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5大套路,学会3个以上,孩子就离自觉自律不远了

钱志亮谈知识 2024-11-30 15:49:27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妈妈发帖抱怨:

“自从儿子出生以来,我对他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要什么我都给,做什么我都支持,结果只不过是有一件小事没顺着他,他竟然说讨厌我。我不明白,我为他做的还不够吗?怎么养出了这样一个孩子?”底下有个高赞回答,扎心却很真实:“你不是做得不够,而是做得太多了。”我们都理解,妈妈想对孩子好的心理,但是这种好若是不加收敛,只会变成溺爱,一步步毁掉孩子。就像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说的:

“越厉害的父母,越要学会收拢翅膀,因为成人的厉害,会变成孩子发展的天花板。”

做妈妈的最高境界,不是事事包办,而是学会“偷懒”。这5大套路,学会3个以上,孩子就离自觉自律不远了。

01撒娇示弱,给孩子成长的舞《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说:

“你为孩子横刀立马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成了受害者。你传达给他的信息是:你不行,你不够强大,你自己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介入来替你处理。被‘保护’得太好的孩子,会变得永远否定自己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妈妈就是这样。一边抱怨孩子拖拖拉拉,一边又事无巨细地帮他准备东西,喊他起床;一边抱怨孩子胆子太小,一边又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挺身而出”,将他护在身后;一边抱怨孩子不懂感恩,一边又在遇到好东西时,全都给孩子,说着“我不爱吃”……试想一下,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成长呢?妈妈们一定要知道,如果你想做孩子的大伞,那他只能是伞下娇嫩的鲜花。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颗大树,那你要甘于当树下的一颗小草,将天空还给孩子。

真正爱孩子的妈妈,都懂得向孩子示弱,这不是对孩子的让步,而是一种“柔软”的智慧。1. 以退为进,让孩子感到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多“求助”孩子,例如做家务时,可以寻求孩子的帮助:“宝贝,妈妈不确定这个怎么做最好,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当妈妈做得少了,孩子就能拥有更多的体验,从而在一次次被需要中,激发责任心和自信心,变得强大而有担当。

2. 敢于放手,将选择权还给孩子。当孩子表现出自己可以做决定时,妈妈要勇敢放手,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不要过多的指责和批评,而是帮助他理清缘由,教会他承担责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独立和自主,更加自信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02

“饥饿教育”,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日本一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将商业中的“饥饿营销”概念引入了教育中,创造了一种“饥饿教育法”。他不允许初次上课的孩子摸琴,只让他们听其他孩子演奏。直到几节课后,这些初学者才被允许摸琴几分钟。因为时间很短,他们非常珍惜,每次练习都很投入,效果也特别好。铃木正是利用了孩子的逆反心理,通过禁止孩子摸琴的方式,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唤醒了他们的内驱力。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一个妈妈身上。她给女儿买了部学习机,却告诉女儿:“这是老妈我的,你别乱玩。”一听这话,女儿好奇心爆棚,求着妈妈给她玩一会儿,还承诺会按时归还。就这样,女儿一直以为这部学习机真的是妈妈的,她时不时地借走,津津有味地学着新知识。正如教育家威廉·叶芝所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养育孩子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要想让他们提起学习兴趣,最重要的就是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1. 创造“稀缺感”,吸引孩子主动学习。妈妈可以通过限时、限量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学习资源的稀缺性,从而更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限制必须合理且适度,避免过度压抑,导致孩子产生真正的反感。2. 善用逆反心理,与孩子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孩子的逆反心理是一把双刃剑,若是用好了,也能使教育事半功倍。例如在孩子不愿意看书时,和他做一个小比赛,约定看多少页,半个小时后轮流讲述,互相提问,谁答不上来就算输。再约定好奖励和惩罚,用这种比赛形式鼓励孩子持续学习。

03

树立榜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有网友在网上分享过自己的故事。他出生在一个农村的单亲家庭,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在教育孩子上却很有心得。从小时候开始,每次他学习的时候妈妈也会陪着一起,但不是监督他,而是拿着书本和他一起学习。

妈妈识字不多,经常看着看着就开始查字典。有时他学得累了想休息一下,抬头看看妈妈,又觉得不好意思停下。就这样,在妈妈的陪伴下,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专注力也提升了很多。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举止的注意,这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教育方法。”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妈妈来说,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得先成为那样的人。1. 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力量。

在要求孩子之前先要求自己做到,没有什么教育方式比榜样的力量更大了。比如,如果你希望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就得先早睡早起;如果你希望孩子爱上学习,自己就得先放下手机。2. 共同制定规则,确立适当的惩戒机制。妈妈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家庭规则或学习计划,互相监督。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04

正向激励,肯定孩子的自我价值

心理学上有个“保龄球效应”:两名保龄球教练各自训练自己的队员,队员们都是只打倒了7只瓶子。不同的是,一个教练勃然大怒:“你怎么搞的?都练了这么长时间了,还是打成这样?”另一个教练则微笑鼓励:“表现不错,已经可以打倒7只了,相信你会越来越好的。”结果可想而知,听到夸赞的队员成绩不断提升,听到批评的队员打得越来越差。这就是人性,就像哲学家詹姆斯说的那样:“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如此,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

还记得那个经典的“烤地瓜男孩”和妈妈的对话吗?“妈妈,如果我考上清华呢?”“那妈妈就会为你骄傲呀!”“那考上了北大呢?”“也会很骄傲的。”“那我‘考’上地瓜呢?”“如果你把地瓜烤得又香又软又甜又美味的话,我也会为你骄傲的!”“那我以后就当个烤地瓜的老板!”“哈哈哈!恭喜宝贝有了新的愿望呀!”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

”真正爱孩子的妈妈,从不吝啬自己对孩子的鼓励,这种正向激励,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信,更加认同自己。1. 看到孩子的进步,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赞扬。作为妈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看到孩子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更加自信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2. 夸奖时言之有物,避免空洞的“你真棒”等套话。在表扬孩子时,要具体指出孩子的努力和成就。比如“我看到你每天都坚持练习钢琴,真有毅力”;“你今天这么快就写完作业了,妈妈为你骄傲”……这样的表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细致,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05

设定目标,与孩子一起规划未来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妈妈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她的儿子才小学三年级,却已经有了五千多的英语词汇量。她说,她的儿子特别喜欢《哈利·波特》,不管是书还是电影都看了好几遍了,看完就说想学英语,以后去英国留学。她自然很支持,就和孩子一起定下了目标,先从基础的背单词开始,平时也会看一些英语版的电视剧电影培养语感。她说: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以前放学回来他还经常出去玩,现在一回来就是练英语,完成了每天的任务后才会去放松。”

《塔木德》中说:“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该驶去哪个港口,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没有目标的孩子,只能随波逐流,走一步看一步,很可能庸碌一生。

而有了明确方向的孩子,则会积极地行走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步步生花。在帮助孩子设定目标时,妈妈可以参考这个SMART原则:1. 具体(Specific):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的,不能是模糊不清的。例如可以是期末考到前几名、考上xx大学,不能是这学期提高成绩、考个好大学这类空话。2. 可衡量(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能被量化的,可以在短期内看到成果的。例如月考先前进几名、分数先提高几分。3. 可达成(Achievable):目标必须是基于现实情况的,不能过高。

例如之前是年级50名,目标就可以定到年级前30,而不能直接定到年级第一。4. 相关性(Relevant):目标必须与其他长远的目标有所联系,有一个最终的愿景。例如好好学习是为了提高成绩,考上理想中的大学。5. 时限性(Time-bound):目标必须有明确完成的时间,除非有特殊情况,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月考、期中、期末的不同名次。稻盛和夫在《母亲的教诲改变我一生》一书中说:

“有一个‘懒惰的母亲’,孩子的童年是多么幸福。只有父母懒惰,孩子才能勤奋,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找到自己的路。”

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不需要太用力,但需要很用心。

0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