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泉馨:帮助阎锡山打内战的原日军独立步兵第14旅团长

雁山评过去 2024-11-18 07:52:40

日本战败投降后,在阎锡山的威逼利诱之下,驻屯在山西的日军第一军所属官兵,曾有1万多人被其留用,以帮助阎锡山打内战,其中涉及到澄田赉四郎、山田道武、三浦三郎、元泉馨、河本大作等日军侵华将领,山西女作家孔繁芝创作的《残留》,就真实地再现了这段史实,其中原日军独立步兵第14旅团长元泉馨少将,曾化名为元全福,在“晋中战役”中,被徐向前率领的部队聚歼,元泉馨也因兵败自杀。

《残留》

元泉馨(1893—1948)是日本爱媛县人,出生于1893年5月11日,曾就读于横滨第一中学校,1915年5月25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7期骑兵科,与高桥坦、佐久间亮三、芳仲和太郎、绫部橘树、四手井纲正、楠山秀吉、朝野寅四郎、辰巳荣一、栗栖猛夫、布上照一、久野村桃代、谏山春树、佐佐真之助、石田荣熊、井桁敬治、纳见敏郎、村田孝生、石川浩三郎、内田银之助、坪岛文雄、小堀金城等人同学,毕业后被分配至第十一师团骑兵第11联队服役,当年12月25日晋升骑兵少尉。

1923年12月26日,元泉馨又考入了日本陆军大学校第38期,与贺阳宫恒宪王、岩畔豪雄、吉田喜八郎、高桥坦、秋永力、山冈道武、渡左近、武田寿、朝野寅四郎、石野芳男、田坂专一、鹈泽尚信、峰木十一郎、木村松治郎、专田盛寿、若松只一、后藤光藏等人同学,并于1926年12月7日毕业,又被调回到第十一师团,翌年3月起,在骑兵第11联队担任中队长,此后又被调任陆军士官学校教官。

元泉馨

1931年8月1日,元泉馨晋升骑兵少佐,被调任近卫师团司令部参谋,辅佐时任师团长冈本连一郎中将,参谋长周山满藏大佐,1932年12月又被转任陆军骑兵学校教官,其时校长为宇佐美兴屋少将,元泉馨在任内于1936年3月1日晋升骑兵中佐,同年8月1日,又调任陆军士官学校附,其时校长为山田乙三中将。

1937年3月9日,元泉馨被调到日本关东军,出任骑兵第3旅团骑兵第23联队附,此时的骑兵第3旅团在黑龙江佳木斯驻屯,该旅团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入侵中国东北的,由于骑兵旅团建制短小精悍且机动性强,非常适合在东北平原快速机动作战,在中国东北黑土地上攻城掠地,犯下了许多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日军骑兵进山讨伐抗联

1938年9月10日,元泉馨被转任骑兵第118大队长,该番号和隶属情况不详,任内于1939年3月9日晋升骑兵大佐,同年9月6日被调回日本,出任第十四师团留守师团司令部附,此时第十四师团也刚从中国被调回日本进行战后休整。

1939年10月6日,元泉馨又被调到日本关东军,出任第二十四师团搜索第24联队长,该师团是10月6日在黑龙江哈尔滨编成的,师团长为黑岩义胜中将,步兵团长为堤不夹贵少将,参谋长为青津喜久太郎中佐,下辖步兵第22联队、步兵第32联队和步兵第89联队,这3个步兵联队都是从4联队制师团中抽调的,第二十四师团编组完成之后,被编入日本关东军第五军作战序列,被部署在牡丹江东安(密山)、林口、鸡西一带,担任对苏联的警备与作战任务,期间修筑了大量的要塞工事,并经常讨伐当地的抗日武装。

日本关东军

1940年8月15日,元泉馨被调到中国派遣军,接替伊藤忍出任第十七师团参谋长,辅佐师团长平林盛人中将,该师团下辖步兵第53联队、步兵第54联队和步兵第81联队及野炮兵第23联队、工兵第17联队、辎重兵第17联队、通信队、兵器勤务队、野战医院、病马厂等,另外还配备了装甲车第17中队,当时驻屯在苏州地区,隶属于日军第十三军作战序列。

元泉馨到任之后,经常辅佐平林盛人率领第十七师团在江南、江北等地进行清乡扫荡作战,1941年4月被划入日军第十二军作战序列,曾在江苏和山东交界的地方进行扫荡作战,直到1942年1月归建日军第十三军作战序列,并被部署在徐州地区担任警备任务。

1942年8月1日,元泉馨被调任日本关东军总司令部附,并出任伪满洲国新京陆军军官学校军事顾问,与时任校长山田铁二郎中将是同日赴任的,任内于1943年8月2日晋升陆军少将,该校是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为样板,于1939年春在新京(今长春)创设的,分设文、武两个系统,文官系统各科配备教授授课;武官系统设学生队,下设各兵种教官,学生编为连级单位进行管理。

元泉馨

该校学制为四年制,前两年为预科,后两年入本科,预科毕业后不发毕业证书,按兵种分派到伪满洲国各部队实习半年,然后再返回学校入读本科,毕业后再到部队实习半年,方能成为正式军官。

该校存世仅六年半,共招收了七期学生,学生总数为3297人,其中200人为日本学生,朝鲜学生有48人,韩国前总统朴正熙就是其中之一,该军校使用的教材、教法和校内生活管理,全部搬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而且是使用日语授课。

伪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1945年3月1日,元泉馨被调到华北方面军,接替吉川喜芳少将出任独立步兵第14旅团长,该旅团是于1944年3月5日在山西潞安(今长治)编成的,下辖4个独立步兵大队,具体番号为独立步兵第243大队、独立步兵第244大队、独立步兵第245大队和独立步兵第246大队,不含炮兵部队,直接被部署在潞安沁县担任警备任务,隶属于日军第一军作战序列。

日军占领下的县城

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的第二天,日军第一军就派代表与阎锡山的代表接洽,双方秘密订立了《妥订事项》,主要内容:一是日军仍在原地驻防等候命令,勿将防区交给共产党军队。二是如果共产党派大军接收太原,由日、阎双方共同堵击,日军负主要责任。

不久,日军第一军奉命向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缴械投降,该军司令官澄田赉四郎和参谋长山冈道武多次与阎锡山接触洽降,1945年9月13日11时,在日军第一军司令部大楼三楼会议室,澄田赉四郎与山冈道武等人,向坐在受降席上的阎锡山和其参谋长郭宗汾呈献了指挥刀和军旗,以示向中国军方受降代表缴械投降。

日军第一军司令部

此后,日军第一军官兵陆续被遣返回国,而阎锡山为了壮大自己实力和打内战的需求,有意留存一部分日本军人,而投降后的日军官兵,都急于回国与家人团聚,并不愿意留在中国继续打仗,但在阎锡山的威逼和利诱之下,已经是阶下囚的澄田赉四郎和山冈道武,不得不征求麾下将佐级军官的意见,结果仅有元泉馨等少数将领积极响应。

而阎锡山也对“残留”日军官兵开出了优厚的待遇,全部给予军官待遇,并赦免在华所犯一切罪行,否则将作为战犯进行羁押和审判,最终“残留”日军达1.5万余人,成为阎锡山麾下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其名称先后有:“特务团”、“铁路(公路)修复部队”、“山西保安总司令部”、“山西野战军司令部”,直到1947年6月被改编为正规军编制,被称为“暂编独立第十总队”,1948年3月又改称“太原绥靖公署教导总队”。

残留日军头目

1948年7月16日,已经化名为“元全福”的元泉馨,在帮助阎锡山在打内战时,其所部被徐向前将军率领的部队聚歼,元泉馨在作战中身负重伤,最终只能选择自己开枪自杀,但也有另一说法,是他自己请求其参谋开枪将其打死的。

元泉馨曾获一枚功四级金鵄勋章,年长他5岁的哥哥元泉威曾是一名日本海军少将。

0 阅读: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