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士兵为啥宁愿用石头砸,也不愿意推倒梯子?士兵:我又不傻

云舟史策说 2024-08-13 00:38:12

在古代战争中,云梯是一种常见的攻城工具,它高耸入云,使得进攻方可以俯瞰敌方的城池。

然而,在现代和平时期,我们已经远离了战火的纷扰,只能通过影视剧中的描绘去感受那些古代的战争场景。

在这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攻城的一方利用梯子攀登城墙,而守城的一方则用石头和箭矢进行反击。

这让我们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守城方不直接推倒梯子,反而选择费力地投掷石头和射箭呢?

冷兵器时代

中国古代的兵器制造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当时人们只能使用简单的石块、竹子等材料制作出一些朴素的武器。

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出现,复杂和专业的兵器开始受到重视,用于战争和维护统治,其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

在古籍《考工记》中就记载了早期兵器制造的过程和一些具体细节,从材质上看,古代兵器大致可以分为青铜兵器和钢铁兵器两类。

在青铜时代,金属加工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制作刀、矛、戈等兵器,这些兵器坚硬、锋利,大大增强了杀伤力。

青铜兵器的出现对当时的战争形式和军事组织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后来,黑色金属——铁逐渐被用于兵器制造,铁制兵器的优势也日益显现。

相比青铜,铁的塑性更好,而且资源更丰富。通过淬火等技术的应用,钢铁兵器的硬度和耐用性得以提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兵器一直发挥着维护统治的重要作用。不同历史时期军队配备的兵器类型和性能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战场格局。

例如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连弩,大大提高了军队的射击火力,各种攻城武器的使用,也改变了城池和要塞的防御方式。

攻城战中,云梯作为连接敌我两方城墙的桥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器械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那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攻城战中需要一种能迅速接近并翻越城墙的工具。

据《墨子·公输》记载,春秋时期的著名工匠鲁班对云梯进行了改进,使其结构更为稳固和高效,从而大大提高了攻城时的效率。

云梯的设计要求极为严格,它必须足够高,以便士兵能够轻松地翻上城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云梯通常会被建造得异常高大,有时甚至高达数十米。

同时为了确保稳定性,云梯的木料选择非常讲究,一般会选择质地坚硬、耐腐蚀的木材,如松木或杉木等。

此外,为了防止敌方士兵破坏云梯,云梯上还常常装有尖锐的倒钩,这些倒钩可以牢牢地固定在城墙上,使得敌方难以将其推开。

攻城梯

攻城云梯,又称云梯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竹木梯子有本质区别。

它不仅仅是一把长梯,而是一个大型的攻城器械,其底部由四个巨大的木轮和一个极其沉重的木质底盘组成,需要十几二十人共同推动才能移动。

高级一些的云梯车,周围还有厚重的木板进行遮蔽,以防弓箭手的袭击。

当云梯车被推到城墙下时,车顶与城墙相连的踏板会通过滑轮转动到与地面平行的位置,士兵们便通过踏板后的斜坡快速爬上城墙,直接进行肉搏战。

有的云梯车顶部还会设置情报收集平台,可以更好地观察城内敌情,这种大型攻城器械给敌人极大的心理压力,想要用推的方式使其倒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云梯车也具备很强的防御能力,这种攻城器械在设计上融合了进攻与防守的元素,底部装备了坚固的盾牌。

这些盾牌通常由金属或其他硬质材料制成,能有效抵御来自地面的箭矢和投射物,从而保护推车的士兵免受伤害。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护性,这些盾牌常常被设计成多层次的结构,能够分散并吸收冲击力,减少对内部人员的伤害。

云梯车的顶部同样不容小觑,它装备有特殊的挂钩装置,这些挂钩可以牢固地勾住城墙的缝隙或者突出部分,使得云梯车能够稳定地依附在城墙上,为士兵提供一条通往城墙的通道。

针对云梯车的有效破坏方式包括先向其表面泼洒易燃物质如石油等,然后使用火把或火箭引燃,造成火灾,火焰不仅能摧毁云梯车的木质结构,还能给攀爬的敌军造成严重伤害。

然而,这种方法的实施难度较高,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守方会利用箭矢和其他远程武器对攻方进行压制,使得攻方士兵很难有机会接近云梯车进行纵火。

除了纵火之外,另一种破坏云梯车的策略是使用微型投石器或人力投掷的巨石,这些重型武器能够对云梯车的结构造成直接且严重的破坏,甚至导致其整体结构的坍塌。

不过,由于守方通常会部署密集的箭雨来阻止攻方靠近,因此,即便是有经验的士兵也很难找到合适的空档来进行这类破坏活动。

最初的云梯只是简陋竹竿搭接而成,后来农民起义军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决定改造加固,搜罗更坚固材料制作,他们不断延长云梯,增加登墙稳定性。

春秋时期,鲁班和公输盘进行改良,使之能完成攻城和侦察任务,随着战争演化,云梯车逐渐成熟并广泛使用。

电视剧中的攻城画面常有不严谨之处,可能与资本运作挂钩,追求视觉效果和剧情惊悚,而不考虑真实情况。

实战中,云梯车攻城是极其残酷消耗战,能顶到最后、拥有足够后备力量的一方最终取得胜利。

古人们的“智慧”

古代战场上,攻城和守城者之间斗智斗勇,云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云梯乃是攻城方强力的武器,鲁班发明的云梯巧夺天工,以实木为架,战车为型,配备可升降的梯子,几十士兵推动之下,可直抵城头。

云梯之上设置主梯与副梯,主梯供攀登,副梯则可直搭平台于城墙之上,配以抓钩紧抓城墙不放。如此巨大且紧扣之物,守城士兵又岂能轻易掀翻推倒?

除云梯外,还有吕公车更是攻城利器,内部可容数十人,车身搭建有层层平台和梯子,高达数丈,可与城墙比肩。

推至城下,士兵便可由此爬上城墙,或居高临下向城内射箭。攻城方得此等利器,守城方只能竭力抵抗。

面对云梯与攀登之兵,守城者决不甘示弱,他们早已凖备好石块,一有机会就向敌人猛砸,若有熟油,也倾倒而下。

砸石需气力,射箭需准心,并非易事,然而守城者深知,要推倒那巨大之云梯更是难上加难。

梯子之长足有数丈,非一人所能抵挡,况且攻城兵已在梯上,梯之重量更大,要整个推翻实非易事。

何况攻城方把持弓弩,守城者若贸然出手,势必暴露在箭雨之中,故投石愈简单有效,能打退敌人便一样。若真有人冒险接近,只怕已是死尸一具。

另外,守城者也不甘示弱,使用种种巧思应对,城外木墙内土墙交错而立,令攻城者须耗费时间和人手,城门后又专门设置瓮城,敌入如坠囚笼,刀车和千斤闸又可屡屡阻击。

阵前护城河,阵中诸多机关,守城者固若金汤,即便敌人入内亦难取胜。

可见,古人用兵之残酷,攻守双方各出奇谋,进可制胜,退可自保,士兵们或为信念献身,或不得已而为之,铤而走险,生死难料。

倘若受伤,跌倒云梯,许是性命难保——医药不发达,多难治愈。真可谓生命之脆弱,得失之间,全在一念之间。

时至今日,云梯形式虽异,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高空作业时,云梯车代步,操作简易,大大提高了效率。

在建筑消防方面,改进后的云梯车灵活迅捷,驰援生命,虽非战场,却也在救人于水火,可见科技进步造福人类,这是古人难以想象的。

我们今人享受的文明,皆源自古人积累,他们一点一滴追求进步的精神,令云梯等器物不断改良,而我们则继承发扬光大。

当我们站上高处远眺,也该省思古人用兵之残酷,反观和平年代人们携手前行的喜悦。

笔者认为

中国古代冷兵器制造技术不仅体现了精湛的工艺,更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经验,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视和保护,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灵感来源。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仍然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来源:

《武经总要》

王兆春,《中国古代兵器》

百度百科 云梯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