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并没有离我们远去

红晓岩谈古论今 2024-10-21 11:12:37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进行朝鲜战争系列节目。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回顾了朝鲜战争的起因及其三年多的战争历程。毫无疑问,朝鲜战争的爆发有着斯大林的重大影响。当时的斯大林为了减轻苏联在东欧的压力,他决定在东亚挑起一场冲突,以此牵制、削弱美国的军事力量。而他选择的战场,正是二战后被南北分裂的朝鲜半岛。至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则是斯大林为执行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对此,最新证据是斯大林在1950年8月27日发给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领导人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的机密电文,在电文中,对于捷克斯洛伐克提出的“苏联为何没有在同年7月初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上对联合国军队派兵行使否决权”的问题,斯大林在电文中解释称,“这是为了帮助美国在安理会顺利获得多数赞成票”,“这使得美国深陷朝鲜半岛军事问题,且逐渐丧失军事威信和道德权威”。

随着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爆发,联合国军迅速介入,以美军为主力展开保卫韩国的作战。然而,在战争初期,装备苏式T-34坦克的朝鲜军队在武器装备上占据了明显优势。到1950年8月,联合国军的控制范围已经被压缩到韩国东南部的一小块区域——釜山周边。为了保卫这最后的阵地,联合国军在这里构筑起了釜山防御圈,与朝鲜军展开了一场惨烈而关键的生死搏杀。随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1950年9月实施了大胆的仁川登陆作战,这一战略举措直接切断了朝鲜军队的后方补给线,使其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全线崩溃。联合国军趁机发动反攻,并在1950年10月占领了朝鲜的大部分领土。

在这种形势下,新中国为了将战火抵御在国门之外,同时应朝鲜方面的求助,决定派遣大批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1950年11月,志愿军在清川江和长津湖地区与联合国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迫使联合国军进行全线撤退。到了1950年12月和1951年1月,志愿军先后光复了平壤和汉城(首尔),朝鲜战争局势再次发生了重大转折。

随着美第8集团军新任指挥官李奇微深入研究并破解了志愿军“星期攻势”的作战特点,联合国军逐渐找到应对志愿军大规模进攻的有效对策。1951年2月,联合国军在砥平里之战中取得了转折性胜利。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李奇微指挥联合国军展开一系列反击行动,将中朝联军逐步逼回了三八线以北。随后,中朝联军于1951年4月至5月召集了上百万兵力,发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庞大攻势,然而却遭遇了挫折。这次失败之后,战线趋于稳定,双方进入了相持阶段,朝鲜战争进入了持久战的局面。战场上的不利也让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同意与联合国军展开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开始,双方就停战问题展开了断断续续的谈判,这一过程持续了两年之久。最大的分歧点集中在战俘问题上,双方围绕如何处理战俘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导致停战协议迟迟未能达成。直到1953年7月27日,双方终于决定签署停战协定。然而,由于韩国总统李承晚对停战条件极为不满,韩国代表拒绝在协定上签字。此外,这份协定仅是由双方军队指挥官签署的军事停战协定,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正式终战条约。因此,理论上,朝鲜战争实际上至今仍未正式结束。

冲突不断的“非军事区”

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署后,双方在军事分界线两侧各自后退了2公里,形成了一条共计宽4公里、长达248公里的带状区域——这就是如今闻名世界的“朝鲜半岛非军事区”(DMZ)。

这一地区几乎没有居民,因为当时停战协定生效后,双方军队脱离接触,当地居民也被官方有序疏散。这条非军事区成为全球防守最严密的边界之一,是冷战时期持续至今的标志性产物,象征着南北双方持续的紧张对峙。自朝鲜战争停战以来,这片非军事区内的平民聚落仅存两处,分别是朝鲜的机井洞和韩国的台城洞。这两座村庄位于板门店附近,彼此相隔仅约2.22公里。尽管几十年过去了,今天到访这里的游客仍能感受到两国对峙所带来的紧张气氛。在台城洞,韩国村庄的居民过着严格监管下的生活,以突出韩国的现代化形象,而在对面的机井洞,朝鲜则竖立着巨大的国旗杆,以展示其国家力量:台城洞和机井洞的“旗杆之争”是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象征性表达。台城洞于1980年代率先竖立了一根98.4米的高旗杆,飘扬着韩国国旗。这一行动象征着韩国的存在与主权,然而不久后,朝鲜在机井洞竖立了一根更高的160米旗杆,以飘扬朝鲜国旗回应。这场“旗杆竞赛”充满了象征意义,表明双方在朝鲜战争停战后的对峙仍在持续,即使军事行动停止,心理战和象征性较量依然存在。停战协定签署后,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并未真正缓和。三八线两侧的韩国与朝鲜,依旧保持着高压对峙。双方不仅在军事上严阵以待,还通过喊话、广播、传单等方式进行心理战,互相施加压力。朝鲜与韩国在非军事区两侧继续部署大量军队,彼此虎视眈眈,局势始终紧绷。板门店的共同警备区(JSA)是非军事区内唯一一个朝韩双方军人直接对峙的区域,象征着双方在战场之外的持续较量。这里的紧张氛围尤为显著,因为双方士兵近在咫尺,面对面地守卫着各自的阵地。即便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朝韩间的对峙依然没有缓解,双方保持着一种“冷和平”状态。

到了1960年代后期,双方更是在非军事区发生了一系列冲突。1966年10月,金日成决定在非军事区升级军事行动,开启了长达三年的紧张对抗期。这一时期,朝鲜军与美韩联军在非军事区内外爆发了多次小规模冲突,导致了双方显著的人员伤亡。冲突中,有43名美军、299名韩军和397名朝鲜军人阵亡。金日成试图通过这些军事行动打乱韩国局势,甚至试图在韩国东海岸登陆并开展游击战,但这些行动遭到了韩国方面的迅速反击和歼灭。与此同时,1968年1月,美国的情报船普韦布洛号(USS Pueblo)在朝鲜东海岸元山附近被朝鲜俘获。事件导致一名美军船员死亡,82名船员被俘。美方船员在经过近一年的囚禁后被释放,此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朝美间的紧张关系。这段时期内的持续冲突,尤其是非军事区内的摩擦与挑衅行动,被称为“第二次朝鲜战争”。尽管规模远小于第一次朝鲜战争,但这些冲突标志着冷战时期朝韩间的持续对抗。直到1969年10月,这一系列冲突才逐渐平息下来。后来发生的青瓦台事件,是朝鲜渗透行动中最为震撼的一次。当时,31名朝鲜特种兵伪装成韩国军人,成功越过三八线,潜入韩国首都首尔。他们的目标是韩国总统李承晚的官邸——青瓦台,试图实施暗杀行动。这一高度危险的任务计划周密,行动隐秘,但在他们接近青瓦台时,被韩国警察识破。韩国军警立即展开了围捕行动,最终29名朝鲜特种兵在交火中被击毙,1人被捕,仅有1人成功逃回朝鲜。虽然未能达成暗杀目标,但这次行动让韩国社会陷入恐慌,显示了朝鲜特种部队的渗透能力。更加令人震惊的是,朝鲜特种兵在潜入过程中,曾向一辆载有平民的韩国公交车开火,导致68名无辜平民死亡。青瓦台事件极大地激化了朝韩之间的紧张局势,也凸显了双方在非军事区背后的对抗远不止于常规军力,而是渗透、特种作战和情报战的延续。这一事件至今仍是朝韩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插曲。

青瓦台事件后,韩国政府为了对等报复,启动了一个秘密计划,目的是刺杀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朴正熙总统命令在实尾岛(仁川以西)秘密训练一支由31人组成的特工部队。这些特工接受了极为严格和残酷的训练,目标是渗透到朝鲜境内实施暗杀。然而,随着朝鲜半岛局势在1969年后有所缓和,这个计划被取消。期间,已有7名特工因训练中的各种原因去世。1971年8月,由于任务取消,这批特工感到被政府抛弃,遂发动兵变,试图通过武力向韩国政府表达不满。然而,兵变最终被镇压,24名特工全部死亡,留下了一段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尽管在1972年7月,韩国与朝鲜发表了《南北共同声明》,承诺将在不依赖外部力量的前提下推动和平统一,但这并未阻止武力对抗和渗透行动的继续。1970年代,尽管非军事区内的正面冲突减少,但朝鲜的秘密行动仍在进行。1974年、1975年和1978年,美韩方面相继发现了朝鲜挖掘的三条穿越非军事区的地下渗透隧道。这些隧道旨在让朝鲜军队能够迅速渗透到韩国境内,显现了朝鲜军方的渗透策略。在探查第一条隧道时,美韩人员触发了朝鲜军队布设的诡雷,导致两名士兵死亡。1990年,朝鲜的第四条秘密渗透隧道在非军事区内再次被发现。美国和韩国情报部门估计,类似的隧道可能还有17条之多。这些隧道的存在表明,尽管朝鲜半岛看似进入了相对和平的状态,但朝鲜方面仍在积极准备可能的突袭和渗透行动。此外,1976年8月,非军事区内的共同警备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流血冲突,这就是著名的“板门店事件”。当时,美军士兵在共同警备区执行砍伐一棵阻挡视线的树木任务时,突然遭到了朝鲜军人的袭击。在冲突中,两名美军军官被朝鲜军用斧头杀害。这一事件使得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骤然升级。为了回应这起事件,美国和韩国军方迅速启动了一项名为“保罗·班扬行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美军调动了数千名士兵及大量坦克、战斗机和轰炸机,在多方威慑下,成功完成了树木的砍伐。尽管这次行动避免了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它显示了非军事区依然是充满潜在冲突的危险地带。

上图:朝鲜半岛非军事区示意图。本地图中表述了四处朝鲜秘密隧道的位置。朝鲜战争是直到今天仍在发生

在朝鲜战争停战后,尽管陆上的非军事区持续紧张,双方的对抗并没有局限于陆地。在海上,朝韩之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在西海的黄海一带。这里的北方界线(NLL)是韩国实际控制的海上边界,但朝鲜一直不承认这一边界,认为应该将其向南调整。这种争议为双方的海上对抗埋下了隐患。

1999年6月,第一次延坪岛海战爆发。朝鲜渔船在朝鲜海军护航下越过北方界线,进入延坪岛附近的韩国水域捕捞螃蟹。韩国海军对其进行了强力回击,击沉了朝鲜的一艘鱼雷艇,并导致朝鲜海军30人阵亡、70人受伤。韩国方面只有11名士兵受伤,战果显著。这场海战显示了韩国海军的压倒性优势,并引发了双方的紧张对峙。然而,三年后,类似的冲突再次发生。2002年6月,正值韩国联合日本共同举办世界杯之际,延坪岛海域再次爆发了海战,史称“第二次延坪岛海战”。在这次冲突中,朝韩双方再次激烈交火,尽管规模较小,但朝鲜海军再次遭到挫败,韩国方面取得胜利。朝鲜战争自1950年爆发以来,虽然在1953年通过停战协定实现了暂时的武力中止,但战争从未正式结束。这一未解的历史问题在过去数十年里始终影响着朝鲜半岛的局势。即使签署了停战协定,双方仍然在军事分界线上的对峙和小规模冲突不断延续。近年来,朝鲜的核武器发展更是给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地区带来了新的紧张局势。从2006年开始,朝鲜多次进行核试验,并逐渐宣称已经掌握了核武器技术。2018年4月,朝鲜宣布完成了核武器的兵器化,这意味着该国在核武器的实际使用能力上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这一进展无疑使朝鲜半岛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使得战争风险变得更加显眼。

此外,尽管停战协定签署后军事行动有所减缓,零星的交火和朝鲜军人投诚事件仍时有发生。双方在军事分界线上的小规模冲突、互相射击,甚至朝鲜士兵通过非军事区向南投诚的事件仍不断发生,这些事件表明朝鲜半岛仍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在此背景下,韩国前总统文在寅在2021年12月13日于澳大利亚表示,美国、中国、朝鲜方面已经原则上同意结束朝鲜战争。然而,由于朝鲜方面提出的一些要求,相关的谈判尚未正式启动。终结战争的谈判进展缓慢,国际社会对彻底结束这场理论上持续至今的战争仍然保持谨慎态度。在这一问题上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规模巨大的区域性危机,乃至全球危机。尽管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已经在1953年7月签署了,但实际上直到今天,我们仍然与这场理论上仍然没有结束的战争共同处在一个星球上。这场战争绝不仅仅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仍然在进行的事情。朝鲜战争,并没有离开我们远去。因朝鲜战争不仅影响了直接参战的韩国、朝鲜、中国和美国等国,也间接影响了全球的战略格局。对于这些国家和人民来说,朝鲜战争带来了长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后果。朝鲜半岛的分裂和对峙造成了巨大的民众伤痛,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而参战国家的领导人和普通民众,也因这场战争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近年来,朝鲜的核武器发展更使这一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一旦处理不当,朝鲜半岛局势可能升级为一场规模巨大的区域性危机,甚至引发全球危机。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朝鲜战争对各国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在全球范围内如何重塑了力量平衡。我们还会分析战争给中国、美国、苏联、朝鲜和韩国带来的得失,并讨论这场战争究竟谁是胜者,谁是败者。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为我们揭开朝鲜战争的复杂历史及其影响的全貌。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