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篆书的典型代表《袁安碑》

书法为墨心 2024-09-05 02:45:23

東漢《袁安碑》,中国东汉碑刻。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立。

袁安碑 - 袁安碑 原石出土地点不详,1929年在河南偃师县城南辛家村发现,现藏河南省博物馆。碑高1.53米,宽约0.74米。篆书,共10行,满行16字,下截残损,每行各缺 1字,故现存行15字。碑中间有穿,位置较低。碑文内容简单,无赞颂铭辞,仅记袁安一生仕历,与《后汉书·袁安传》记载大致相同。袁安少学孟氏《易》,永平三年(公元60)二月以孝廉除郎中,自此步入仕途,官至司徒,永元四年三月卒。

碑发现较晚,锋颖如新,书法浑厚古茂,雄朴多姿,是汉代篆书的典型代表。

東漢《袁安碑》 跋

《汉司徒袁安碑》原文

东汉篆书碑刻。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92)立。碑石已残,每行末一字及碑额均已损佚,现存碑石高1.39米,宽0.73米,文共十行,满行存十五字,有穿在五六行之间、正当碑中。现藏河南省博物馆。此石原出土地不详,明万历间(1573~1619)被人移置河南偃师县辛村(城南三十里)村东牛王庙用作供案。因字在下面,无人知为碑刻。1929年初,庙改为辛村小学。次年夏,一小孩仰卧石案下乘凉,发现石上刻有字迹,村人任继斌遂以拓本行世。近时有翻刻本。有影印本行世。

同《袁安碑》相关的还有其子墓碑《袁敞碑》。《袁敞碑》刻于元初四年(117)。碑上下断缺,仅存十行七十余字。今藏辽宁省博物馆。二碑书法极相近,似出一人之手。《袁敞碑》,全称《汉司空袁敞碑》,1923年春,出土于洛阳。《袁敞碑》出土时因已断缺,初不知碑主是谁,立于何年。经马衡先生考证,始定为袁安之子袁敞的墓碑。袁安父子,《后汉书》均有传。据《后汉书·安帝纪》载,袁敞卒于元初四年四月,于是刻碑之年亦定(见马衡《凡将斋金石论稿“汉司空袁敞碑跋》)。二碑字体如出一手。马衡谓:“或因敞之葬,同时并立此碑(按指《袁安碑》),未可知也.”

汉代传世篆书碑刻为数甚少,著名的除《少室神道阙铭》、《开母庙石阙铭》和《祀三公山碑》之外,便是这两块碑了。《袁安碑》为近世所出篆书碑之最完整者,字字锋颖如新,界格完好可见。二碑篆书屑小篆,结体宽博,笔画较《泰山刻石》为细瘦,骨力劲拔而有弹性。运笔圆匀,所存之字笔画皆极清晰,为学篆者取法善本。

《袁安碑》释文依次如下

司徒公汝南女阳袁安召公。授《易》孟氏(学)。

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年 )

十一月庚午除给事谒者。五年四月乙(亥)---是否为亥待以后确切论断

迁东海阴平长。十年二月辛巳迁东平(任)

城令。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太)

守。十七年八月庚申徵 拜河南尹。(建 )

初八年六月丙申拜太仆。元和三年五(月)

丙子拜司空。四年六月己卯拜司徒。

孝和皇帝,加元服,诏公为宾。永元四年(三)

月癸丑薨。闰月庚午葬。

0 阅读:3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