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狗泛滥成灾,皇帝下令发配孤岛;凯旋归来,一个新国家诞生了

半夏奇缘 2025-01-02 22:54:36

1922年的秋,伊斯坦布尔的街头被紧张氛围笼罩。一大群野狗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晃悠,给居民的平常日子带来威胁。奥斯曼帝国最后一任苏丹默罕默德六世碰上了个棘手的事儿。眼瞅着帝国快要垮了,他干了件让人吃惊的事儿:把超过16万只野生坎高犬赶到了马尔马拉海里的一个荒岛上。

一支规模巨大的舰队受遣去执行此任务,在海面上航行了足足一个多月。可是,等舰队胜利返回时,伊斯坦布尔的模样却已然截然不同。存续了 600 多年的奥斯曼帝国似乎眨眼间就没了,一个全新的国家取而代之。

这戏剧性转变的背后到底咋回事呢?咋一场驱赶野狗的行动,会跟一个帝国的灭亡以及新国家的出现有这么紧密的关联呢?

【奥斯曼帝国的末日】

1922 年的奥斯曼帝国,往昔的辉煌已然不再。这个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国度,当下已处在崩溃的边沿。而帝国衰落的缘由,得从几个世纪以前说起。

16 世纪时,苏莱曼大帝当政期间,奥斯曼帝国步入了最为强盛的阶段。但是,伴随欧洲各国的兴起以及工业革命的来临,奥斯曼帝国慢慢丧失了在军事、经济以及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等到 19 世纪,奥斯曼帝国已然变成了“病夫”。

1908 年,青年土耳其党实施政变,迫使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恢复宪政。此政变虽说促成了一些变革,然而却让帝国内部的矛盾变得更为严重。各个民族的独立活动接连不断,帝国的统治根基愈发不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打响,给奥斯曼帝国带来了致命一击。1914 年 11 月,奥斯曼帝国投身同盟国一方,和德国、奥匈帝国结成一伙。但这一决定,终究引发了极为惨重的后果。

战争那时候,奥斯曼军队在好几个战线上打得很艰难。在加利波利那场战役里,虽说赢了,可代价却特别大。在中东那边的战场上,阿拉伯的起义让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被削弱了。1917 年,英国把巴格达和耶路撒冷给占了,奥斯曼帝国的地盘不停地变小。

1918 年 10 月 30 号,奥斯曼帝国无奈和协约国签下《穆德罗斯停战协定》,这事实上就表明帝国走向了灭亡。协约国的军队占据了伊斯坦布尔,帝国的领地也被分割开来。

在这般背景之中,国内的政治动荡不断加剧。苏丹默罕默德六世虽说还在统治着,可事实上已然成了一个徒有其名的傀儡。1920 年,大国会在安卡拉得以成立,以穆斯塔法·凯末尔引领的民族主义运动开始对苏丹的权威发起挑战。

1920年8月10号,奥斯曼帝国无奈之下签署了《色佛尔条约》,此条约差不多把土耳其人的全部领土都给剥夺了。但是,由凯末尔带领的民族主义者坚决不认可这个条约,进而展开了抗击外国占领的战斗。

1921年到1922年这段时间,希腊和土耳其之间打起了仗。这场战事是奥斯曼帝国命运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虽说希腊军队曾有过占上风的时候,然而在凯末尔的带领下,土耳其军队最后获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在如此动荡的阶段,伊斯坦布尔的野狗问题竟意外地演变成一场危机。大量野狗在街头四处乱窜,不但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也成了帝国治理无能的一种体现。

苏丹默罕默德六世压力巨大。其一,得应对凯末尔民族主义运动带来的挑战;其二,要处理城市里愈发严峻的野狗难题。在此情形下,苏丹决定把野狗驱赶到马尔马拉海的一座荒岛上。

不过呢,等到负责驱赶野狗的舰队回到伊斯坦布尔的时候,他们看到这座城市有了极大的变化。奥斯曼帝国已然成为过去式了,一个崭新的国家正在逐步兴起。这样富有戏剧性的变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同时也昭示着新的开端。

【野狗泛滥:一个意想不到的危机】

当奥斯曼帝国快要撑不住的时候,伊斯坦布尔遭遇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麻烦:野狗多得成了灾。在城市街道上到处溜达的这些野狗,多数是坎高犬。它们的出现,不单单是城市管理方面的一个大难题,更是帝国走向衰败的一个生动体现。

坎高犬,这一古老的犬种来自土耳其,在伊斯坦布尔的历史里有着特别的地位。在奥斯曼帝国最为强盛的那个时候,坎高犬就因其忠诚与勇猛被大家知晓。它们曾经是土耳其牧民的好帮手,能保护羊群不被狼群伤害。在城市当中,它们还被当成是街道的清洁者与保卫者,会吃掉垃圾,把入侵者赶走。

然而呢,伴随帝国的衰败,那些曾经备受尊崇的犬只慢慢丧失了它们原本的社会作用。在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的时候,伊斯坦布尔展开了迅速的现代化进程。街道着手铺设沥青,垃圾收集的系统渐渐构建起来,城市警察的职责也持续拓展。这般变化致使坎高犬于城市里的传统角色愈发不清晰了。

与此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野狗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了。战争致使众多人口无家可归,好多家庭只得舍弃自家的宠物。这些原本是家犬的动物在街头流浪,和本来就待在城市里的野狗凑到一块儿,繁殖下一代,结果野狗的数量出现了爆发式的增多。

在 1922 年的时候,伊斯坦布尔的野狗数量多得惊人,有 16 万多只呢。这些野狗在城市各处溜达,让居民的平常日子受到了好多麻烦。它们不光一群一群地在街道上跑,还老是在夜里叫唤,影响居民睡觉。特别严重的是,因为没啥吃的,有些野狗就去翻垃圾,甚至还会攻击人。

野狗泛滥致使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出现。它们或许会携带各类疾病,特别是狂犬病,这给城市居民带来极大威胁。1922 年,伊斯坦布尔有多起狗咬人事件被报告,当中有不少疑似是狂犬病感染的情况。这让公众感到恐慌,也给原本就忙于应对各类危机的政府增添了额外负担。

野狗问题的愈发严重,体现出奥斯曼帝国政府管理水平的降低。在帝国繁荣之时,政府可以切实把控城市里野狗的数量,甚至把它们归入城市管理的体系当中。然而,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政府对这一问题已束手无策。由于缺少资金、人力以及有效的管理办法,导致野狗的数量失去了控制。

特别讽刺的是,野狗泛滥这事儿竟然成了外国势力指责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由头。某些西方报刊拿这个当例子,说伊斯坦布尔是个落后且不卫生的城市,让奥斯曼帝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受到了更严重的损害。

在这一危机面前,奥斯曼政府试过不少解决办法。他们组建了捕狗队伍,想要把野狗的数量给控制住;也打算设立收容所,然而因为资金短缺,这些举措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还有一些比较激进的提议,像是大规模毒死野狗,由于可能会遭到公众的反对,所以没能开展。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苏丹默罕默德六世下达了那个看似离谱的指令:把超过十六万只的野狗驱赶到马尔马拉海的一座荒岛上。此决定体现出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无助与无望。这不但属于对野狗问题的一种处理方式,更是奥斯曼帝国末期社会矛盾与管理难题的一个典型写照。

然而,在这支规模庞大的舰队于海上巡游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伊斯坦布尔出现了极大的变化。等舰队胜利返回时,他们看到,不只是野狗遭到了驱赶,整个奥斯曼帝国都已成为过去。一个全新的国家在这片古老的地域上出现了,而那些被遣送到孤岛上的野狗,变成了这场巨大变革的默默见证者。

【驱逐行动: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大迁徙】

1922 年 9 月,伊斯坦布尔的港口热闹非凡,一片繁忙之态。有一支由好几十艘大大小小船只构成的特别舰队,正在热火朝天地做着出发前的准备。然而,这支舰队既不是去打仗,也不是搞贸易,他们要执行的是一项从来没有过的驱赶行动,那就是把超过十六万只的野狗送到马尔马拉海的锡维里岛上去。

在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中,这场行动的规模和性质那可是前所未有的。为了搞定这艰难的任务,政府把各式各样的船只都给征用了,大到大型货轮,小至小型渔船,全都包含在内。船员们只得临时对船舱进行改造,好满足运输大量野狗的要求。

整整花了两周来做准备工作。船被改造成了临时狗舍,在甲板上弄了些简易围栏。政府召集了好多捕狗的人,他们拿着专门的网和绳子去抓街上的野狗。不过这事儿进展得不太顺,不少捕狗的人被野狗给咬了,还有一些野狗趁乱跑掉了。

9月中旬的时候,第一批野狗给弄上船了。这些狗是分批次装船的,每批差不多有5000只。在装船的时候,狗群那叫声在整个港口都能听见,把好多好奇的市民都给吸引过来瞧热闹了。有的人特别高兴,觉得城市总算能把野狗这个麻烦给解决掉了;可也有一些人对这些动物往后的命运挺担心的。

舰队出发的那一日,整个伊斯坦布尔港口都被这般情景给惊到了。好几十艘装满了野狗的船慢慢离开港口,朝着马尔马拉海行进。这支特别的舰队有几艘军舰跟着,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任何意外状况。

航行挺不顺畅。9月的马尔马拉海常常风浪不小,一些小点儿的船在晃荡中很难稳住平衡。船上的野狗由于害怕和晕船,一个劲儿地乱叫还吐个不停,把船员们烦得够呛。有几回,因为操作有误,一些狗笼子被弄开了,让船上乱成了一团。

历经大概12个小时的航行后,舰队总算到达了锡维里岛。这岛处在马尔马拉海当中,是个面积大概7平方公里的荒岛,岛上植被不多,淡水资源也很短缺。把这座岛当作野狗的新栖息之地,很明显是为了将它们隔离,而不是为了让它们过得好。

卸狗这事可比装船难多了。船不能直接靠岸,得停在离岸边有段距离的地方。船员得把狗笼一个一个搬到小船上,再往岸边运。这期间,有些狗从笼子里挣脱出来,跳进海里。多数被海浪给冲回岸边了,可也有一部分不幸淹死了。

当第一批野狗被放到岛上的时候,那场面相当惊人。好几千只狗一被放开,就到处乱跑,有的钻进了灌木丛里,有的在海滩上使劲跑。狗叫声充斥着空气,地上尘土也扬起来了。船员们只得拿高压水枪去对付那些想要游回船上的狗。

这一过程整整持续了一个月。舰队在伊斯坦布尔与锡维里岛之间来回穿梭,每次都会运来成千上万只新的“某某”。待到 10 月中旬,最后一批野狗被送至岛上后,整个行动才彻底落下帷幕。

不过,这一场驱逐行动的结局让人始料未及。在舰队最后一回从锡维里岛开走的时候,岛上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一大群野狗在岛上组成了自己的群体,它们掌握了在这块不肥沃的土地上找食物和活下去的办法。有些更强壮的狗还学会了游泳,能够在各个岛屿之间往返。

让人更为吃惊的是,舰队回到伊斯坦布尔后,看到城里还有挺多野狗。原来啊,在驱逐行动开展的时候,有一些机灵的狗顺利躲开了抓捕,另外还有一些是从周边地方过来的,把城市里的这个“空缺”给补上了。

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驱赶狗的行动,不但没把伊斯坦布尔的野狗问题给完全处理好,倒是在锡维里岛上弄出了个特别的“生态系统”。在这一个月当中,伊斯坦布尔所经历的政治变化,要比这场动物的大规模迁移更为让人吃惊。当舰队最后一回进到伊斯坦布尔港口时,他们察觉到自己回到的已然是一个崭新的国家了。

【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一个时代的终结与新生】

1922 年 10 月,在那支装满野狗的特别舰队于马尔马拉海上来回穿梭之际,伊斯坦布尔的政治舞台正经历着一场极具震撼力的变动。此变动不但让土耳其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也给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从1919年5月展开的土耳其独立战争步入了最终阶段。在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引领下,土耳其的民族主义者于安纳托利亚高原获取了一连串重要胜利。9月9日,土耳其的军队将伊兹密尔解放,完全打败了希腊的侵略者。这一胜仗不但强化了新生的土耳其政权的军事力量,还大幅提高了其在国际领域的地位。

当野狗被驱赶到锡维里岛的时候,伊斯坦布尔的政治形势愈发紧张起来。伊斯坦布尔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都城,见证过帝国的起起落落,现在又要目睹它最终的落幕。苏丹默罕默德六世虽说名义上还是帝国的首领,可实际上却成了英国等协约国的木偶。他的政府所能管的地方就只有伊斯坦布尔及其周边区域,而掌控着土耳其大部分地方的是凯末尔领导的安卡拉政府。

10月中旬,在最后一批野狗被送至锡维里岛之际,土耳其大国民议会的军队正朝着伊斯坦布尔挺进。整座城市充斥着一股紧张的气息,仿佛暴雨将至。街头和巷尾都能听见人们小声谈论着即将来临的变革。一部分拥护凯末尔的市民开始悄悄进行组织,为迎接新政权的到来做准备。

10 月 19 日,一个关键的转折到来了。协约国代表正式邀安卡拉政府与伊斯坦布尔政府一道参加和平谈判。此举动着实认可了凯末尔政权的正当性,也意味着奥斯曼帝国快走到尽头了。就在这天,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小巷里开始冒出些怪异情况:先前被赶走的野狗,竟有少量又现身了。这些狗明显是从锡维里岛游回来的,它们的出现就好像是一种象征,表明旧秩序要垮掉,新时代要来临了。

11月1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做出一项极具里程碑性质的决定,把存续了六百多年的苏丹制给彻底废除了。此决定意味着奥斯曼帝国的落幕,也象征着土耳其共和国的问世。当这一消息抵达伊斯坦布尔后,这座城市瞬间热闹非凡。拥护共和的民众纷纷走到街上,欢快地呼喊着进行庆祝,然而那些仍旧对苏丹忠心耿耿的人,却陷入了无语和迷茫之中。

11月4日,苏丹默罕默德六世在英国军舰的护卫下离开了伊斯坦布尔,踏上了流亡之路。当苏丹所乘船只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正巧跟一艘返程的;碰个正着。这一巧合就像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意味着旧秩序的退场以及新时代的来临。

11月中旬,凯末尔的部队正式踏入伊斯坦布尔,得到民众的热烈迎接。城市的街巷中满是欢呼雀跃的人,大家挥动着崭新的土耳其国旗,来欢庆新政权的降临。有意思的是,在这欢腾的人群里边,居然还掺杂着一些从锡维里岛游回的野狗。这些狗的现身似乎是对那一场荒唐驱逐举动的一种讥笑。

新政权成立后,伊斯坦布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的管理体制进行了重新调整,新的法律与政策得以推行。这当中有针对野狗问题的新处置办法。新政府运用了更具人性且科学的手段,像建立动物收容所、开展绝育计划等,以此对野狗的数量加以控制。

1923年10月29号,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正式成立,凯末尔当选为第一任总统。这意味着土耳其完全告别了曾经的帝国时期,开启了共和国的全新篇章。在新政府的治理下,伊斯坦布尔慢慢摆脱了野狗横行的难题,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至于那些被送至锡维里岛的狗,多数都适应了岛上的日子,构建出了一个特别的生态系统。

在1922年9月至1923年10月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伊斯坦布尔发生了从解决野狗难题到国家政权变换的重大改变。这段历史鲜活地呈现出一个帝国的衰落与一个共和国的兴起,也体现出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化。那些被遣往锡维里岛却又游回的野狗,变成了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默默见证者。

【锡维里岛的狗群:一个意外的生态实验】

1923 年的春天,正值土耳其共和国热火朝天地筹备建立之时,马尔马拉海的锡维里岛上出现了一场令人吃惊的生态实验。这场实验并非是有人特意安排的,而是起因于前一年那次规模很大的驱赶野狗的行动。

那会儿,谁都没想着这些遭驱赶的野狗能在锡维里岛构建出一个特别的生态系统。可实际上,生命的适应力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料想。就在被丢到这座荒岛短短数月的时间里,这些源自伊斯坦布尔街头的野狗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接着便开始繁殖后代了。

1923 年 3 月,一支涵盖生物学家与兽医的考察团队初次登上锡维里岛,他们要对这儿野狗的生存情形展开调查。考察队刚上岸,就被眼前的情景给惊到了:原先没啥植被的岛屿,当下到处都是狗留下的痕迹。这些狗跟城市里的不一样,它们不再是瘦骨嶙峋的样子,反倒健壮得很。

考察队察觉到,这些野狗构建起了繁杂的社群架构。它们划分成了诸多大小不一的群体,每个群体皆拥有各自的领地。在岛的中心区域,考察队看到了一个极为庞大的狗群,估摸有上千只之多。此群体好像掌控着岛上最为肥沃的地带,涵盖了一个小型的淡水湖以及周边的草地。

让人更为吃惊的是,这些狗居然形成了特别的找食办法。因为岛上没有多少大型的猎物,狗群就掌握了捕鱼以及抓海鸟的技能。考察队发现,有一部分狗会在浅水区围作一圈,把鱼群逼到中间,接着一起上前去抓。另外还有一些狗,专门在悬崖边上巡查,等着海鸟降落时,突然展开攻击。

这种适应能力的体现可不单单在觅食方法上。考察队留意到,这些狗的外貌也有了改变。比起城市里的野狗,锡维里岛上的狗一般体型要大些,毛也更厚些。这大概是为了应对岛上寒冷且风大的气候环境。有的狗甚至长出了半蹼样的爪子,这样能让它们在水里游得更顺溜。

不过,不是所有狗都能承受这种艰难环境的。考察队在岛上看到了好多狗的骨头,尤其是在资源短缺的岛屿边缘地带。这就说明,刚开始的那几个月,也许有不少狗因为适应不了新环境就死了。

考察队发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岛上的狗群好像构建起了某种等级体系。在各个群体里,存在着清晰的带头者与跟随者。带头的往往是个头最大、身体最强壮的狗,它们承担着组织群体行动的任务,像找食物以及守护领地啥的。这样的社会架构得以形成,或许是这些狗能在艰苦环境里活下去的重要因素。

除了狗群之外,考察队发现锡维里岛的整个生态系统有了明显改变。因为狗大量存在,岛上像兔子、鼠类这样的小型动物差不多都没了。与此相反,一些鸟类的数量倒是增多了,或许是它们的天敌变少了的缘故。岛上的植被也被影响到了,一些不怕踩踏的植物种类开始大量生长。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支持这个主意。有些动物保护人士觉得,把这么多狗困在资源不多的小岛上,这种做法不人道。他们要求政府出手,把这些狗转移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土耳其新政府碰到个挺难办的事儿。要说呢,锡维里岛的那些狗群,着实给科学研究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可政府也不能不管动物福利这方面的事儿啊。末了,政府拿定了个折中的主意:把锡维里岛弄成有一定限度的保护区,准许科学家搞研究,与此同时,慢慢降低岛上狗的数目,把一部分狗挪到动物收容所或者其他合适的地方去。

这个决定意味着锡维里岛“迈入了新阶段。往后的几年,科学家一直对岛上生态系统予以监测和探究。他们的成果不但让我们对动物适应能力的了解更加丰富,还为城市野生动物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想法。

锡维里岛的事儿,起初是一场荒诞的驱逐举动,后来竟成了个意外的科学实验,最后还成了搞清楚动物行为与生态系统的关键实例。这一过程正好体现出土耳其从奥斯曼帝国转为共和国的变化:从那种简单鲁莽地处理问题的手段,变为了更为科学和人性化的治理办法。锡维里岛的那群狗,变成了这段历史变化的特别见证者。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