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以及其他任何的运动,核心,就在于学习发力。要么就是更快,要么是更强,要么是更准,核心都在于掌握发力的规律。
力量在身体内运行,从一块肌肉传递到另一块肌肉,有浪费力量的路线,也有最佳路线。我的理解,要充分的传递力量,必须循经络的线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少林功夫)。但是要具体使身体习惯循经络的线路发力,却不是说一下这么容易。这篇帖子,就是要跟大家阐述如何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改变身体运动的坏习惯,适应最佳的发力路线。
先讲这篇帖子的规则,大家在看的时候,最好一边看一边做实验,看看自己的运动习惯,与我所讲的有什么不同,这样才能理解。要用语言表述动作,是比较困难的事,我尽量表述,大家尽量理解。
从一个简单的动作讲起,比如走路,一般人大都习惯用脚掌走路,而拳击的训练方式,更是极端的强调脚掌站立和跳跃。而这种运动习惯,就是我为什么鄙视拳击的原因。常人运动的习惯,是以脚掌着地,前进或者后退,都以脚掌发力。我们且先做个实验。大家手提重物直立,先以脚尖站立,再至脚掌,再到脚心,最后到脚跟着地,脚尖抬起,这整个的过程中,是哪里最舒服?
一般而言,人以脚心受力,最为舒服,全身力道可以贯通,各位只要稍做实验就可以理解。基本上武术中的桩法以及各种马步训练,都是在训练武者以脚心受力的习惯,当然有若干特殊的情况,不以脚心受力,那是因为要发出一些很特殊的力道,不需在这里讨论。
以脚心受力,与以脚掌或脚跟受力的区别在哪里?
各位只需要稍微加重一些手中的重物,然后前后摇摆,就可以体会。以脚掌受力者,必定前冲,以脚跟受力者,必定后仰。最佳的站立的力道,大概是从脚心,绕过小腿外侧,从大腿内侧而上直达胸前,与手臂的发力起点相合。
各位可以尝试以脚心受力,再来打拳,看看是否还有拳头不是控制的感觉。在这里插一句,拳头不受控制,是很多初学者的苦恼,感觉拳头在打出去之后,就与脚步分离了,一般的解释是缺乏腰马的训练,其实训练腰马的结果,就是习惯以脚心受力,如此而已。
以脚掌受力,不能抗牵力;以脚跟受力,不能抗推力,只有以脚心受力,才能站得稳稳当当,这个道理其实很明显,但是大家可以对照自己,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大概有超过一半的人,习惯以脚掌受力,剩下的基本上就习惯站脚跟,所以大多数人走得时间上就会脚痛,因为不能合理的将重量分布到脚上。
然后再来讲脚趾。我可以这样讲,对大多数人来说,脚趾在行动中是累赘,一点作用也不能发挥。大家可以拿着重物做做原地跳跃,看看自己在提脚跟之后,到了哪里就已经起跳,是不是只到脚掌就已经起跳,有没有用到脚趾的力量。
人既然生了这10根脚指头,那么这脚指头,就必然有它的用处,这个道理其实一点就明,在前进时,脚趾做个爬的动作,当然可以增加前进的速度和力量,在后退和跳跃时,脚趾做个推的动作,当然也可以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很可惜,除了少数的跑跳运动员以及武者,还有个别的比较有天资的人,我几乎发现不了大家有意使用自己脚趾的情况。
因此武术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跑步和桩马的训练,等到大家已经可以习惯以脚心受力,站得四平八稳,同时脚趾也有了用处,速度自然有了提高,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训练。
整只脚用力,应该怎么用?感受一下就知道,就是用脚心受力。这样才能最好的保持身体的平衡,分配身体的重量。脚受力,虽然每块肌肉承受的力的方向不同,但必然有一个力的合力点,这个点最好是在脚心。大家手上提提重物做个实验就可以知道。其实无论是用脚掌还是脚心受力,都是整只脚在用力,问题是怎么调整这个合力的交点。
至于脚趾的用处,那就太大了。各位有心,手提重物做个实验,使用脚趾跳跃与不使用,以及用脚趾扣地与不扣地,根本就是两码事。只不过未经训练的人,不习惯脚趾发力而已。
上面讲到大家不习惯以脚心受力与使用脚趾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大多数的人不按最适合发力的方式走路,而是以各种千奇百怪的方式行走,然后抛弃脚趾的使用。我未在农村生长,见的农民也不多,不过我观察到的农民,倒是很实在的在用脚心受力行走,用脚趾抓地,也是规规矩矩。不过这样走路,每一步都很实在,不能蹦跳花俏,可能这也是城市人不会走路的原因之一吧。各位如果真有心学武,请从改变自己的行走习惯开始。欢迎关注传统武学公众平台!
然后再讲看,这里也要作个实验,请大家看着镜中的自己,想象自己要伸出左手,不需要真的伸出去,想象就行,然后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感受一下,自己在用哪只眼睛看着镜中的自己。
一般而言,如果要出左手,就会很习惯的用左眼来看,要出右手,就会自然的用右眼来看。这个实验其实很多配过眼镜或学过医的人都知道结论:人一般只习惯用一只眼睛看物,就是所谓常用眼。在运动的时候,基本上想出哪边的手,就会用哪边的眼,放弃另外一只眼的使用。在格斗的时候,就会造成看不到对方某一边的攻击,或者无法判断距离的后果。因此武术训练的第二步,是训练自己能看,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用两只眼睛看东西。
在这里补充一下生理学知识。人眼能够判断距离,是因为两眼视界重合的结果,对两眼重合的焦距进行分析判断,人脑就可以得出距离多少的结论。但是很不幸,人并不是天生习惯两只眼睛一起看东西的。
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是极难克服的恶习。特别是在自己动手动脚的时候,往往都是用那边的手脚,就用那边的眼睛。在防守的时候,被别人的哪边拳脚进攻,就只用哪边的眼睛看。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有心一点,就可以发觉。
倘若一个人天分奇高,没有所谓常用眼的问题,看运动的物体,很自然就会用两只眼,那么你不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不过很难堪的事情是,我天资愚钝,即使看近处运动的物体,也会只用一个眼睛看,所以判断距离的能力天生很差,必须要通过些训练来弥补。两只眼睛一起看,形成夹角,才能准确的判断距离。我个人天生没有这种习惯,只能被迫改变自己看东西的习惯。我的方法是看球。将钢球悬挂,正对眼睛摇晃,盯着看,一直看到不再有钢球成线的感觉。在任何时候看过去,钢球都是球,而不是线。这种训练还不敢间断,隔三岔五就要来练一练。根据我个人的观察,看运动的物体,天生就会用两只眼睛来判断距离的人,好象也不太多。
哦对了补充一句,以脚心受力,是保持平衡的一种方法,也是发拳力的基础,当然譬如是要逃命了,拼命奔跑的时候,那肯定是将脚背蹦住,以脚掌受力,不过这不是我在这里阐述的范围了。
武术早期的训练,就是这种惯用眼的情况,必须克服.两只眼都要起到同样的作用。其实不光眼睛,手脚都有同样的惯用边的问题,只是手脚的问题,大家可以自己感觉到,可以自己注意加强训练予以克服,但是眼睛的惯用问题,大家比较难体会,也不是很知道克服的办法,所以我在这里加以强调。仅此而已。
人可以站得稳、看得准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定力。就是不怕输,不恐惧,心里安静的本事。
这个本事一个人怎么练,我还没找到办法。找人用石头砸是个好办法,不过非得两个人才能练,而且也很伤。跳蹦极可以练胆量,但是达不到心里安静的效果。有胆量是不够的,更重量的是要安静,要真的去看。譬如有很多人明白在对方前脚虚挂的情况下,就没必要去撩人家的前脚,但是一开始格斗,就不由自主的去撩,因为他心里虽然不恐惧,但是却不安静,没有去观察,没有去理解。这种情况,就叫做“看到,但没发现”。
不过换个角度想一想,武术本来就是格斗的技巧,当然要从格斗中学习,因此当然要两个人一起练。因此这一步,就必须要对练。只防守,让对方进攻,然后换个角色,只进攻,让对方防守。不需要攻防得很好,只需要体会攻守之间的安静的心态。去发现对方的动作。我比较常用的测试方法,是在对战时,故意将手指藏在身后,从身体的另一边露出来摇晃,看看对方能不能发现。
基本上一个人站得稳,看得准,而且看得到之后,就是全身协调发力的训练。这个训练,我比较推崇的方法,是爬绳。越软的绳子越好,手只起固定身体的作用,用脚往上爬。
爬软绳的关键,在于不用手的拉力,只以手固定位置,用腿脚往上爬。练者可以用大腿交叠夹住绳子,也可以用小腿,强人可以只用脚夹住绳子。由于绳子软,要往上爬,必然的动作就是身体拉成一张弓形,而绳子就如同弓弦被拉直。这种将身体拉成弓的动作,要求力从腿部一直贯穿到手部,术语也有叫腰弓的,是可以受用终身的本事。实际中的用途,是在实战中,可以非常协调的将力量从腿步一直传送到手部,而且由于弓的作用,出拳犹如离弦之箭,可以大大的增加出拳的速度。
我的理解,人体不能协调,绝大多数的原因在于身体在不适当的时机,将力量传去了不必要的肌肉,做了多余动作。譬如我单脚跳动,必然要用另一只脚的摆动来保持平衡。在这种情况,我如何正确的将全身的力量分布在承重脚上,并保持另一只脚摆动的频率,就是我是否能够保持平衡的关键。详细来说,我抬起左脚,用右脚来跳,那么在右脚起跳的同时,我的左脚也必然会有抬起的动作。这个道理太过常识化,恐怕会被人笑我罗嗦呵呵。不过从这个道理入手,出拳就必定拧腰沉肩的道理,也应该可以为大家理解了。
不过说来容易做来难,已经是行家的朋友,大可认为以全身为整体发力很简单。但在常人而言,却是千难万难。常人一出拳,必定腰马全失,拳头仿佛要与身体分离,看来好象很猛,其实能发不能收,犯了功夫的大忌,正是因为常人不能懂得协调身体的发力。
因此我将训练协调性,放在了武术训练的第三位。站得稳、看得准、看得到,还要能发得出、收得回。爬绳的方法之所以我觉得特别好,是因为在软绳上,不以手拉,就必须要协调手与脚的力量,就必然训练腰弓。这种强迫式的训练方法,一开始会让练者感觉根本无从开爬,挂在绳上,犹如大笨熊一般,一夹住绳子,身体就不停的打转,从绳上下来,全身都痛。不过我衷心的希望,有可能的朋友,都去试试爬绳,这个方法,比什么跳绳之类的训练,还是要强上那么一点的。
在手脚的力量贯通之后,腰马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身体的协调已经没有问题之后,可以回过头来,看看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以及预防的方法。
除了人为的因素外,有些朋友在自己运动的时候,也会有些损伤发生。譬如腰肌劳损,这个几乎是所有运动员的顽疾。发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千篇一律,都是腿力发到腰之后,没有很好的继续向上传递。大家站起来,稍微俯下身,做个往前冲的动作试试。在起跑的那一瞬间,有没有腰部向后发弓的动作?如果有,那么很好,如果没有,那么恭喜,您很快将迈入腰肌劳损的那一族。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这个腰部反弓的动作简单。根据我的观察,几乎全部的女同胞没有这个运动习惯,而男同胞里面,呵呵,有类似习惯的也不多。
再举一个例子,还是讲走路。超过9成的人,走路的时候,只习惯以一只脚发力,另一脚是被拖着走。各位可以慢慢走,体会一下。在跳远的时候,这个表现更明显,一只脚起跳之后,另一只脚基本上都是被拖起来的。这个被拖着走的后果,比腰肌劳损更严重。由于被拖着走,力从脚而上,到膝盖附近的位置就停止了,长此而往,对膝关节将造成巨大的伤害。喜欢跑步的人,尤其要注意,在跑动的时候,必须要两只脚都发力弹起。很多朋友经常抱怨自己在运动之后,膝关节反而更加痛。你不让它好好发力,当然会痛。中医里面所说的通则不痛,除了经络血气之类的理解之外,用我们现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解说,就是发力不正确,力量不能通过。
扯了这几句之后,再回过头到武术上,讲述怎么样训练看空和打空。换些容易理解的字眼,就是发现对方没有很好防守的部位,然后攻进去。
扯了这几句之后,再回过头到武术上,讲述为什么要训练柔韧性。
人的身体,只能做很有限的动作,发很有限的力量。举例:将手平放在眼前,将肘的位置固定后上下摇晃手臂,上下发力的距离都很难超过45度,超过45度之后,纯粹是惯性的带动,无法发力。如果有人可以在超过45度的情况下发力,就可以防守更大的区域,阻止对方更多的进攻。因此所谓柔韧性的训练,绝不是拉拉脚筋这种东西,而是全身性的训练,让身体可以在更大更广的角度上发力。
真是不好意思,突然要出去办事,我回头再来写。
呵呵能够看到有一个人看到我的帖子,改变走路的习惯,理解到脚心受力的好处,我已经非常高兴了。我的帖子,如果有人觉得有用,想发到其他地方,都可以整理之后发到其他地方去,没有任何问题。
腰痛,大部分的原因是腰部传递力的习惯不好,原理很简单,但是情况太复杂,不太情况你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不过除了爬绳之外,我这里倒是有个学习腰部发力的简单办法,就是挂在单杠上晃腰。一般的晃法是晃脚,让脚在空中打旋,不能这样,要用腰,手脚保持在一条线上,晃动腰,像个纺锤一样。这个方法可以比较好的学习发挥腰力。
再来讲如何学习柔韧性。我个人十分不提倡劈腿,这个没有多大的意义。在格斗中使用腿的机会本来就比较小,需要使用到高踢的机会更少,踢头部的腿法,除非是为了炫耀,不然我没发现什么实用性。倒是加强手臂、肩和脊椎的柔韧性,不为人重视,却更有实用性。譬如,将手臂直在身前,一般人只习惯向内发力,不过不好意思,任何武术的训练方法,都要求你能够做到向外发力。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柔韧性训练:比常人在更大的角度上能够发力。训练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多做牵引拉伸的动作。我举个例子,双杠曲臂动作,一般人都习惯手指向外来做,那不妨试试把手指向内来做(有一定身体素质才好去试,没有的别强求)可以很有效的加强前臂和肩部的柔韧性。
在训练了柔韧性之后,再来看打空。
打空门是武术根本性的道理。防守,就是守空。攻击,就是打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问题是,怎么认识到自己的空门和别人空门在哪里?譬如一个人采用右手护前胸,左手在耳侧的方式,空门体现在哪里?一般的理解是这个人的右上、左下的部位。常人的攻击,也是选择这些地方直接发动攻击。这个方式没错。不过一般人的问题,就在一出手之后,就不再变了。譬如按上面提到的情势,去攻击对方右边头部,就不理睬对方的右手会随势抬起的情况了。这种情况,就是为什么常人打架打得很难看,往往会手脚纠缠不清的原因。
因此训练打空的基础,就是要学会在运动中看。我举个例子来证明很多人不习惯在运动中看东西。在跳远的时候,有多少人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自己将要落脚的那块沙地?一般的情况是,只要起跳了,即使眼睛睁开着,也不将注意力放眼睛上了,整个人就听天由命了。在快速跑动的时候,容易撞到东西,难以控制身体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安静的时候相比,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去看东西。
运动中的空门,就是指人在做出某个动作之后,不可能即时改变动作,而出现的破绽。道理很简单。人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不可能同时既向左又向右,既向上又向下。所以不怕敌动,就怕敌不为我所动。只要敌能动起来,那就可以有破绽。所以敌防上就可以打下,防左就可以打右。如此而已。说来简单,要领会和施用,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的。
进行一个小总结,上面大致有了三个练法:以脚心受力的桩功,双眼聚焦的看功,以及协调全身力量的腰功。
心态的问题,只能在实践中解决。柔韧性的问题,不需要多提。那么讲到现在,关于基本功的部分,已经讲完了。再下来的部分,主要是针对格斗中的一些坏习惯,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更加希望能有人提问和反驳,在交流中才能提高。
最为我个人所反感(也是我对李小龙不抱好感的原因,仅个人观点不带表嵩山少林寺),就是在格斗中跳来跳去的习惯。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人体只要做出一个动作,就必然会露出相反方向的空门,动起来的空门。譬如向前跳,就限制了后退和左右晃动,其他方向的跳动同理。
我不能理解是,为什么非要在格斗中将对手当成傻子和弱者。人在前后跳动的时候,不能左右移动,在前跳的时候,如果别人强力直踹,你能有什么办法防守?在左右跳动的时候,无法前进后退,在你左跳的时候,别人强拳横扫你左脸,你凭什么防守?为什么非要将这种运动中的空门让给别人?
在电影中,闷闷的压近对手,一两个攻守交换之后,就打完了,的确不太好看,于是从李小龙开始,武术被拍得越来越好看。拳击比赛中为了抢点数用的双脚同时离地,重心基本压在身体中线的跳跃步伐,就这样被龙哥搬到电影中的残酷格斗中,最后居然还为广大武术爱好者视为教规。简直是个国际玩笑。
至于八卦游身的那一类步伐,也是不停的走动,不过那与拳击的步伐是两回事。在国术的步伐中,强调的是不断的转换身体重心,让人无可捉摸自己将如何发力。所以练习这一类步伐的高手,可以在大铁锅沿上跳舞而锅不倾,是因为他们转换身体重心的速度实在太快。与拳击相比较,根本不是一回事。
在这一节本来要讲述阴阳力的,不过刚看了一个朋友发的信息,对国术与泰拳的优劣提出了强烈的质问,大体的意思是自上世纪以来,泰拳对国术的结果,基本上是以国术败北而告终。这里不妨先放下先前的题目,讲述一下武术的另外一个最容易被人忽视,也的确已经被人忽视的问题:锤炼筋骨。
武术之为格斗术,除了能打到人之外,在另一方面,还是要学习被人打的本事,增强抗击打能力。任何门派,概莫能外。
我刚开始学习的方法,是以柳木棒,在身体关节、肌腱以及肌肉中点等处,反复敲击(后来学习了经络知识才知道,这些地方都是穴位)。击打的力度和时间,都有些讲究,打完了之后,还不能马上洗澡,还要先练功活血之后,再休息半天才行。至于为什么如此,我还不是很能理解。譬如为什么要以柳木棒而不是其他的木棒,我只能估计是柳木有一种特殊的韧性,刚好适合身体的强度。不过无论如何,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总之它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抗击打能力。
不过有件事我一直想不通的,就是为什么现在武术的各门各派,都已经绝口不提锤炼筋骨的事情。倘若翻查历史,也不见有各门派的锤筋炼骨术被禁止或销毁的记载。总之,大概是从上世纪前半期开始,武术突然就不讲究锤炼筋骨了,只讲究个拳架的训练。就好象是学了打人,就不用学被打一样。这个过程,甚至在新旧派的武侠小说都有反映。旧派的小说家,譬如还珠楼主,小说中往往都有主人公历尽艰难,锤炼筋骨,终于有所成就的描写,而到了新派,突然之间,主人公可以在一夜之间,通过吃某种东西,练某种神功,而成就绝代高人。这个过程非常耐人寻味。
日本空手道和泰国泰拳,在当今社会,之所以被称为最具实战性的功夫,是因为它们从一开始,就讲究筋骨锤炼。他们的方法,比较我的方法,我只能自叹一句不可思议。以身体反复撞击硬物,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超强的抗击打能力,不过年纪大了,估计会得风湿,呵呵。拥有超强的抗击打能力的高手,和一个只学习拳架,不学习被打的高手对抗,不用说都可以理解谁会赢。
不过按我现在的理解,在当今社会,学习武术,已经没什么必要锤炼筋骨。最好的武器,当然是枪。而武术,已经只是强身健体,健康心智的手段而已。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地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