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几乎成了真正人才的坟墓,究其原因,对于成功教育的认可只有高考的独木桥。如果李白生活在当代,他的诗歌才华会被数理化的弱势埋没,甚至于大学都不一定能考上;如果王羲之生活在当下,他更多的时间需要忙活各科作业,有时间练习书法吗?如果爱迪生、牛顿生活在当下,直到二十岁都可能被困在书本功课里焦头烂额地应对一大堆无聊的考试,允许自由而大量的阅读科学书籍吗?允许让你全天候的在实验室里探索答案?铺天盖地的各科考试卷子足以颠覆一切教育认知。
在当下,有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些如果被关在应试教育笼子里很多注定会成为学困生的运动员,却能够代表国家出战国际赛事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成为国际冠军。然而,反观应试教育里众多让人骄傲的学霸们,有几个可以成就自己让人骄傲的事业?又有几个能够凭借自己卓越的学识和能力站到国际大舞台上夺冠的?至今为止,应试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没有一名在学识和业绩上站到国际前列。反观低迷的学术界,剽窃、造假一片,数量虽然多,质量却让人不敢恭维。
为什么学霸反而不如“学渣”优秀?因为体育教育最能做到因材施教,只要有特长就全力培养特长。首先,体育生不用文化课都出色才进大学学专业,运动员都是从小就被从应试教育的笼子里解脱出来的,另外,他们也不会被要求所有体育技能都优秀,凡有特长,直接开发特长。
反观应试教育下的众多学子们,在当代高考教育的认知下,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几门功课必须同时优秀才能过关,所有的人才只有高考的一条独木桥可走。李白、苏轼擅长写作表达,但是,高考之前不会让你有自由的时间大量读书和写作。唐寅、达芬奇擅长绘画,但是,绘画才能再好不会得到基础教育的认可。牛顿、爱迪生从小热衷科学书籍阅读,喜欢在实验室里实践探索,可是,时下的理化生等科学教育或者只是背书、要么就是考试,几乎很少进图书室和实验室……
在当下,除了体育生不用吃高考的“大锅饭”之外。其他任何天赋的孩子,天赋特长都不会被认可,博览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大师、科学巨匠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可以展露出个人出色的专业技能,但是,高考大锅饭下的天才们到二十岁还没开始接受专业的学科教育。
狭隘的人才观,是制约除体育外的其他学科人才成长的主要原因,同时,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求所有受教育者门门都要优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同时,全国上亿的受教育者,只要进了校园,就被迂腐而固执的关在教室里背书、做题、考试,都走高考的一条“独木桥”,教育能不卷吗?学生负担能不重吗?
教育减负,先要打破高考的独木桥,根据高校专业设置需求,让各大专业实施自己独特的考试招生。文学系,直接选拔富有文学特长,读书多、作品质量上乘的人才。数学系,选拔数学领域里才能出众的人才。政治系,选拔博览中外政治论著,政治思想素养精湛的人才。物理系,直接选拔或力学、或电学、或天体运动等等,如同体育生一样,凡有一个领域研究得透彻、出色都可以得到认可……
打破高考的独木桥,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去深入地阅读、实践、成长。教育不是当下的“纸上谈兵”背书、做卷子。对成功教育的评价,不依赖于狭隘的试卷分数,让每一门的学科精神得到解脱,如此,受教育者不用焦头烂额再去应对众多的瘸腿学科,全身心的致力于自己擅长的一个或几个领域去研究、成长。
也许专业的学习压力绝不比关在教室里背书、做题轻松。但是,做喜欢的事,压力再大,收获也会让人充满激情与期待!
应试教育“大锅饭”下,那充满运气成分的破烂考卷分数,能够拿来说明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吗?
高考不改革,迂腐的应试教育观念不改革,教育内卷治理如同大禹治水,不去查找问题原因,一味胡乱出台各种让大众反感的“禁考令”、禁止考试排名、禁止假期辅导班、禁止大量书面作业……一味地去“堵”,能够治理已经泛滥成灾的教育内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