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点信号,如果是孩子身上发出,可能娃是欺凌者,家长提高警觉

琦想妈妈 2022-02-24 21:06:31

天下的家长无不对自己的子女寄予厚望。因此,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背负“校园小霸王”的称号。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不仅代表着孩子的失败,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在孩子的教养上可能走错了几步。

燕姐的儿子在读小学6年级,有一次,燕姐发现儿子的衣服很脏,于是就问孩子怎么回事。

儿子说自已在学校门口和同学打架,自已打赢了,没吃亏。燕姐觉得同学之间打打闹闹是小事。没将此事放在心上。

但慢慢地,燕姐和老公注意到儿子身上有很多不对劲的地方。

比如,儿子的笔盒里经常出现一些没见过的笔,而且有些看上去挺高档的。问他笔哪来的?儿子却说是老师奖的。

还有,家里来了客人,儿子不像以前那样有礼貌。燕姐和老公嘀咕;孩子行为这么不对劲,是不是因为孩子进入青春期了。

直到学校打来电话,燕姐一家才知道儿子已经是学校里的小霸王了。

从燕姐儿子这件事来看,发现欺凌事件的欺凌者对于家长来说相对不容易,但如果孩子身上发出这些信号,家长要提高警觉。

孩子可能是欺凌者的信号

信号一:孩子卷入了肢体冲突或是语言争吵

孩子上学,我们家长不是千里眼,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除非学校告知或是其他孩子反馈,我们真的很难得知孩子在学校里是否和同学起了冲突。

尤其当孩子是冲突中占据优势的一方时,我们得到孩子主动的反馈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但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的衣物、随身物品或是其他方面与离开家时非常不同。

那么他在学校里参与了一场激烈的足球赛和他在学校里参与了一场激烈的打架斗殴的可能性都有。

就好像燕姐儿子一样,就是因为打架而导致衣服弄脏的。

信号二:孩子有不明来源的财物

尽管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现在孩子喜爱的零食的价格。

当然,如果你能准确说出孩子中间最流行的零食的单价,那你一定是个非常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

但我们还是可以观察到孩子自己购买了什么物品。

估算一下孩子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减去我们给他的零花钱,多出来的那部分很可能就是不明来源的财物了。有的时候这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孩子某一天突然拥有了一台游戏机,或是突然抱了一个足球回来,他们可能会告诉我们是同学借他玩的,但这不代表我们不应该对此提高警惕。

当然,也有时候不明来源的财物可能是没有实体的,比如孩子正在玩的网络游戏中使用的点卡或是其他要花费金钱(精力)来换取的虚拟物品。

还是那句话,家长虽然没法在这方面成为福尔摩斯,但是一旦发现相关线索,我们就不应置之不理。

信号三:孩子的朋友中有欺凌者

欺凌情境中往往不只有欺凌者与受害者,有时还有帮手、旁观者等角色。很多时候,帮手和旁观者其实就是欺凌者的朋友或支持者,而且他们的角色也非常容易转变成欺凌者。

因此,如果我们的孩子有欺凌者这样的朋友,那为了融入这个群体,或是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受害者,他们成为欺凌者的概率可能就会很高。

退一步讲,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与有欺凌行为的孩子成为朋友,这至少说明在欺凌这件事上他们是能够接受甚至是认同欺凌者的欺凌行为的。

当孩子是欺凌者时,家长怎么办?

第一:如何与孩子交流是关键

当得知自己的孩子当了小霸王,欺凌了其他同学后,我相信所有父母都会十分气恼的。

生气是难免的,我觉得此时如何与孩子交流才是关键。

此时,家长要做的是和孩子一同坐下来,用平静,安静的语气和孩子交流。不要一知道孩子是欺凌者。就来一顿打和骂。这样的事情更糟糕。

我们尽量做到不去评判孩子的选择、感受和行为。我们要做的是尽量搜集足够多的信息,这样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到孩子。

因为这样充满耐心的、和平的交谈将会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些信息;我是可以在此刻承认自己犯了错误的;爸爸妈妈希望在这时帮助我处理这个错误,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埋怨我。

有的孩子这时可能仍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什么伤害。

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他的欺凌行为可能真的是在“闹着玩”或者只是“无心的举动”。

这时,我们可以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讲给他听。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虽然在他看来是无心的行为,但已经对受害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第二:通过一些相关的惩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有时候是有必要进行一些惩罚的,这能够让孩子真正意识到欺凌行为的严重性。常见的惩罚是暂时将孩子的某些事物拿走或是取消某些特权,但我们要确保这些惩罚是与欺凌行为相关的。

打个比方,如果孩子用手机在班级的微信群里对其他同学进行网络欺凌,扣减他每个月的零花钱的效果就远不如拿走他的手机让他暂时不能使用的效果好。记得要将这些惩罚加上一个期限,否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第三:带着孩子给受害者道歉

实际上,家长也有必要因孩子的欺凌行为向受害者甚至受害者的父母道歉或做进一步的解释,我们应该做好这样的准备。

这件事情并不容易,但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家长应该承担的义务。当然,这件事绝对不应该只是家长的事。

我们要和孩子共同讨论甚至共同去执行,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道歉当然很重要,以此为契机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同样重要。

在准备做这件事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和孩子讨论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明白我们要为什么要为自己的欺凌行为负责任。

结语:我们当父母的,孩子被欺凌或是欺凌者,我们都不愿意看到,希望校园欺凌远离我们。

0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