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导语:女儿几十年对娘家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体谅,犹如心里扎了根刺。
想不顾一切地拔掉,却会撕扯着心的滴血,伤心欲绝,又不得不拔。
因为只要想起来,就会一直扎在心上,不仅会心痛,还会做出痛不欲生的事。
事情的真相,不过是,曾无条件孝顺父母的女儿,不接受自己的付出不被看见;
也不被亲人认可,更无法面对自己最爱的亲人,其实一直都不疼爱自己的现实。
我是孙艳梅,今年53岁,退休三年,每月有4200退休金,独生女儿早已成家有娃。
老伴还有几年退休,公婆跟我们一起居住养老,母亲跟大哥居住在一起,相隔五站地。
退休后,常去大哥家看望母亲,每次去还要先给母亲打电话,按照她的要求带礼物。
若那次没按照母亲要求买东西,她就会说我不孝,甚至说我没有亲情,态度特别不好。
前段时间,我生病住院,身体还未恢复,母亲一次次打电话,让我去看望她。
我告诉母亲自己刚出院,等我好点了,再去大哥家看她,到时候给她电话。
而我刚出院,居然没有一个亲人来看望我,母亲和哥嫂假装不知,很伤人。
甚至连个信息嘘寒问暖都没有,似乎我生病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母亲和大哥在意的,是我好久没去看望他们,没有给他们买礼物,他们损失了物质。
这次住院,我突然明白一件残酷的现实:至亲未必真的有你想象的那么爱你,在乎你。
父亲在世,我每次回家看望他们,他会跟我说:小梅呀,让你操心了,这些年拖累你了。
每次父亲这样说,我的内心很温暖,我的付出被看到,也被父亲认可,说明他在乎我。
自从我退休在家,把公婆接回家居住养老,母亲总是说些让人不舒服的话。
在母亲的心里,我对公婆的好是“白眼狼”的行为,作为女儿,最该孝顺的人是她。
年轻时,婆婆身体有恙,是母亲帮我带了两年孩子,这就成为我半生付出的资本。
逢年过节,回娘家都要给父母和哥嫂买礼物,礼物轻了,母亲就闹气。
说我不给她长脸,认为我把自己的钱和福气都给公婆,对她这个亲妈不孝。
退休后,母亲更是肆无忌惮地索取,每次我去大哥家看望她,都要提前沟通。
母亲说自己老了,不需要买啥,要给哥嫂的礼物,有次母亲让我给嫂子买个金镯子。
我当场就拒绝,母亲说我傻,有钱贴补小叔子家买房,资助小姑子家买车。
送自己亲嫂子一个金镯子多有面子,钱又没有花在别人身上,有啥舍不得的。
看我不“上道”,母亲就变着花样,让我给侄子付出,从结婚的礼金要20000。
到侄子家有娃,又是各种奉献,说出来都心寒,似乎我是母亲和大哥家“提款机”。
好在我家老伴心宽,总说母亲是老人,做女儿的能满足她的要求,尽量让她开心就好。
突发疾病,住院三天,身体还未恢复,母亲一次次电话询问哪天去看她。
说新年了,她看上一件中式棉衣,还让我给嫂子转2000,给侄子家儿子1000红包。
我跟母亲说自己刚出院,身体还没恢复好,过一阵子再去看望她。
母亲说我事真多,年纪轻轻的总住院,还不如她一个老太太身体好。
一句询问我咋样的话都没有,抱怨指责了我几句,随口嘱咐我转钱就好。
老伴说要不他买点礼物,去大哥家看看母亲,别让母亲太担心了。
我阻止老伴的做法,决定不再讨好母亲和哥嫂,我们是一家人,为啥只有我付出。
他们对我这个女儿,只有索取,连我生病住院都不过问,我都告诉母亲了。
她不问我的身体,哥嫂也假装不知,侄子更不用指望,人啊,最终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没有血缘的小叔子,小姑子都来看望我,给我发红包“冲喜”,祝福我早日康复。
公婆根本不让我干活,婆婆那么大岁数,给我熬小米粥,老公公去早市买新鲜蔬菜。
女人这辈子到底该跟谁亲?是娘家的父母手足,还是婆家的兄弟姐妹?
有血缘的至亲在意的是物质利益,没血缘的却能给予温暖的亲情互助。
我想好了,再也不用做讨好型女儿,对母亲的孝心,是做女儿的本分。
但对哥嫂的付出,那就看彼此间的互动,不可能总是我付出,他们享受。
大家觉得我这样的选择对吗?真正做起来还是有些心酸,为啥娘家的路这么难走!
禅心有话说:
大家庭里,有了分歧和矛盾,一定是长期被家人欺负的老实人觉醒了,不愿再忍气吞声,隐忍委屈,讨好所有的家人,换来和睦的假象。
为啥善良老实付出的人,不再谦让和牺牲自己的利益,就会被家人骂自私?
因为都是自己惯的,若最初就给自己设置好底线和原则,家人就不会肆无忌惮地要求你。
生活里,父母对女儿的要求,是女儿默不作声,不争不抢,最好把所有都奉献给娘家。
这样既能体现父母的权威,还能在外人那里寻到成就感,通过亲情道德绑架女儿。
为儿子谋得更多的利益好处,还显得母亲在儿子家的地位和体面。
生活里所有良好的亲密关系,皆是双向奔赴,若一方付出,另一方索取,只能渐行渐远。
孙艳梅最终选择远离母亲和大哥,不是没有孝心,也不是背叛亲情。
无需内疚,不用谴责伤痕累累的自己,而是跟没有感恩心的人,斩断沉重的亲情枷锁。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