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凭懂人性成“冰冷政治机器”,凭自律成为“时间管理大师”

李满谈过去 2024-06-21 15:36:20

“冰冷政治机器”是后世给清朝皇帝乾隆取的外号,这个外号的潜台词是:无情冷血、极善玩弄权术、政治天才等。

真实的乾隆,除了是“冰冷政治机器”外,还是古今中外几乎无人能及的“世间管理大师”。

政治机器的最大特点是“极善处理政事”,处理效率堪比机器。乾隆处理政事之快狠准是出了名了,没人能否认,他的政治天赋异于常人。

乾隆的政治天赋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他生在帝王家,爷爷是千古一帝康熙,他隔代遗传了爷爷的超高政治天赋。早年,又被康熙破格接入宫中亲自教养,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各种政治权谋。

乾隆、雍正、康熙

政斗的本质是人性,这是乾隆在很早以前就有的认知。而人性在哪些地方体现?答案是各种细节中。乾隆从小就善于观察细节,并从细节中推敲出人、事的本质。这一特点,为他日后处理政事的“快狠准”,提供了保障。

具体,乾隆如何通过细节处理政事?乾隆收复准葛尔就是答案。

乾隆一直有个宏愿,就是消灭准葛尔,这也是他的执念,因为这事等于是他爷爷和他父亲一同交给他的一个大大的任务。

当年,乾隆的爷爷康熙三次亲征准葛尔统帅葛尔丹,将外蒙古纳入大清版图、“驱准入藏”将青藏高原纳入版图,但也依旧没有收复准葛尔。而他的父亲雍正,也曾和准葛尔在漠北大战。清政府和准葛尔双方打了50年,直把战争打成了消耗战而不得不和谈,收复大业,也就此搁浅。

从准葛尔东征的1688年开始,到乾隆瞅准消灭准葛尔的最佳时机这年,也就是1755年,清朝和准葛尔,打了近70年的仗。

准葛尔与大清地图

1755年,被乾隆认为是收复准葛尔的最佳时机。面对群臣的激烈反对,他毅然出兵准葛尔。当大臣建议让军队带足半年粮草时,他坚决反对,最终只拨给了他们三个月的粮草。

相比康熙当年的亲征,乾隆则是坐镇北京遥控准葛尔战争。

不亲征,在多数人看来,都是大忌。毕竟,不在前线,仅凭乱七八糟的前线战报,是极难看清前线状态的。

开战以后,乾隆收到的战场奏折还五花八门,有统兵将领,地方官员,八旗里的中高级军官,甚至还有当地带路党,就连蒙古王公也跑来直接上奏折了。

人都是自私的,这些奏折里,一定会有假,毕竟上奏的人往往会为了私心争抢功劳,或者出于私怨夸大其词、扭曲事实,或者干脆谎报军情。

普通政治领袖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会出现误判。可乾隆却依据这些战报,完整地把前线的真实战况还原出来了。他怎么做到的?实际就是凭借对细节的推敲。

每次收到战场奏折后,乾隆都会将这些奏折放在一起反反复复地看,尤其细节部分,他会单独拎出来,按照时间线和提到细节的人员特性进行反复比对。如果比对不出来,他就先等一等,他清楚:谎言只能瞒的了一时,时间久了,谎言一定露馅。

其中,乾隆对雅尔哈善的处理,就是他利用细节、人性推敲后成功揭秘真相的例证。雅尔哈善当时负责攻打库车久,打了很久也没打下来。事出反常必有妖,真实情况是,雅尔哈善这人粗枝大叶还轻敌,一不留神就把被他围困的小领袖小和卓霍集占给放跑了。

雅尔哈善不敢如实上报,就开始设法在奏折中甩锅,他竭力将战事不利的责任推到了别人身上。乾隆看到他的战报后,迅速察觉到:他在用春秋笔法。乾隆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人的奏折和雅尔哈善的奏折进行对比看,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关键细节:雅尔哈善把小领袖逃跑的时间搞错了。

乾隆推断,如此关键信息出错,只有一种可能,写错的人,想竭力掩盖什么。这个真相,只有一个:人实际是因为他而跑掉的。

知道真相后,乾隆将雅尔哈善处死,并流放他的家人。

乾隆

准葛尔之战,仅仅只打了三个月,三个月后,准葛尔被收复。乾隆,终完成了祖父和父亲未完成的遗愿。而这个过程中,他奖惩的官员不计其数,且基本不出错。

政治机器的第二大特点是冰冷,乾隆的冰冷,在一次断案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乾隆53年,湖北汉川县发生了一件小事:县里一个名叫邓汉祯的秀才,家里有个性格泼辣的妻子。一日,妻子和婆婆不知何故起冲突,婆媳大吵,火气上来以后,婆媳两还互相撕扯推搡了几下。

这本来是个寻常小事,可不知为何,这事儿居然被哪个闲人告了官。告官后,因县令觉得这事涉及秀才,也就是读书人不好处理,于是就莫名其妙地层层上报,最后到了乾隆这里。

乾隆知道这事后,这事儿就大了。原来,这清朝以孝治天下,在乾隆看来,婆媳大吵是动了“孝治天下”的国本了。

乾隆想都没想,直接给了一个判决。下面的官员和邓汉祯一家看到判决直接吓傻了。

原来,这判决书第一条就是这样的:邓汉祯夫妇,也就是秀才夫妇、老妇的儿子儿媳,他们必须发回汉川县当着他们母亲和众人的面受剥皮的刑罚。

判决书的第二条更吓人,内容是:邓汉祯家的族长伯叔兄等不教训子侄,亦议绞罪。也就是通通被绞死,这就是连坐。

第三条内容是:秀才的媳妇的母亲,脸上要被刺字,留省四门充军,也就是被罚去看守衙门。

第四条内容则是:秀才的所有邻居,因为隐匿不报,律杖八十,充乌龙江,也就是黑龙江充军。

这个案子实际还并不能算是案子,说白了就是婆媳吵了一架,可最终婆婆因为这一架:儿子死了儿媳没了,宗族亲人也全死了,最后自己因为这一架成了孤家寡人了。

而邻居是更冤,你说因为邻居吵一架,他们全被打八十大板,还直接发配黑龙江,这不是躺着中了大枪吗?

这事还没完,当地的知县、知府也受牵连,被乾隆罢职为民,子孙永不许入仕。

乾隆判完了案子之后,还让湖北总督立碑刻文,把这事昭告天下,后面再出现不孝之徒,就按照这个规章制度办。不用说,这碑立起来以后,婆媳吵架的事再也没有过了,各地民风更是淳朴得不行。

乾隆

乾隆之冰冷,也在这次的办案中有了具体的体现。如此冰冷的政治机器,在中央集权时代,能治不好天下吗?

政治机器的第三个特征是无情,乾隆的无情也是出了名的。而能体现他之无情的,不用说,就是儿子们的极度听话。

康熙晚年备受九子夺嫡的痛苦折磨,可是乾隆却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乾隆的儿子数量并不少,他有17个儿子,可这些儿子居然没有一个参与夺嫡。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乾隆够无情。

无情的人,哪怕面对至亲,也不讲情面,甚至不讲道理,乾隆对自己的儿子正是如此。他的众多儿子们,早在乾隆的孝贤皇后死时,就敏锐地觉察到了他的这个特性。

原来,乾隆在结发妻子孝贤皇后的葬礼上,因礼数不周痛骂了皇长子永璜和三子永璋,这之后,其他皇子人人自危,再也没人敢惹乾隆皇帝。

另一方面,乾隆看了爷爷的教训,知道九子夺嫡的可怕,所以,他一直将儿子们视为提防的对象,这提防心,甚至直接冲淡了骨肉亲情。

康熙的九子之所以敢夺嫡,多少是因为康熙仁爱,可这个特质,在无情的政治机器乾隆身上,是完全没有的。如此,皇子们又怎敢有争夺储君之位的心呢?

除了是政治机器外,真实的乾隆,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管理大师”。

时间管理大师不仅得会管理时间,还得出成效。

乾隆的成效不用说,一句“康乾盛世”就概括了太多。乾隆在位60年,具体多盛,我们看看乾隆的KPI就有答案了:乾隆在位时,全国人口数量高达3亿;GDP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是当时最强大富庶的国家之一。

在把一个国家经营得极其强大的同时,他还打了无数场仗,包括台湾之战、准葛尔之战、金川之役、大小和卓叛乱、清缅战争、安南之役等等。也因为打仗多,他还自称自己是有“十全武功”的“十全老人”。

如此繁忙的情况下,乾隆还将完全没了落下自我修行。他在做皇帝的同时,不断地学习写诗,并且一生做了四万多首诗,留下的书法作品更是不计其数。

乾隆精通5种语言,即满语、汉语、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他是大清掌握语言最多的皇帝。他还博览群书,主持纂修《四库全书》,并不忘记行万里路。他是古代帝王中,出游次数最多的一位,在位60年,他去五台山玩了6次,去泰山玩了11次,去江南玩了6次,各种旅游加起来共有150多次。

对了,在玩儿的同时,乾隆还要艳遇,也就是和各地的美女约会,并在经过各处时“微服私访”,比如,经过直隶、山东、浙江这些省份时,他考察民情后免掉了应征赋税的十分之三;去到灾区,他不仅参与赈灾,还要免掉灾区一半的赋税。

有时候,游玩过程中,遇到案子,他还要参与断案。

在以上这些之外,他还要管理后宫三千佳丽,教养27个皇子皇女,和满朝文武大臣斗智斗勇。

作为时间管理大师的乾隆,之所以能做如此多的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自律。他具体有多自律,我们从他的作息表就能窥见一斑。以下是根据史料还原的乾隆的一天,具体还原日是乾隆38年正月初八。

相比现代人的六点多起床算早起,乾隆的起床时间是凌晨4点;当日,洗漱并用完早餐后的5点,乾隆要前往坤宁宫祭祀。7点,他必须来到乾清宫恭读圣训、缅怀先后,也就是他的富察皇后;10点钟,乾隆来到养心殿开始批阅奏章,此间一直到用过中饭后的下午1点,乾隆几乎都不会休息。

皇后

从1点开始,乾隆就要召见臣公了,乾隆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要求全国各地官员,不论官职大小,都必须定期来首都汇报工作,这一要求也无形中加大了他的工作量。每天,他都得会见各种地方官。

下午4点,乾隆开始单独召见军机大臣商讨重大国事,这是最重要且级别最高的秘密会谈,只有皇帝的亲信才可参加。

国家大事全部办完后,乾隆也不会休息,他会来到养心殿西边单独开辟的文物库房,观摩、品玩文物真迹,这期间,他还经常要在这些文物上题诗立说,为文物加盖自己的印玺。

乾隆留下墨宝的文物

用过晚饭后,大约6点左右,乾隆就要翻牌子了,绵延子嗣是他作为皇帝的一个巨大任务。确定了当日侍寝的人选后,他会和妃子缠绵约一个时辰,也就是两小时。

大约晚上8点,乾隆将准备休息,但他不会和任何妃子共枕眠,妃子会像来的时候被裹上丝被送来那般,被再度裹上丝被送走。

史书记载:乾隆做皇帝的60年里,几乎每天都如我们前面讲述的这天一般生活着。日久后,他每一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像机器人那样精确。他对时间的极度管理,也让他更加像一台政治机器。

乾隆在位的60年里,没人敢违背他的命令,他身边的臣子也无需思考,他们全在按照他的命令工作,在他这台无情政治极其的掌控下,中国封建王朝的集权被推到顶峰,乾隆沉浸在天朝上国、四夷来朝的美梦中。

而同时期的英国,则已开始了工业革命,他们将带着英国迎来飞速发展,无疑,守成的政治机器乾隆在不知不觉间,将大清的国运导向了下坡路。可他,终浑然不觉,是啊,机器怎会有敏锐的觉知呢?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