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人生下半场,不要为了伴侣、子女而活

舒山有鹿 2024-10-27 11:43:57

01

有一种心理,自我安慰的麻痹。

一个中年人,每天就两点一线,单位以及家庭。在单位工作赚钱,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养家糊口的压力,逼得他们不得不拼命赚钱。

每当中年人谈到家庭,他们的情绪都特别复杂。口头上,他们会说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内心深处,他们知道家庭的压力特别巨大。

为什么他们不会在口头上说家庭压力山大?两点原因。

首先,是在乎人言可畏,害怕被人嚼舌根;其次,是形成了刻板的惯性思维,觉得为了某某亲人而活着,就是一种正确。

哪怕压力再大,他们也会自我麻痹,自我安慰,然后继续行尸走肉地活下去,过着一眼看到头的生活,不懂得改变。这种常见,而又可悲的心理,就是自我安慰的麻痹。

02

著名作家毛姆,就通过《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阐述了类似的道理。

书中的主人公克兰德,原本是证券公司的经纪人,领着丰厚的薪水,也跟普通人一样,过着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

突然有一天,人到中年的克兰德感觉不对劲,这种一眼看到头的人生,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想要的,是追求绘画的艺术事业,实现小时候的理想。

为了追求内心的理想,他辞去了证券公司经纪人的工作,远赴重洋,从零开始了艺术创作。这里边,充满了挫折、磨难以及困苦。

不仅贫穷在侵扰他,就连他的身体也逐渐垮了下来。哪怕如此,也没有改变他选择艺术创作这条路的想法。

他选择走这条路,并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也不是为了成就多少名声,只是为了追求内心的理想,听从本心去做人罢了。

通过克兰德这个人物,作家毛姆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人既要追求地上的六便士,也应该看看头顶上的月亮。或许,头顶上的月亮,才更加珍贵。

03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克兰德,其原型是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

高更年轻的时候,既做过海员,也做过股票经纪人。中年的时候,才到了布列塔尼的蓬塔旺小镇作画。

厌恶物质生活的他,日益厌倦物质社会而一心遁迹蛮荒,甚至到了小岛上追求自己的理想。毫无疑问,他也死在了小岛上,但他很满足。

至于成就,保罗·高更与文森特·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

为什么毛姆推崇高更这个人物?并不是因为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听从本心去做什么。

特别是在物质化的世界里边,每个人都是金钱的奴隶,每个人都是物质的奴隶,每个人都是为了别人而活的奴隶。

他们没有想过,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自己内心深处要追求什么,自己一开始就喜欢什么。活不成自己的模样,只会行尸走肉过一生。

你看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永远都感慨自己白活一场。而这种白活一场,恰恰就是缺乏为了自己而活的遗憾。

04

人生下半场,不要为了伴侣、子女而活。

很多人都有一个想法,要为了另一半而活,要为了子女而活。就跟偶像剧里边的“恋爱脑”主角一样,要死要活。

另一半有另一半的选择,干嘛要为了他而活呢?比如你是妻子,难道你就要成为丈夫的挂件吗?肯定不是这样的。

比如你是丈夫,难道你就要一直为了情爱而活吗?都成年人了,天天情爱,这并非成熟,而是一种幼稚。

跟子女的关系也是如此。

父母无法陪伴子女到老。总有一天,父母会先离开孩子。每个人都只能陪伴一程,而无法陪伴一辈子。

父母有父母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双方,没必要互相拖累,只需要互相尊重,互相扶持,互相珍视就行了。至于说“为了某某人而活”,没必要。

人活一世,仅仅是几十年的时间。如果没有为了自己活过一场,没有趁着年轻去追求理想。到头来,始终是有遗憾的。

05

著名哲学家尼采,提出过一个观点: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

父母的人生,由他们自己负责;子女的命运,也由他们自己创造;其他人的前路,也只能由他们自己去走。而我们的人生,只属于我们自己。

这辈子过得如何,不在于赚了多少钱,也不在于去到多高的地位,更不在于拥有了什么名声成就,而在于有没有为了自己而活过一场。

人,不该成为工具人,而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写道:成功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过一生。

文/舒山有鹿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