半日茶” 是内蒙古的传统习惯。呼和浩特的老人们至今都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早晨,走进烧麦馆,点上一两烧麦,配上一壶热气腾腾的砖茶,与朋友或家人闲聊,享受悠闲的时光。这不仅是一种饮食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体现了内蒙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烧麦作为内蒙古的特色美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见证了内蒙古的发展变迁,也成为了内蒙古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能从这小小的烧麦中感受到内蒙古的独特魅力。

五、内蒙古人认为烧麦是内蒙的原因总结

(一)历史起源奠定根基

从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来看,烧麦有着深厚的内蒙古渊源。一方面,最早关于烧麦做法的记载来自朝鲜的汉语学习书籍《卜通事》,记载元大都有种熟食名叫 “素酸馅稍麦”,且专家研究认为其称呼来自音译的蒙古语,大概率起源于内蒙古草原。另一方面,呼和浩特的民间传说中,烧麦是由当地哥俩儿在卖包子的过程中创新而来,从 “捎卖” 逐渐演变成如今的烧麦,呼市旧城的人们至今仍称其为稍美。这些历史起源的故事,让内蒙古人对烧麦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独特制作工艺彰显特色

内蒙古烧麦在制作工艺上独具特色。选料方面,选用草原新鲜羊肉,搭配本地胡麻油、大葱、姜等佐料,再勾以熟淀粉,制成香味扑鼻的烧麦馅。烧麦皮则是用特制的擀面锤将面垫淀粉擀成薄薄的荷叶状,晶莹透明,皮薄如蝉翼。师傅们精心将馅放在皮子里捏成石榴状,上笼蒸七至八分钟即熟。出笼后的烧麦,形如玻璃饺子,鲜香四溢。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是内蒙古烧麦区别于其他地方烧麦的重要标志,也让内蒙古人对自己的烧麦充满自豪。

(三)饮食文化传承情感

在内蒙古,烧麦与砖茶的搭配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吃烧麦时必须佐以沏得酽酽的砖茶,解油腻、促消化。“一两烧麦半日茶” 的传统习惯,体现了内蒙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饮食文化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烧麦馆里,人们围坐一起,品尝烧麦,喝着砖茶,谈天说地,家长里短,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这种独特的饮食文化,让内蒙古人对烧麦有着特殊的情感,也坚定地认为烧麦是内蒙古的特色美食。

综上所述,历史起源、独特制作工艺和饮食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内蒙古人坚定地认为烧麦是内蒙的特色美食,它承载着内蒙古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是内蒙古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