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籽果咋形成的?什么时候喷药?喷什么药无籽果形成效果最好

吴江野鹤 2024-04-07 08:06:32

果树无核果的形成是现代农业技术运用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它不仅满足了消费市场对无核果实的需求,还提升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本期图文,清江鹤将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果树“无核果”的话题,旨在探讨果树无核果的形成,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是如何产生“无核果”的,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图片01~02):花期喷施“植调剂”,可诱导苹果无籽果形成

无核果又称无籽果,是果实优良性状的表现,与普通果实相比,无籽果具有更高的商品附加值:

无核果又称“无籽果”,是果实优良性状的主要表现特征之一,与普通的果实相比,无核果(无籽果)具有更高更好的商品附加值。

无核果亦即无籽果,是指果实中没有种子或者只有少量败育的种子,或者种子数量比正常品种少的果实。

无核果的发现始于1934年人们从花粉提取物中的“生长素”处理作物“雌蕊”,而得到“无籽果”的偶然发现。

后來,人们用人工合成的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处理番茄,青椒,茄子和南瓜子房得到了无籽果实,印证了“生长素”处理作物“雌蕊”可得到无核果的科技发现。

图片03~04):梨花期喷施“植调剂”,可诱导梨无籽果或少籽果产生

1938年,科学家黄昌贤利用生长素喷施诱导西瓜花卉得到了“无籽无核西瓜”。后来,人们将这一发现运用于苹果生产,得到了“无籽苹果”。

这一系列的科技实验证明,果实无核果的形成与发育与“植物的激素”有关。这些植物激素可以刺激正常情况下不能够单性结实的树种,可以“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

这些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生长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吲哚类物质”“萘酸类”“苯氧羧酸类”(如二氯苯氧乙酸,三氯苯氧乙酸,对氯苯氧乙酸,对碘苯氧乙酸)。

“赤霉素”主要有GA中的不同类型中的赤霉素(酸)。“细胞分裂素”主要包括“激动素”和“嘌呤类物质”(如苄氨基嘌呤等)。

图片05~06):可在幼果期处理幼果,诱导果树无籽(无核)果产生

果树“无核果”(无籽果)的形成机制:

果树无核果的形成主要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遗传因素决定了果树是否具备形成无核果的潜力,而环境因素则通过调控果树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进而影响无核果的形成。

在果树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控制授粉、受精等环节,可以实现无核果的诱导。

具体来说,通过人工控制授粉媒介或授粉时间,使部分花朵无法完成正常授粉,从而形成无核果。此外,通过调控果树的生长环境,如温度、光照、水分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无核果的形成。

图片07~08):可在幼果期使用“植调剂”,诱导无核(无籽)果产生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上的应用,诱导果树无核果(无籽果)的形成: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果树无核果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可以诱导果树形成无核果(无籽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01)赤霉素能够促进果实细胞的伸 长和扩大,从而增加果实的体积和重量。在果树无核果的形成过程中,适当使用赤霉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提高无核果的产量和品质。

比如在梨的花蕾期或梨的盛花期用“赤霉素”200~500㎎/L,处理梨花2次,可以有效诱导梨的“单性结实”。

图片09~10):诱导无籽枇杷的产生

结出来的梨果外形较好,无畸形果,核小无籽,或果心小,可食用固形物含量较高,风味更优,丰产稳产性状较好。

赤霉素也是最早用于葡萄“无核处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途径就是通过“降低花粉发芽力或使其胚囊发育不成熟”,从而诱导形成的葡萄无籽果实。

亦即在葡萄的花后期或花后7~10天,用赤霉素200~300㎎/L处理葡萄叶片花序和果穗2次,可使葡萄全部无核(无籽)。

02)生长素则主要参与果树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包括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调控根系和叶片的生长等。在果树无核果的形成中,生长素的应用可以调控果实的生长速度和形态,使其更符合市场需求。

图片11~12):无籽枇杷的诱 导 产生

其主要物质包含有“吲哚类”(如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酸类”(如萘乙酸),“苯氧羧酸类”物质(如对碘苯氧乙酸,三氯苯氧乙酸,对氯苯氧乙酸,二氯苯氧乙酸等)。

比如在番木瓜即将开花时,“二氯苯氧乙酸”50~100mg/L喷施或幼果期处理幼果,可诱导产生番木瓜的无核果。

在猕猴桃的花期或幼果期用“二氯苯氧乙酸”喷施20mg/L各1次,可以显著降低果实的籽粒数。

03)细胞分裂素则主要促进细胞分裂和增殖,从而增加果实的细胞数量。在果树无核果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分裂素的应用可以提高果实的紧实度和口感,少籽或无籽果实。

细胞分裂素用于生产无核或少核无籽果实的主要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激动素”(糠氨基嘌呤)和“嘌呤类物质”(比如芐氨基嘌呤)。

图片13~14):诱导猕猴桃产生无核(无籽)果

比如在柑橘花前7天~10天用赤霉素50mg/L和吡效隆30mg/L复配使用,花后14天~20天(幼果期)各喷1次以上药剂,可以明显减少柑橘果树果实的种籽数。

在枇杷花序期,用赤霉素500mg/L和糠氨基嘌呤(激动素)20mg/L复配使用,对枇杷花序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无核枇杷”,食用率明显提高。

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果树“无籽果”(无核果)产生的使用时机: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时机对于果树无核果的形成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在果树开花前后以及果实发育初期(幼果期)是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佳时期。

图片15~16):诱导柑橘果树产生无核果

在开花前后,选择适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果树花朵的正常开放和授粉受精,为无核果的形成打下基础。而在果实发育初期,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则可以促进果实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在增加果实的体积和重量的同时,诱导果树无核果(无籽果)的产生。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应遵循科学的原则。可以根据果树的生长状况、环境条件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合理搭配和使用。同时,还应注意控制使用浓度和频率,避免对果树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样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图片17~18):诱导柑橘产生无核果(无籽)

写在最后面的话语:

果树无核果的形成是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成果,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通过了解果树无核果的形成机制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和时机,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的需求。

1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