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又有大事发生,大众汽车宣布拿出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全新的纯电中大型轿车。消息一出,股市振奋,小鹏汽车的股价应声上涨。也有人称这是中国车企的“诺曼底”时刻,中国车企完成了对国外车企的逆袭,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小鹏汽车来说,和大众汽车的合作如同寒冷冬夜里小女孩划着的那根火柴一般,带来了希望。从2022年开始,小鹏汽车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旗舰SUV车型G9上市遇冷,近5个月的单月交付量只在1000辆左右徘徊,走量的P7和P7i月销量也只有5000辆出头,新上市的G6也没有爆火的迹象。今年1-6月,小鹏汽车没有一个月交付量突破过一万辆,这对一家新势力车企来说,不光是面子的问题,更是里子的问题。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有一部分消费者认为新势力是杂牌,另一部分消费者则认为传统车企是杂牌,如今传统车企联手新势力,互相为对方背书,不知道是否能平息这种争议。大众的加入,除了可以给小鹏汽车带来真金白银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教会小鹏如何管理供应链。小鹏汽车交付量不及预期,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这导致小鹏新车的交付周期长达数月。在小鹏汽车官网,小鹏G6的Pro版提车需要等6周,对于心急的准车主来说,6天都是煎熬,更何况6周。
大众汽车的加入,可以提升小鹏汽车对供应链企业的话语权,除了可以拿到更低价格、更新技术的零部件,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更多的供应量,缩短新车的交付周期。根据大众和小鹏的规划,到2026年会有两款新车上市。当然,小鹏汽车自身也需要努力,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截止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已经亏损了276.84亿元。
对大众来说,这可能是其乘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东风的最后时机。前几天ID.3降价的消息成为了热点,原价16万多的ID.3优惠完甚至还不到12万,不过降价对大众ID电车的销量提升作用有限。尽管ID.3在行驶质感、NVH等方面表现不错,但在智能化座舱方面表现拉胯,不知道的还以为ID.3是“油改电”的落后产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特斯拉才是金字招牌,大众在不少消费者眼里只能归到“其他”里面,不少消费者压根都没有了解大众ID系列电车的想法,降价再多又有什么用?
尽管2022年大众ID系列电车凭借14.31万辆的销量跻身中国纯电汽车销量榜前十,但相比其200多万辆的燃油车年销量,这样的成绩很难让人满意,大众CEO贝瑞德对此十分担忧,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大众中国来自竞争对手们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要知道中国市场的销量接近大众全球销量的四成,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掉队,会直接影响大众汽车在全球的销量,甚至会动摇大众汽车的根基。从数据来看,2022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占率达到了11.4%,但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只有3.3%,由此可见,在燃油车领域“一呼百应”的大众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突然失灵了,也难怪德国人如此着急。
由于大众软件部门CARIAD进展缓慢,导致大众下一代纯电动汽车平台SSP难产,大众甚至一怒之下解散了CARIAD团队,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在MEB平台产品力逐渐掉队而SSP平台尚未成熟的状况下,大众只能发挥“钞能力”来解决问题。小鹏汽车能带给大众的,除了更加先进、易用的车机系统和高阶驾驶辅助系统,还有对电动汽车更深层次的理解。
不管是大众还是丰田,传统车企在电车领域总是跳不出燃油车思维,甚至还要保留点火开关,而诸如小鹏、特斯拉这些新势力,都是上车踩刹车挂挡就可以行驶,一个简单的操作逻辑背后,是完全不同的造车思维,给电脑装上车轮和给车轮装上电脑,看起来一样,其实大不一样。
小鹏内部人士透露称,大众之所以选择小鹏进行合作,是因为大众之前拆解了几乎所有中国车企的智能电动车进行研究,最后对小鹏汽车的硬件、软件以及架构等方面都比较认可。言外之意就是小鹏汽车是靠产品和技术征服了德国人。在小鹏之前,大众已经和地平线、中科创达等进行了合作,围绕的都是智能化,但进展都不是很理想,不知道这次和小鹏的合作是否会产生足够的化学反应。
对大众和小鹏的合作,主流的声音无外乎“中国车企扬眉吐气”和“中国车企教外国车企造车”,至于这桩“婚事”最后是好是坏,很少有人关心。新婚夫妻还在蜜月期,看不出什么端倪,等到老夫老妻才能看出是否合得来。之前比亚迪和奔驰合作打造的腾势就是前车之鉴,在奔驰放手由比亚迪主导之后,腾势品牌反而获得了不错的销量增长。不过大众在这次的合作中可以说稳赚不赔,如果未来合作的车型卖得好,大众分钱,如果卖得不好,大众还能通过股权分钱,总之少不了大众的钱。
当然,还有一个隐忧就是对技术的把控。中国汽车市场从上汽大众成立,就确立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但几十年过去,我们用市场换到了多少技术想必大家都有目共睹。如今中国车企“弯道超车”成功,该如何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是否会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情况?必要时是否可以像某国禁止高新技术流入中国一样,限制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流出?这些都是行业和有关部门亟待思考的问题。
主编点评
大众和小鹏的合作,在中国股市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但在德国本土似乎没引起什么关注,甚至都没影响到大众在法兰克福股市的股价,是德国人还没反应过来还是对此无感?这些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任何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开始看起来都是草蛇灰线、稀松平常。
小鹏是真逆袭啊,大众居然就入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