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喇叭里循环播放着浓重安徽口音补漏广告的面包车,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或许你只是将其视为城市喧嚣的一部分一笑置之,又或许你曾是他们“精准打击”的目标,经历过一番令人恼火的“维修”体验。
无论如何安徽补漏帮的存在,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它像一面镜子反射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暗角。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寻找生存空间,一部分人选择了“补漏”这门看似不起眼的手艺,以最低的门槛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寻求立足之地。
他们像一群“游牧部落”,以面包车为家逐水草而居,哪里有漏水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啥叫“补漏帮”的经营方式呢?他们做事既聪明又灵巧,特别懂得怎么赚到钱,他们会跟着雨季的节奏,全国各地到处走,在某个城市短暂驻扎,如同打游击战一般。
他们会仔细观察目标区域的房屋年限、居民构成,甚至天气变化如同猎手锁定猎物般精准,高音喇叭循环播放的广告,是他们招揽生意的利器,也是他们游牧生活的标志。
他们在挑选客户时喜欢瞄准那些比较好对付的对象,比如独居老人、对房子不太了解的年轻业主,还有外地的房东。
他们的“移动工作室”——面包车,内部空间被精心规划,防水材料、简易床铺,一切为了生存而精简。
每天凌晨四五点,他们就开始忙活起来,这样的生活方式虽然辛苦,却帮他们省了不少钱,也让他们在城市里更加灵活自如。
有些人干了一段时间后决定自己单干,发现四处接活儿比在工地干活挣得多,老旧小区的防水需求巨大,而专业维修公司往往嫌利润低不愿接手,这块市场空白,恰好被“补漏帮”填补。
他们通过低价揽客、与居民建立信任关系,逐步在当地树立起“专业可靠”的形象,为日后的“生意”打下基础。
“补漏帮”的“生意经”,并非真的靠修修补补维持生计,他们奉行的是“一单顶三年”的理念,追求的是短期暴利,他们的骗局设计得很巧妙,环环相扣让人很难防范。
他们会装作很专业的样子进行“检查”,用一堆专业术语把房主说得晕头转向,显得自己很权威,他们还会把问题说得特别严重,说如果不赶紧解决会带来更多损失,让房主感到很焦虑。
一开始他们说话会不太明确,等你慢慢放下戒心后,就会找出各种理由一步步加价,比如材料费、人工费、高空作业费等等。
他们经常会用一些心理学招数,比如先报一个很高的价格,然后再稍微降一点,给出一个还是偏高但看起来更划算的价格,让业主感觉自己捡了便宜。
更甚者他们会在房屋检查时故意制造一些“问题”,比如偷偷洒水制造渗漏现象,或者夸大一些细小裂缝的危害程度,以此为借口提高维修费用。
随着“生意”的扩张,“补漏帮”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但有序的网络,他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经验和技巧传授给新人。
一些老手甚至建立起了类似培训学校的体系,专门教授如何评估房屋状况、如何与业主沟通、如何把控价格等“技巧”。
这些培训学校通常开在安徽的农村地区,打着“技术培训”的旗号,实际上却教人各种骗术,培训内容涵盖怎么辨别容易上当的客户、怎么快速赢得业主的信任,还包括怎么处理投诉和应对警方调查。
这个群体在扩张时竟然保持了高度一致,不管在哪他们的手法都很相似,这种一致性表明背后可能有一个组织严密的产业链。
到了2020年前后,随着多起受害者案例被曝光,“安徽补漏帮”的恶名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些案例中维修费用动辄上万元,而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有些业主花大价钱修漏,结果发现没几天又开始漏水了,有的业主反映,修完之后不仅老问题没解决还新添了漏点,最后只好花更多钱请正规公司重修,真是得不偿失。
“补漏帮”的游走式经营模式,给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这种监管空白让他们长期逍遥法外,难以得到有效打击。
各地执法部门都知道问题很严重,但因为案件经常涉及多个地区,取证很难处罚也不够重,所以往往只能临时把人赶走,但问题还是反复出现,这边刚解决那边又冒出来了。
面对“补漏帮”的猖獗,加强监管势在必行,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房屋维修服务标准化体系,明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材料规范等,让消费者有据可依。
在面对“补漏帮”时,消费者首先要提高警惕,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找维修服务时要小心挑选,看看商家的资质和评价,别让自己踩坑,别指望天上会掉免费的午餐,太便宜的东西往往藏着坑呢。
如果不幸遭遇“补漏帮”的欺诈,消费者要及时保留证据,例如合同、照片、视频等,以便日后维权,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住建部门投诉,也可以找律师帮忙,保护自己的权益。
不要因为金额小而放弃维权,你的每一次维权,都是在为净化市场环境贡献力量,“补漏帮”的出现和蔓延,暴露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监管漏洞。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行业监管未能及时跟上,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补漏帮”的案例也凸显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所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很重要,提升大家的维权意识和能力也很关键,“补漏帮”的劣迹,也警示着所有行业从业者,诚信经营才是长久之道。
行业自律和诚信经营,不仅能够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也能提升行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安徽补漏帮”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欺诈的案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
从游牧式的生存方式,到精心设计的骗局,再到监管的困境,“补漏帮”的存在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参考资料环球网 - 2020年8月23日:网友建议打击补漏帮坑蒙拐骗,安徽省委督查室:已转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