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深耕,向上突破,推动农行成为上半年唯一业绩“双增长”的大行
· 来源:轻金融 作者:尚志科
优秀的银行,是能稳健穿越长周期的银行。
“好银行能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蓬勃发展,而最优秀的银行则能跑赢自身所处的宏观环境。”中信建投证券一份对全球银行业的研究得出上述结论。
放眼当下的银行业,“净息差”创20年新低,短期带来了不小的经营压力;但长远看,这恰好倒逼银行业练好内功,提升经营管理、风险防控和数字化等能力。
关键时刻,还要看大行。
农行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净息差1.45%,环比一季度上升1BP,净息差初步企稳回升。值得关注的是,在营业收入、净利润、利息净收入等核心指标上,农行是上半年唯一一家全部实现正增长的国有大行,经营业绩保持向上突破的势头。
“上半年之所以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首先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归功于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归功于各位股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归功于农业银行全体员工在各项工作上的积极努力。”农行行长王志恒在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透过这份财报,可以看到农行的改革创新举措积极有效,通过不断在“做强”和“挖潜”上下功夫,持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同时通过特色化经营,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模式,打造跨周期核心竞争力。
01
业务经营,向上突破
当下,银行业的定位、使命、经营发展与改革逻辑正在发生改变:
告别规模驱动、迎战净息差收窄等趋势,需要银行加快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需要银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新质生产力的打造,需要更强大的创新能力。银行业如何应时而变,因势而变,把握这些新变化、新挑战?
答案是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找到自身强大的源动力,有效平衡速度与质量、效益与风险,推动经营业绩稳健向好。
就拿净息差来说,这是目前衡量银行经营管理能力的“试金石”之一。截至6月末,农行的净息差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主要得益于在资产端围绕“三农”县域和五篇大文章,深挖实体经济需求,信贷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对净息差贡献进一步提升;负债端,积极传导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要求,不断强化客户基础,存款付息率较上年一定程度下降。
息差企稳,只是农行业绩韧性所展现的一个侧面。深挖这份财报,可以看到农行的向上突破,是全方位的,也是可持续的,展现出了优于同业的独特竞争力。
农行的稳健业绩,首先体现在主要质效指标均保持正增长。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65亿元,同比增长2.0%。营业收入3671亿元,同比增长0.4%。利息净收入2908亿元,同比增长0.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为10.75%,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为0.67%。资本充足率为18.45%,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3%。央行MPA评估连续9个季度保持A档。
保持增长态势的还有总资产规模。截至6月末,集团资产总计42万亿元,轻金融统计发现,最近三年农行的总资产规模增幅达46.53%,在国有行中增幅最高,比33.85%的平均增幅高12.7个百分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24年综合表现8项细分排名中,农行获得“增长规模”、“流动性”两项全行业第一。
其次,贷款投放合理适度。农行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优化强化实体经济金融服务。贷款总额24.4万亿元,新增1.77万亿元,增速7.8%,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个人贷款余额8.7万亿元,新增5922亿元。对公贷款余额14.3万亿元,新增1.55万亿元。
此外,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农行全口径客户存款余额34.1万亿元。其中,境内个人存款日均余额17.5万亿元,新增1.5万亿元;境内对公存款日均余额11.9万亿元,新增0.9万亿元。个人存款、对公存款日均增量均居同业首位。境内人民币存款付息率1.63%,较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
客户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农行坚持从客户差异化需求出发,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做深做细客户精细化服务,农行的产品与服务在亿万用户心中也愈发不可或缺。截至2024年6月末,个人客户总量8.71亿户,保持同业第一。农行的零售AUM、私人银行AUM、存款规模等指标也稳步提升。
最后,是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07%,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逾期贷款率等指标保持可比同业较优水平。贷款拨备覆盖率303.94%,拨备覆盖率继续保持四大行最高水平。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上半年的成绩)殊为不易,这也为全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验证了上半年的举措和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也让我们对下半年的经营业绩充满信心。”王志恒表示。
既往成绩已成为过去时,更加重要的是背后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从中可以窥见一家银行所积累的长期“内功”和“王牌”业务,以及会如何谋局未来。
02
乡村振兴 唯一一家连续4年“优秀”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围绕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任务与改革措施,县域农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这也对农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新要求。
乡村振兴是“细活”,更是“难活”,需要前瞻性布局,需要耐心,更需要定力。
近年来,农行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向县域农村客户提供全方位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紧紧围绕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目标定位,不断优化三农金融事业部运行体制机制,持续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作为唯一一家机构覆盖全部县域的商业银行,农行横跨城市、乡村两大市场,有约一半的网点、人员在县域。在乡村振兴一线,到处都能看到农行力量在生长。2024年上半年,农行积极把握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和乡村消费加快升级的机遇,服务“三农”和城乡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通过统筹服务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增加“三农”县域和城镇化贷款。县域贷款余额9.60万亿元,余额占境内贷款比重达40.1%;新增8267亿元,增速9.4%,高于全行1.6个百分点。
二是通过粮食安全等聚焦重点领域,不断深化金融服务。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余额9945亿元,新增1499亿元,粮食安全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乡村产业贷款余额2.26万亿元,增速22.8%。乡村建设相关领域贷款余额2.22万亿元,增速13.6%。
三是通过新产品新模式,助力强农惠农富农。截至2024年6月,“惠农e贷”余额突破1.4万亿元,增速29.5%。农行因地制宜创新推出“良田贷”、“冷链助农贷”等281个特色产品模式,满足县域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农行的营收结构中,县域金融营业收入不断提升,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截至2024年6月末,农行县域金融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达到了49.8%,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同业中,农行的乡村振兴布局已经持续走在前列,也越走越扎实,成为农行的一大差异化竞争优势。
近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度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农业银行获评最高等级“优秀”,是20家全国性金融机构中唯一连续4年获评“优秀”的参评机构。
县域金融的潜力,仍然值得挖掘。一方面,县域金融市场空间广阔,且竞争尚不充分,另一方面,县域经济受国家政策广泛支持。“在银行业普遍面临资产荒困扰的情况下,县域金融市场或能成为银行业务转型突破口。”平安证券指出。
这方面,农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率先将县域金融作为业务重点发展方向,持续增加县域金融供给的同时,还充分运用AI大模型、物联网等技术,努力破解“三农”县域业务成本高、风险大难题,经营质效稳步提升,探索出一条县域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之路。
03
数字化转型 “强改革”突围
做一家好银行,不止是做好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创新。
管理学界,曾经流行一种观念即“大企业不创新”。在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看来,实际上并非如此,规模并不是大企业创新的障碍,固守成功之处以及路径依赖才是。
规模、体量巨大的国有大行,通常被认为转型难度更大。但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国有大行转型改革更坚决、力度更强大。作为综合金融实力最为强大的金融机构之一,农行始终把自身置于金融科技创新最前沿。
“数字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也是农行改革创新最集中的体现,将数字化融入全行业务体系中,正在成为农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024年上半年,农业银行的数字金融布局提速,通过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强化AI创新应用,加快构建科技引领、数据赋能、数字经营的智慧银行新模式,不断提升数字金融服务质效。
具体而言,一是完善数字化产品服务体系。推出新一代线上产品“微捷贷3.0”,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政务、出行等场景金融服务,构建G、B、C端协作共赢的开放生态格局。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三农”金融服务。推出“农银惠农云”数字乡村平台,构建“e推客”、“三资管理平台”等涉农应用。县域掌银注册客户达2.41亿户,县域月活达1.06亿户;掌银乡村版月活跃客户数突破4000万户,增速23.1%。线上信贷“农银e贷”余额突破5.1万亿元,增速20.3%。
三是深化数字化渠道建设和经营能力。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MAU)达2.31亿户,新增1828万户,增速8.59%,持续保持可比同业领先。互联网高频场景超4.5万个。
四是加大人工智能的应用力度。提升重点领域AI应用占比,着力强化AI对业务经营管理的赋能作用。
五是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统筹三地数据中心机房供给,有序推进分布式核心工程,着力提升全集团一体化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持续强化业务连续性运行保障,确保提供安全、稳定、准确的金融服务。
农行的数字化创新,得到权威部门的持续认可。“轻金融”根据央行最近三年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项目名单”统计发现,农行最近三年共获得三个一等奖,总计15个项目获奖,获奖总数位居全行业第二。
“强改革”正在路上。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措施落地,市场活力和潜力将持续激发。农行的步伐依然坚定、有力,通过精准高效做好“三农”和实体经济金融服务,主动前瞻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是水到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