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天价彩礼”逐渐翻新,劣俗何时休,光棍婚姻何去何从?

老傅谈事 2024-05-11 08:28:40

农村每到春节、元旦、五一、端午、中秋、国庆期间,是青年人谈婚论嫁,扎堆结婚的重点时间段。

这与农村青年人进城打工,改变了生活节奏有非常大的关系,他们只能凭借国家法定假日来处理自己的终身大事,平常的时候,需要上班没有时间。

现在农村青年人结婚,最要紧的事情是天价彩礼,很多青年人为了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让自己和家人背上巨额债务,让整个家庭经济和生活,陷入了困境,非常难以摆脱婚姻带来的贫穷。

现在农村天价彩礼逐渐变成隐蔽性非常强的形式,非常不容易被外人所知晓所了解,隐秘性更强,原因是因为国家的反对,民众不赞成,村规民约有约束,但婚姻当事人为了办好办成自己的婚姻,不得不改原来的彩礼形式。

过去农村彩礼动辄就是20~30万元,还要男方给女方购买“三转一响”,再到“三金”或“五金”,在一些地方,结婚的当事人将“天价彩礼”改头换面,改变花样,翻新送彩礼和收彩礼。

这样,农村彩礼从过去的公开化明朗化,变成暗地里,隐蔽性强的方法,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由明到暗,由公开到隐蔽,由明朗到模糊不清的方式,男方给女方送彩,送多少,怎样送,让外人摸不着头脑,这样彩礼更加疯狂猖獗,加重了农村男方家庭的经济负担。

农村婚俗彩礼,本来就是传统婚俗习惯,是自古以来农村婚俗绕不开的一道沟,想越过这道深深的鸿沟,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男女家庭方双相互理解,相互体量才能实现的,才能控制婚俗彩礼再不向高额方向发展,才能减轻彩礼对结婚男方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现在农村彩礼,因国家是坚决反对,普通民众对高价彩礼,抵触心理非常强烈,但是婚姻当事人,不得不依据传统婚姻习惯,不得不送,否则就不能结婚。

所以,婚姻当事人,特别是男方,不送彩礼,或彩礼过少,达不到女方要求,就办不成婚姻。

因此,婚姻当事人为了讨好女方和女方家长,必然不顾国家反对,不顾大众的意见,不顾村子里的村规民约,偷偷地,用其它的理由,向女方送彩礼。

现在,农村男方向女方家庭送彩礼,除了常规彩礼以外,其它变形的彩礼,再不是公开的,外人很难知道的,非常隐蔽的彩礼方式。

如“女方父母养育女儿的感恩费用”,“女方赡养父母的费用”,女方出嫁的筹办费用,和宴席费用,女方出嫁到男方时的“改口”费。

这些变了花样的隐蔽性彩礼费用,加上婚前要在城里买房,和买婚车,以及普通人人知晓的传统彩礼,加起来由过去几千块钱,逐渐涨到几万十几万元,到现在一般都在一百多元以上。

在一些地方,如山东省、河南省、甘肃省的一些市县区里,翻新的彩礼,如存在“万紫千红一片绿”和“一动不动”等说法。

这其中的“万紫千红一片绿”,意思就是根据人民币的颜色,来确定彩礼多少的通俗说法,即包括一万张的5元人民币、一千张的100元人民币和数百张的50元人民币,算下来要超过15万元,甚至三四十万元。

这里“一动不动”的“一动”则是指一台小轿车,“不动”又是指在城区要有一套商品房子,这是彩礼的重头戏,数量比较隐蔽,一般不为人知晓。

无论是明显的,还是暗地里的彩礼,不管什么形态的彩礼,男方都必须要在结婚之前,送给女方,要取悦女方和女方父母,这样的婚姻就会非常的顺利,否则婚姻一波三折,甚至半途而废。

因此,农村彩礼,越是社会上反对的声音越大,结婚男女的彩礼就越隐蔽,就越来越高,高到让人瞠目结舌,出人意料,更加离谱。

现在农村光棍越来越多,女性人口偏少,婚姻竞争性更强,因此,彩礼自然越送越高,这就要利用社会力量,大力宣传婚俗传统习惯,控制彩礼量,借用村规民约,让农村人自己约束自己的婚俗行为,达到控制天价彩礼的出现。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留言区里交流讨论一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