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这一代人成长起来的年代,也就是2000年前后,是民工潮兴起的最高峰。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经过多年沉淀,在这一时段迎来暴发。沿海遍地的工业园区,林立的工厂,就像黑洞,仿佛来多少人,都能吞得下。
那时候教育资源仍然紧张,能上大学的人少之又少。无数内地年青人带上简单的行李,选择南下。
年青人都清楚,家乡没有容身之地。包产到户十来年,早就解决了温饱,但能解决的,也仅仅是温饱。
仍然热爱家乡,但家乡只能放在心里。走出去才有希望,你自己想走出去,亲人也希望你走出去。路其实不多,你,你的玩伴,你的同学,你村子的同龄人,大家都走在同一条路上。
广州站任何时候都是热闹拥挤,园区门口扎堆的人群,纺织袋行李包,蓝色的脸盆,红色的水桶,是那个时代的印记,也是很多人青春的回忆。
二十年过去了,今天的你在哪里?
有些人在城里买了房成了城里人,也有些人创了业成了老板,也有些人仍然在一线上班。但这些人里的大多数,仍然是在当初的城里,在他乡。
农民工想在城里扎根很难,买房很难,创业也难。最初的房价很低,但是你工资也低,房价高时你已经买不起了,现在房价降了,你又发现收入也降了。总之房子就是挂在天空的一块巨饼,你觉得你很接近甚至都能闻着味儿了,但最终就是没吃上。
你想找原因,你甚至想跟城里人做对比,干得活吃得苦也不少是么?但比这些显然没有意义。城里人的第一套商品房很多是父辈拆了福利房置换来的,或卖了老房子付的首付,按揭里的一部分是父母的退休工资。他们有底蕴,你没有,他们能承担风险,你不能。
靠流水线真的太难了,但创业更难。统计数据一直公开摆在那儿,十次创业成功不到一次的概率。积累三年,三月败光,创业三次,三观受伤。你有屡战屡败的韧性,但你已经没有东山再起的资源。
然后今天,你觉得现在比你经历的任何时代都要自由开放,但你又发现现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艰难。
这时候,你又想起了远方的家乡。但是不甘心啊,这怎么就能安心回去?回去了又能怎样,仍然是只能温饱,仅仅是温饱。
活下去,留下来,再等等。苦难虽然没有意义,但继续是唯一的选择。工地没活了工厂没活了总还有有活的地方。跑外卖跑滴滴跑快递呗,活少自然卷,咱也是吃过苦的,那就大家一起卷!谁死谁倒霉,能活着就继续卷!
二十年的忙忙碌碌,欢喜悲伤,其实是经不起回忆的。沿途的各种风景过目即忘,因为你仍然在路上,你还是没能到达你心底的温暖小镇。你现在看到什么,回忆里就是什么。你看到美好,回忆里都是春天,你正历风寒,回忆里满目疮痍。至于青春,早就喂了狗。
终究是什么都留不住,也哪里都回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