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加税,我就敢撤资!中方态度鲜明,欧盟27国或面临解体

零度有法谈 2024-10-08 03:16:20

2024年10月4日,欧盟在经历了数月的内部争论后,终于就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事做出了决定。这一提案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进行了表决,最终以10票赞成、5票反对和12票弃权的结果获得通过。尽管通过了这一决议,欧盟内部的分歧却暴露无遗。

法国、意大利等支持加税的国家与德国、匈牙利等反对国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加深,而大量的弃权票更凸显出欧盟各国在这一问题上所面临的困境和犹豫。此次关税提案的通过,不仅将对中欧之间的经济关系产生深远影响,还可能进一步加剧欧盟内部的经济和政治矛盾。

从2023年10月到现在,已经一年过去了,中国做了很多努力想要避免与欧洲的关税战,但目前看来,中欧形势恶化是无法避免的。到2024年6月,欧盟初步达成了对不同中国车企征收不同关税的方案。最终在10月4日,欧盟各成员国正式进行表决,通过了这一加税提案。对中国电动车企的关税最高将达到36.3%,比亚迪和吉利等知名车企的产品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关税限制。

这一决定背后有明显的政治考量。法国和意大利是最早推动加税的国家,尤其是法国,它的汽车产业近年来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电动汽车凭借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技术水平,迅速占领了欧洲市场,给法国汽车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以保护国内产业为由,法国积极推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关税打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保护本土车企免受更大的市场冲击。

相比之下,德国对加征关税的态度截然不同。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德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德系车品牌如奔驰、宝马、奥迪等深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

德国政府和车企早在提案出台前就明确表示反对这一举措。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公开表示,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这不仅可能导致中德贸易关系的紧张,还可能让德国车企失去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

德国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中国对于德国而言是最为重要的经济伙伴。其中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很多项目,都有着与中企的大量合作。如果到时候中国对欧盟进行强硬反击,那最有可能遭殃的就是德国了,那些与中国交流不深的欧盟国家反而没有太大影响。

尽管德国和匈牙利等国家对提案进行了激烈反对,但最终欧盟委员会的决策仍然通过了投票,这暴露出欧盟内部的严重分歧。在这次投票中,12个成员国选择了弃权,远远超过了投赞成票的国家。

弃权国家大多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很明显,他们不想得罪中国,但同时又不想得罪其他势力。因此,选择弃权成为了这些国家最保险的选择。

其中,西班牙的态度最为微妙。早在2024年7月,西班牙曾表现出支持加税的倾向,但在9月西班牙首相访华后,其立场有所软化,最终在投票中选择了弃权。西班牙希望在保持与中国良好贸易关系的同时,不至于在欧盟内部政治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选择了折中的方式。

其他一些国家如挪威、爱尔兰等也处于类似的情况,它们既希望继续与中国开展贸易合作,又不愿公然反对欧盟的整体政策。

然而,支持加税的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背后的利益动机非常明确。它们不仅希望通过关税保护本国汽车产业,更希望利用这一契机吸引中国车企的投资与技术转让。法国尤其希望通过这场关税战,迫使中国企业在欧洲建厂,转移技术,以提升其本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然而,这种算盘能否如愿,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中国的反应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国商务部迅速对欧盟的加税决议作出了回应,明确表示将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欧盟商会此前就已警告,如果欧盟继续推进加税政策,中国企业将重新评估其在欧盟的投资前景。

减少或停止在欧盟的投资并非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虽然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份额目前仅为6.9%,但它们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增长。欧盟的加税行为不仅可能抑制这一趋势,还可能进一步加剧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

中方的反制措施可能涉及多个领域。早在2023年8月,中国就对白兰地等欧洲出口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尽管暂时未采取进一步的制裁措施,但这已被视为对欧洲的警告信号。法国干邑白兰地行业尤为担忧,超过60%的法国干邑出口依赖中国市场,失去中国市场将对该行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此外,欧盟的猪肉行业也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了重要份额,2023年,中国从欧盟进口了155万吨猪肉,价值高达60亿美元。一旦中国在这些领域采取反制措施,欧盟的多个产业将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

从长远来看,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的决策不仅是一次短期的贸易保护举措,它更揭示了欧盟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欧盟成员国之间在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这种分歧反映在贸易政策、经济利益以及对全球市场的不同理解上。

法国等国希望通过加税来保护其本土产业,而德国则更倾向于通过贸易合作来维持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这种分裂将进一步削弱欧盟在全球市场中的凝聚力,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最终,欧盟的加税举措能否真正保护本土产业,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欧盟自身的产业结构、劳动力成本和技术水平相较于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存在明显差距。即便通过关税暂时抑制了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入,欧盟本土产业能否抓住这段“喘息时间”迅速赶上,仍然充满未知数。

而更大的风险在于,欧盟这一举措可能会导致全球供应链的断裂,进而损害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中欧之间的贸易战或许只是刚刚开始。

2 阅读:3151
评论列表
  • 2024-10-08 15:15

    空客的客机呢,为什么还不撤回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