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流动商贩规范化,不能仅作为应急之策

周蓬安闲谭 2020-05-30 15:33:53

周蓬安:流动商贩规范化,不能仅作为应急之策

疫情下,流动摊位再次回归,获得一片点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说:“很多门铺因房租、人工费等较高,有点办不下去了。摊贩成本低,既对就业有帮助,还能增加消费、满足人民需求。我们要支持这种小微企业,保住自己也稳住社会,是好事。”(5月30日《央视新闻》)

编辑

我想写一写今天我们为何都在关注流动摊位回归?但又担心提到大REN物后,网站的自动检测系统会阻拦我文章的通过。那么,我们就从中央文明委近期对待流动摊位的态度说起。

5月27日有媒体报道,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我曾就此略带“愤青”,但主要是带着建言规范城市犬只管理的目的发表了一些个人看法:

每次“文明城市”、“卫生城市”验收,都弄得整个城市“鸡飞狗跳”的,最忙的要数城管了。他们不但要注意城市卫生细节,还要防止小摊小贩影响市容。

最有意思的,是某些城市为了门面齐整,而弄出统一样式的招牌,绝不让他们“个性化”,让你找一家店铺都会花眼。还有某城市为了街面好看,临时将洗脚屋、小面馆等全部弄成广告店。

城管们最棘手的一件事,就是与小贩协商:“今、明两天您就先收收摊,后天再出来吧。求求您了”。这味道,馊掉了。

我倒是希望不将占道经营列为文明城市考核后,同时增加一项考核内容,那就是看看城市街面是否狗屎遍地?不要集中验收,而是让异地大学生抽查,即时上报带有定位的狗屎图片。

有关流动商贩话题,我是一直在关注,十多年前还曾参与《我为芜湖城市管理献一策》征文活动,并获得一等奖。在该文中,我首先提出要提高执法水平,包括:一是执法人员要具有同情心;二是城市管理人员要有法律意识;三是管理部门绝不能收费;四是城市管理部门应该做维护城市秩序的楷模。

此外,我还提出在尊重弱势群体生存权基础之上,对不同群体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划定部分公共用地作为创业者从事个体经营的场所;二是给店外经营设置一个尺度。芜湖商贩有店外经营的传统,一味地禁止不是好办法。随后还有一些针对本地商贩的具体建议,有些得到落实,比如在小区门口划线,专供瓜农使用。

直至今日,我还是支持政府在城市空隙地带划出一些方格,为流动商贩提供便利。但同时也应该要求,得把卫生搞好,且不得出界。

当然,我们应该也要看出流动商贩合法化有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这么多年来,我们虽然对城管的野蛮执法深恶痛绝,因此对开放流动商贩之举支持声音很强烈。但如果流动商贩得寸进尺,影响了你正常行路,弄得街面一片狼藉,你又会掉过头来批评城管不作为。

也正基于这样的现实,我在2013年4月22日,曾做客人民微博“大智汇”微访谈,以“城管如何重塑形象”为话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认为,城管工作非常重要,也需要大家多一份理解。市民、城管两方面需要增强互信。在信息较为透明的当今,城管更应首先重塑形象,让市民重新认识城管;同时,城管为市民生活有序所做出的贡献也不该抹杀,我们应该理解城管执法的难度,因为他们面对的多数是弱势群体。城管作为执法者,应拿捏好“刚”与“柔”的关系,市民也应理解城管执法的难度。

人民网当天曾以《周蓬安:不该抹杀城管为市民有序生活所做的贡献》为题,报道了这些微访谈内容。

现如今,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着通关不畅及海外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而中美贸易战前途未卜,从事进出口的中国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们不该狂妄自大,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中国绝不能效仿俄罗斯。我们不仅缺大豆缺石油,我们强大的制造能力要想得到释放,我们更缺市场缺订单。我们的人均GDP仅有1万美元,仅为美国、澳大利亚的六分之一,加拿大的五分之一,日本、欧盟的四分之一,韩国的三分之一,还有6亿人口的月收入在1000元之下,且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完善,国内的购买能力根本就支撑不了如此强大的制造能力。

因此,目前的“流动摊贩”政策不应该是应急之策,即使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也有他们存在的必要,毕竟他们会给市民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可以给低收入群体提供廉价商品。

此外,当你在寒冬的深夜远途归来,在家门口能吃到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混沌,你会感谢这样的城市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温馨。

但是,我们也应该对流动摊贩的规模做出一定的限制。也就是说,城市不该让他一个流动摊贩占据大面积街面。同时,我们更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那些收入不错的流动摊贩入店经营,鼓励那些可以走“品牌化”、“连锁化”的流动摊贩入店经营。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