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15日,东野攻克锦州以后,“101”下定决心围歼在辽西走廊的廖耀湘兵团,并下令给执行围困长春任务的6纵,要求6纵火速南下,堵截廖耀湘回沈阳的路。
可颇有些意外的是,6纵走到半路上的时候,突然“失联”了!
一贯沉稳的“101”此刻也坐不住了:“这个黄永胜,简直是乱弹琴嘛,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呢?要是让廖耀湘跑了,一定要严加处理!”
黄永胜率领的6纵,是东野最早成立的五个纵队之一,在所有部队中,也被称为是“两头冒尖”的部队。
什么叫“两头冒尖”呢?这四个字有褒有贬,六纵能打仗时不假,但显然这支部队也有自己的脾气和个性。
六纵是由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和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组成的,下辖三个师,即16师、17师、18师。
总的来看6纵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且老兵众多,战功赫赫,强强联手打起仗来自然应该是战果辉煌才对。
可6纵从成立那天开始,战绩便始终不佳。
1947年2月的二下江南中,6纵在两个炮兵团的协作下发起了德惠战役,当时防守德惠的是国民党军新一军第50团。
本来应该是占据优势的一战,可结果却打成了僵局。
事后总结经验,德惠战斗之所以失利,一方面是因为低估了敌军的实力,另外一个方面6纵自身存在问题,战前未能很好的集中部队猛攻一点,步炮协同不佳。
德惠一战,6纵伤亡巨大,加上援军来袭,无奈只能撤退。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小故事这里值得一提。
6纵16师的前身三师7旅刚开赴东北时,就是东总“101”直辖的部队,这支部队很勇猛,能打仗,自然是没话说,但也有个很大的问题,即不仅对敌人凶,对自己人也凶,对老百姓也很凶,以致于常出现违反纪律的事儿。
一次,7旅与东北局机关进行篮球比赛,期间7旅的战士犯规,还特别不服裁判,双方打起架来,时任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高岗上去劝架,结果也挨了两巴掌。
挨了打的高岗在现场高喊:
“我是你们的副政委!”
7旅的战士丝毫不买账:
“打的就是你这个副政委。”
事后,这几名动手的7旅战士都被押送到了东北局,高岗倒是很大度,一挥手说了一句:
“放了吧,这些兵连我都敢打的,打起仗来肯定是好样的。”
对于部队而言,能打仗固然是好事儿,但以下级对抗上级,还是一如此蛮横无理的办法,并不利于在战场上发挥。
6纵成立之初,第一任司令员是陈光,总的来看,黄永胜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因此6纵很难发挥,而陈光干的时间不长,只有3个月,后来换了洪学智,洪学智原来是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对于最桀骜不驯的16师,能够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也是在洪学智手中时,给6纵立了规矩,使得6纵上下才真正成了铁板一块,而且也是在洪学智手中,6纵完全实现了正规化,为后来打大仗奠定了基础。
1948年3月,洪学智调离6纵,“101”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黄永胜。
在“101”的心目中,洪学智更长于后勤,他对6纵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干部教育方面,而随着东北战场局势变化,面对接下来即将打大仗的可能,洪学智就不大适合在一线指挥位置上,而黄永胜则不同,他更长于军事指挥,因此在大战来临之前,最适合放在一线部队。
“101”不仅调了黄永胜出任6纵司令员,还调了李作鹏出任了6纵副司令员兼16师师长。
李作鹏赴任之前,“101”首长还特意同他谈话:
“16师是个主力师,是从井冈山下来的,原红1军团的老基础,到东北后打了不少胜仗,但也有些仗打得不怎么好,伤亡也很大,战绩不够理想,不如1师、5师那样打得出色。”
显然,“101”调他们两人到6纵,目的就是要加强部队的指挥,为后续打大仗埋伏笔。
辽沈战役初期,6纵被安排沈阳与长春之间,一方面是准备消灭从长春突围的敌人,另外一方面则是监视沈阳。
锦州解放后,东野下定决心要歼灭在辽西的廖耀湘兵团,6纵南下负责切断廖兵团回沈阳的路,黄永胜当时接到电文后,只是回了一句,就没有了下文。
据秘书后来回忆,在“101”身边工作那么多年,第一次见他发这么大的火。
黄永胜是一员战将,他在接到电文的时候,就立马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很关键,他下令给所部两个师轻装前行(6纵17师作为攻坚部队,被抽调去打锦州),强行军,不惜一切代价赶往作战地点,为了节省时间,黄永胜甚至没考虑架设电台。
10月26日凌晨,6纵飞奔到了厉家窝棚一带,与廖耀湘兵团接触,黄永胜意识到碰上了敌人主力,立即下令部队展开攻势,并架设电台向的东总汇报。
有意思的是,据说当时“101”一直没接到6纵发来的电报,还以为廖耀湘兵团已经跑了,早早就上床睡了,26日一大早,“101”收到6纵的电文,一贯冷峻的脸上竟然情不自禁的泛起了笑容,他立即给黄永胜回了一封电文:
“盼你们顽强固守,勇敢反击,保持阵地,歼灭敌人”
就这样,廖耀湘兵团后路被截断,十万大军在广阔的辽西平原上被切割的 四分五裂,仅6纵一旅之师,就歼灭廖兵团2.6万余人,占全军歼敌总数的四分之一。
兵败如山倒,任谁都躺赢
用丁伟那话,老子一个师横扫他廖耀湘两个军。
东野名将都是战场上打出来的
6纵16师是林彪心尖子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