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学习方式,你喜欢哪一种?

唐代娱乐 2024-11-11 12:01:28

F在物理课上学到,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到20000Hz。

F很高兴,回来问爸爸:“你知道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多少吗?”

爸爸说不知道。F得意地说:“是20到20000赫兹!”

人教版物理课本八年级上册

W也在物理课上学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到20000Hz。

W开始想:20000赫兹就是每秒钟振动20000次,啊呀,这是怎么数出来,或测出来的呢?

不要说每秒振动20000次,就是每秒20次,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测出来。他们用的什么办法呢?

对了,还有(W又想),人们是什么时候发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到20000赫兹的呢?

是哪个国家的人先发现的呢?是不是又是我们国家的人呀?是在哪个朝代发现的呢?

都不知道呢。

对了,还有(W又想),我奶奶听力不好,听说有些人年纪大了听力就会变差,那么,听力变差是对20到20000赫兹的所有声音都同样变差了呢,还是对某些频率变差得轻微些,对某些频率变差得严重些?

啊呀,又不知道。

对了,还有(W又想),课本上是说,“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从20到20000Hz,不知道我自己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多少到多少呢?

我的听觉频率范围会不会比大多数人的大呢?如果是那就太酷了!

不过,万一我的听觉范围比大多数人的小,我应该会难过的。

——在哪里能测出我的听觉频率范围呢?医院里能不能测?啊呀我又不知道。

我只知道哪里能测视力。看来,听觉没有视力那么受重视。不过我还是好奇,我的听觉频率范围是多少。

你看,同样是学习,F学到一个东西,马上觉得自己知道的多了;而W学到同一个东西后,却发现自己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不知道。不经过学习,W根本不会发觉,自己还有那么多东西不知道。再举几个例子:W在数学课学会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他想起来,自己以前学过解一元一次方程,便想到:那还有一元三次、四次、100次方程,都要学吗?那要什么时候才能学完呀?x的立方等于1,是一个一元三次方程,我倒是会解。可是,如果是x的立方加上x等于1,也是一元三次方程,我就不会解了。对了,还有(W又想),方程都是几元几次的吗?我记得,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那这样的等式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呀!比如,未知数可以出现在指数上,出现在三角函数里,比如,3的x次方加上x的平方等于x的正弦,这样的方程怎么解啊?如果方程有无穷多种,学不完,那我现在学会解一元一次和二次方程有什么用呢?它们是不是用得最多呀?哎呀,我又不知道。真想问问我们数学老师,不过我怕他不喜欢我问这些问题。W又在化学中学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氧元素最多,质量分数接近50%,第二名是硅,等等。他不禁想,地壳不是一种不均匀的混合物吗?各个地方的地壳大体都是一样的吗?如果大体都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地壳是怎么形成的呢?人们是怎么测出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的呢?是取样吗?取到多深的地方呢?哎呀,我有这么多不知道的东西。

人教版化学课本九年级上册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一个人知道的越多,就越感到自己无知。——这句话是错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思考得越多,才能越感到自己的无知。如果不思考,只是接受,记住,就会觉得自己知道的越来越多了!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多,和觉得自己很无知,哪一个好呢?这就不好讲了。我知道的是,第一种人会在念书的过程中产生一种优越感,第二种人在念书的过程中却养成一种谦虚的心态,气质。许多人对谦虚有误解,以为谦虚是一种对外的姿态或表示,比如,被别人夸奖画画得好,不可以接受,要赶紧说“哎呀我画得不好啦!”其实,谦虚是一种内在的、真诚的心理状态。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