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的浪潮中,不同年代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念和消费习惯。最近,我,一个 70 后,就和自己 00 后的儿子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旅行,然而,这场旅行却并非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因为儿子竟列了 10 条罪状数落我,而其中最让我感慨的,便是那声 “太抠门” 的指责。
一、旅行的期待与开端
一直以来,我都期待着能和儿子有一次属于我们父子俩的旅行,增进彼此的感情,也让他看看外面的世界。终于,在精心筹备后,我们踏上了旅途。出发前,我满心欢喜,想着这会是一次美好的亲子时光,我们可以一起欣赏美景、品尝美食,留下难忘的回忆。
儿子呢,也是兴奋不已,对这次旅行充满了各种憧憬。他早早地就开始规划要去哪些景点,要尝试哪些特色项目,那股子热情劲儿,让我也深受感染。可我怎么也没想到,这看似美好的开端,却在旅行过程中逐渐变了味。
二、“抠门” 罪状的逐一浮现
旅行刚开始不久,儿子的第一条 “罪状” 就来了。我们在机场候机时,他想去一家看起来很有格调的咖啡店买一杯拿铁,我看了看价格,觉得太贵了,就劝他说机场的东西都不划算,等下了飞机到市区再买。儿子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他有些失落。后来他就列了这第一条:“爸,你太抠门了,连杯咖啡都不让我喝,我就想在这候机的时候享受一下嘛。”
接着,到了旅游目的地,我们去景区游玩。景区里有很多售卖纪念品的小店,儿子对那些精美的小玩意儿特别感兴趣,每进一家店都要仔细端详,还时不时拿起一两件问我好不好看。可当他想要买几件带回去送朋友时,我又觉得那些纪念品价格虚高,质量也未必好,就劝他再看看,说不定后面还有更合适的。这下儿子可不高兴了,他说:“爸,这是旅行的纪念啊,你怎么就舍不得花钱呢?这是第二条罪状,太抠门!”
吃饭的时候,情况也没好到哪去。儿子想去一家网上评价很高的网红餐厅,我一打听价格,觉得性价比不高,就提议去一家当地人常去的小饭馆,说那里能吃到地道的美食,价格还实惠。儿子拗不过我,跟着我去了小饭馆。虽然饭菜确实不错,但他还是嘟囔着:“爸,你就知道省钱,我都没吃到我想去的那家餐厅,这算第三条罪状了,太抠门!”
还有啊,在景区游玩时,有些项目是需要另外付费的,比如乘坐观光缆车可以轻松欣赏到山顶的美景,儿子特别想坐,可我想着自己身体还行,走走山路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沿途风景,何必花那冤枉钱呢。于是,我拉着儿子就往山路上走。儿子一路上都不情不愿的,最后还气呼呼地说:“爸,你看看别人都坐缆车,就你舍不得花钱,这是第四条罪状,太抠门!”
就这样,随着旅行的推进,儿子的 “罪状” 越来越多,什么住宿选便宜的旅店、不舍得给他买景区里贵一点的零食等等,每一条都离不开 “太抠门” 这三个字。
三、两代人的消费观念碰撞
其实啊,儿子列这些 “罪状”,让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静下心来想想,这背后反映的不正是我们 70 后和 00 后两代人消费观念的巨大差异吗?
我作为 70 后,成长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每一分钱都得掰着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在我看来,旅行虽然是享受,但也没必要花那些冤枉钱在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上,能省则省,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最重要的。
而儿子作为 00 后,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信息发达的时代,他从小就习惯了消费带来的满足感,觉得旅行就是要尽情享受,体验各种新鲜事物,该花的钱就得花,不能因为省钱而错过一些美好的体验。
我们俩就像是站在消费观念的两端,他觉得我抠门,我觉得他不懂珍惜钱财,就这样在旅行中不断地产生摩擦。
四、反思与和解
旅行结束后,我躺在床上,回想着这一路上儿子的不满和那些 “罪状”,心里满是愧疚。我意识到,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想节省开支,但却在不经意间让儿子的旅行体验大打折扣,也伤害了他的感情。
儿子呢,可能也在冷静之后,意识到了我们之间的观念差异,毕竟他也不是不懂事的孩子。
过了几天,我主动找儿子聊了聊这次旅行的感受。我跟他说:“儿子,爸知道这次旅行让你不开心了,爸的消费观念可能太老套了,没让你好好享受旅行。但你也要理解爸,爸是从那个艰苦年代过来的,节俭惯了。” 儿子听了我的话,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爸,我也有错,我不该那么任性,只想着自己享受,没考虑到你的想法。”
就这样,我们父子俩通过这次坦诚的交流,达成了和解。但这次旅行的经历,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同年代的人之间确实存在着难以逾越的 “代沟”,尤其是在消费观念上。我们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才能在生活中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
这次和儿子的旅行,虽然有过不愉快,但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它让我明白,时代在变,观念也得跟着变,以后再和儿子一起做什么事,我得多听听他的想法,也让他了解一下我的顾虑,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相处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