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照片偏色并进行专业校正?

桂林语翔说科技 2024-05-09 13:05:00

这是我在2014年讲的一个课件内容,之前在“影像村”摄影群也讲过。但最近时不时有朋友发微信询问:照片偏色,或者说,校正照片的白平衡,有没有一种精准的专业方法?所以,今天就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

一、常规的校正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照片偏色或者校正照片的白平衡,大家最经常用到的、网上一些教程介绍得最多的,是在ACR(Adobe Camera Raw)里进行,我把它称为“ACR中性灰吸管校正法”。

操作步骤是:

1、在ACR中打开照片,英文状态下,按“i”键,此时鼠标变为一个吸管。

2、在照片中,凭肉眼寻找和判断是“中性灰”的地方,将吸管点击该处。此时,照片将根据你点击的位置,自动进行校色(白平衡校正)。

校正前:

对准画面中性灰的位置,点击吸管校正后:

这个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但也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中性灰”的位置,是靠我们肉眼模糊判断、凭感觉找到的。这种感觉太过于主观,每个人的摄影经验不一样,判断也不一样,很容易出错。

就好比上面这张照片,究竟哪里才是真正的“中性灰”位置?

我借助自己的感觉和主观判断,将人物发根的位置判断为中性灰,用吸管点击该处,校正之后,人物的皮肤似乎没那么红了、变白了,但同时,颜色也稍微偏蓝了、偏青了。

显然,我的“中性灰”位置没有找准。

当然,我可以通过吸管,不断的多次点击照片中自认为是中性灰的其它几个位置,反复查看对比校正之后的效果。但这样不断的靠感觉去“盲人摸象”,乱点一通,是不科学的、不严谨的,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试错的时间成本太高。

那么,有没有一种专业的方法,科学严谨、精准无误、高效快捷地找出画面中的“中性灰”位置,从而精确的校正照片白平衡呢?

有的。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建议收藏保存,以后可以反复观看、操作练习。

二、校正照片偏色的专业方法

这个方法的应用原理是:在PS中,新建图层并填充中性灰,通过“差值”混合模式,让电脑“计算”出照片当中每个像素与中性灰存在的“差值”;再通过“阈值”命令,精准找出照片当中与“中性灰”的“差值”为0的那一个像素。这个像素,就是真正“中性灰”的位置。

由于是“像素级别”的操作,精确到照片的最小单位“像素”,所以说,这种方法是精准、专业的校正方法。

接下来,我们演示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在PS中打开照片,复制一个图层,新建“曲线调整图层”。这一步的作用,是一会儿校正的时候,可以快速调出“吸管”工具。这一步,我们不对曲线进行任何操作,所以不会影响照片的显示。

第二步:在“曲线调整图层”的上方,新建一个“空白图层”,点击PS菜单里的“编辑--填充”;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下拉选择“50%灰色”,混合模式为“正常”,点击确定。此时,该空白图层变为中灰色,因为我们填充了“中性灰”进去。这一步的作用,是通过为空白图层填充“中性灰”,建立一个可以“差值”计算的“中性灰”标杆图层。

第三步:鼠标点击选中刚刚填充的中性灰图层,点击上方的图层混合模式下拉框(默认是“正常”),选择“差值”。这一步的作用,是通过刚才新建并且填充的“中性灰”标杆图层,让电脑以“差值”这个命令,计算出照片当中每个像素与“中性灰”标杆图层对应像素之间的差值。此时,照片呈现出的奇怪颜色,就是照片当中每个像素与“中性灰”标杆图层对应像素之间的差值表现。但这时候只是显示每个像素的差值,要想精确揪出照片里“中性灰”的那个像素,需要借助下一步的“阈值”命令。

第四步:新建一个“阈值”调整层,此时,画面显示为全黑色(如下图所示)。这一步的作用,是通过“阈值”命令,精确找出照片里“中性灰”的那一个像素。

第五步:鼠标点击新建的“阈值”调整层,确保选中该图层;鼠标再点击“阈值”调整层的属性栏,将白色的三角滑块先拖到最左侧,此时整张照片到画面变为全白色(如下图所示)。再从最左侧缓慢向右慢慢拖动,此时,注意仔细观察照片,当照片中出现第一个黑色的像素时,停止拖动。这首先出现的第一个黑色像素,就是照片的“中性灰“像素。这一步的作用,是通过“阈值”命令,精确找出照片里“中性灰”的那一个像素。

第六步:此时,这个像素太细小了,不方便精准定位这个像素。将照片放大,不断的放大,放大到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像素的像素级别(语翔老师这里将照片放大到了4200%,如下图)。英文状态下,按键盘上的“i”键,此时鼠标变成“吸管“,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不动,将吸管点击这个像素。此时,这个被精准定位的取样像素,会显示一个类似于靶点的图案,就表示我们已成功精准锁定了“中性灰”的像素。需要说明的是,照片中会同时出现好几个黑色像素,表示它们的亮度级别都是相同的,在用吸管精准取样时,随意点击它们中的任意一个,都是可以的。

第七步:到此为止,我们已经通过”差值“和”阈值“,精确揪出了照片里“中性灰”的那个像素。“差值”和“阈值”的任务完成了,可以取消它们了。鼠标点击“阈值“调整层和下面“图层1”(中性灰图层)前面的眼睛,使这两个图层不显示,此时照片显示为原图的正常颜色状态。我们验证是否准确:点击菜单“窗口--信息”,将吸管鼠标悬浮于我们刚才精准取样的那个像素,我们可以在“信息”界面清楚无误的看到,这个像素点的数值正好是128,实现“中性灰“的精准定位。

第八步:鼠标双击下面的“曲线调整图层“,弹出曲线的属性界面,点击灰色按钮(在图像中取样以设置灰场),此时鼠标变成吸管,点击刚才精准取样的那个像素。此时,照片迅速进行了白平衡校正(偏色校正)。

英文状态下,按Ctrl+数字0键,使照片从放大状态恢复到原图状态。可以查看校正之后的显示效果:

到这里,已经通过精准定位“中性灰像素”进行了白平衡校正和色彩校正,网上绝大多数的教程到这一步基本就结束了。

但是,我们知道:确立一张照片的影调基准点,不仅仅是“灰场”(“中性灰像素”),还包括“黑场”和“白场”。

也就是说,上面的8个步骤,我们只是找到了“灰场”(“中性灰像素”),要想更加精准、更加完整的进行白平衡校正和色彩校正,还需要精准找到照片的“黑场”(“黑像素”)和“白场“(“白像素”)。

三、高级进阶:精准找到“黑场”和“白场”

第九步:精准定位黑场和白场。鼠标点击“阈值调整图层“前面的眼睛,确保激活并选中该图层(中性灰图层前面的眼睛不要激活),双击“阈值1”图层,弹出“阈值1”调整图层的属性界面,将白色的三角滑块拖动到最左侧,缓慢向右拖动,注意观察照片,出现的第一个黑色像素,就是“黑场”(如下图所示)。

此时,这个像素太细小了,不方便精准定位这个像素。将照片放大,不断的放大,放大到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像素的像素级别(语翔老师这里将照片放大到了4200%)。英文状态下,按键盘上的“i”键,此时鼠标变成“吸管“,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不动,将吸管点击这个像素。此时,这个被精准定位的取样像素,会显示一个类似于靶点的图案,就表示我们已成功精准锁定了“黑场”的像素。

英文状态下,按Ctrl+数字0键,使照片从放大状态恢复到原图状态。将白色的三角滑块拖动到最右侧,缓慢向左拖动,注意观察照片,出现的第一个白色像素,就是“白场”(如下图所示)。

同样,将照片放大到像素级别。英文状态下,按键盘上的“i”键,此时鼠标变成“吸管“,按住键盘上的Shift键不动,将吸管点击这个白色像素。此时,这个被精准定位的取样像素,会显示一个类似于靶点的图案,就表示我们已成功精准锁定了“白场”的像素。

第十步:进行“黑场”和“白场”校正。鼠标点击“阈值1”调整层前面的眼睛,使该图层不显示。鼠标选中下方的“曲线1”调整图层,双击该调整层,弹出“曲线“的属性界面:

鼠标选中曲线属性界面的“黑场”吸管,点击照片中的“黑场像素”(如下图所示)。注意,为确保精准点中该像素,一定要将照片放大到像素级别,再用吸管点击该像素,精准确定照片的黑场。

同样,鼠标选中曲线属性界面的“白场”吸管,点击照片中的“白场像素”(如下图所示)。注意,为确保精准点中该像素,一定要将照片放大到像素级别,再用吸管点击该像素,精准确定照片的白场。

经过“灰场“(中性灰)像素、“黑场”像素和“白场”像素的三维交叉、精准校正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照片得到了完整、全面、正确的白平衡校正和色彩校正(如下图所示)。

原图的人物面部和背部肤色偏红(如上图所示),经过“黑白灰三维一体校正“之后,人物面部和背部的肤色更为正常,而且同时还可以起到美白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四、步骤太繁琐?有没有更快的办法?

有些朋友看到上面总共十步的教程,可能心里发怵,觉得太繁琐了、太麻烦了。

其实,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简单。语翔老师是秉承一贯的风格,为了照顾部分基础不好的朋友,特意掰开了、揉碎了、细细的讲解,所以文字量大、显得繁琐。

熟能生巧。多练习几遍,逐渐熟悉之后,你就会发现,几十秒就可以操作完成。

尤其是第一步到第五步(一直到新建“阈值”调整层),都是可以录制一个动作的(后续语翔老师将会专门推出一期介绍如何录制动作的教程)。录制好动作之后,以后其它照片,就可以播放动作,几秒种完成前面5个步骤的操作,更加便捷高效。

五、如何移除定位的靶点?

在完成“灰场“、”黑场“和”白场“像素的精准定位并且进行校正之后,“灰场“、”黑场“和”白场“像素的定位靶点会继续保留,显得有点碍眼。

可以手动移除这些靶点:

英文状态下,先按“i”键,使鼠标变为吸管,再按住shift键,对着要移除的每个靶点,直接拖动到照片以外的区域,即可顺利移除。

六、一定要校色吗?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我觉得照片原来的色调就挺好看的,为什么一定要校色?

当然可以的,可以不用管它。

摄影艺术是多元化的、是发散的、自由的,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某张照片,正常情况下,我们或许会觉得偏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偏色本身代表一种美的表达、代表一种情绪,代表一种艺术倾向,不一定非得要进行校正,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