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省中医院绝对堪称“老牌”二字。而全年突破732万人次的门诊量又彰显出这家医院的活力非凡。这家老院是如何保持长青的?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南翼
封面来源:pixabay
近日,江苏省中医院中医药创新发展大会召开,回溯医院70年发展中医、振兴中医、创新中医的光辉历程——
要找寻江苏省中医院70年的历史并不难。沿着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一直走,在一片梧桐掩映中,看见郭沫若题写的院名后,再继续走上五六分钟,就能跨进医院的院史馆。
院史馆内,存放着一张已经泛黄的纸张,左下角是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签名。这是首任院长叶橘泉的任命书,也是江苏省中医院拔锚启航的原点。
“希望省中医院能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医院。”1954年10月4日,江苏省中医院门诊部开诊时,叶橘泉为医院发展定下了基调。
1954年10月4日,江苏省中医院门诊部在南京市石婆婆庵8号正式开诊。图为当时门诊内科、针灸诊室外景。
历史悠久,有口皆碑,在全国范围内,江苏省中医院绝对堪称“老牌”二字。而全年突破732万人次的门诊量又彰显出这家医院的活力非凡。这家老院是如何保持长青的?在日前举行的江苏省中医院中医药创新发展大会上,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道出了“名医大师、祖传秘方、优良院风”三大秘诀。
一院独揽五位国医大师名医名科荟萃建设高水平中医院
从1954年建院之初的门诊只有中医内科和针灸两个专科、27个诊室,到今日的门诊已经开展内、外、妇、儿、针、推等43个专科,拥有360间诊室,70年,江苏省中医院实现了质的飞跃。
1956年,江苏省中医院在南京市汉中路155号新建门诊病房大楼。图为1958年竣工使用的门诊部大楼。
走进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大厅,一抬头就能看见周仲瑛、徐景藩、干祖望、夏桂成、邹燕勤五位国医大师的巨幅照片。作为全国范围内诞育国医大师最多的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素以“名医、名科、名药、名方”闻名遐迩。
如果你随机提问一位来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患者为什么选择这里,大部分患者都会回答你:“我们冲着名医来的!”患者黄女士就是其中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她就因慢性肾炎成为了国医大师邹燕勤的“粉丝”。
“拥有5名国医大师、7名全国名中医、5名岐黄学者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在方祝元看来,人才始终是江苏省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要以国医大师精神为引领,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此,医院组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人才建设办公室”,制定医院中长期人才规划,实施“333人才战略”, 即建设好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人才队伍、老中青三大年龄梯队以及业务型、管理型、服务型三种类型的人才,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生动局面。
在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名医堂诊室里,江苏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中医师谈勇正在跟随92岁的国医大师夏桂成出诊,旁边还坐着五六个跟诊的学生。这样的传承场景,在江苏省中医院俯拾即是。
在医院工作近60年的全国名中医单兆伟也认为,传承对一家中医院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学生,我把常用的中药列出来,放在我门诊自制的小药箱里,展现给大家。一个个木盒子里盛放有400多种中药。每次门诊的时候给学生认得几味药,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他们的知识,不断地进行临床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单兆伟说。
名医个个有“徒弟”,年轻医生个个有“师父”。近年来,江苏省中医院依托“省中黄埔”人才培养战略“省中优才班”“省中青年岐黄班”“优秀青年博士培养计划”“博士后提升计划”“名医宝塔”等工程,不仅形成了老中青人才梯队,也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点燃了动力引擎。
在名医引领下,江苏省中医院形成了以儿科、妇科、脾胃病科、肾内科、心血管科、耳鼻咽喉科等为代表的重点专科,并充分发挥了重点专科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学科持续发展。
挖掘名方创制名药科技创新激活医院新质生产力
“黄芩油膏、肺宁合剂特别管用。”“省中医院在全国近30个省市有自己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中药地道,我们用得放心。”每天,来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2万多人次的患者中,超过半数的患者是冲着医院的“名药、名方”而来。
“名医坐堂、道地药材、精准调配、科学煎煮”这四句话概括了医院临床疗效的四大法宝,其中四分之三提到了中药对于临床疗效的重要地位。
“医院建院初期就汇集了孟河医派、吴门医派、御医后人、岐黄世家等江淮名医。名医荟萃、流派众多,为江苏省中医院留下了大批秘方。如今,这些秘方成为江苏省中医院深受患者欢迎的‘明星宝贝’。”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吴文忠说。
近年来,医院围绕疾病谱变化,结合中医特色重点病种,在挖掘古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名中医临床疗效显著的经验方,同时创新工艺,已拥有超过200种院内制剂,种类之多为江苏各大医院之首。
部分院内制剂。
医院对名方名药的发掘,离不开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这也是医院历经70年发展仍然马力十足的重要原因。作为江苏省卫生健康系统唯一试点单位,医院纳入江苏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名单”。
2021年以来,共实现新药成果转让19项,完成潜阳育阴颗粒、黄葵敛肠灌肠液、小儿降气平哮合剂、疮灵液、小儿消积通便颗粒和止汗灵颗粒等中药制剂产业转化,签订转让合同金额1.705亿元。其中2023年完成科技成果转让6项,合同金额5120万元,中国医院创新转化CMIA排行榜(2023)排名全国第12位。
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药检室主任周琴妹回忆:“1987年我刚来到医院制剂室时,条件十分简陋。‘敞口锅’里提取中药,‘搓衣板’上制作大蜜丸,合剂分装使用‘漏斗’。”2022,江苏省中医院中药制剂研发中心成立,这种简陋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
走进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中药制剂研发中心,伴随着智能化机器的运转,江苏省中医院制剂研发中心主任倪文澎介绍:“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一家医院建设的中药制剂研发中心,我们应当是目前规模和产能最大、研发数量靠前的。”
2022年12月28日,位于江宁的中药制剂研发中心启用。
70年来,医院的制剂产值从当初几万元到今天的几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勇开先河,敢于创新,是医院科研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原因。
以方祝元牵头的江苏省中医高血压病临床医学创新中心为例,该中心在高血压肾损害、高血压心力衰竭、高血压代谢障碍、高血压脑小血管病变和高血压流行病学五大领域开展科研攻关,传承研发防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中医特色制剂潜阳育阴颗粒。
40多年前,江苏省中医院肾病团队在临床中发现黄蜀葵花能让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转阴,研制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黄葵胶囊。2022年,由肾内科主任医师孙伟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国际化临床研究,在国际权威糖尿病期刊《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上发表,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案。
“以这些制剂为代表的中药新药,是省中医人以临床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翅膀,接续奋斗,不断创新的硕果。”吴文忠说。
“仁人爱院”之风蔚然“以病人为中心” 提升患者就医幸福感
2022年,医院北七病区消化内镜病房全体医护人员为要出院的百岁长者董奶奶举办了一场百岁生日会,并为她送上“信岐黄医术精神内守千年健,法阴阳经络动静合则万金汤”这副充满中医药文化气息的对联。
70年来,江苏省中医院始终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仁人爱院”作为院风代代传承。
为了给患者和家属静心、舒心的就医环境,医院还打造“园林式医院”,南院120米的长廊和门诊中医文化墙成为医院别具匠心的风景,散发出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气息。
为了均衡医疗资源,方便患者看病,2022年2月,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启用,2022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钟山院区揭牌,2024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江宁院区正式开诊,江苏省中医院“一院三区”格局形成。
为了解决“一号难求”的问题,医院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每日专家坐诊班次,从周一至周五每天均安排近600名专家坐诊。
节假日看病不方便?医院坚持开设周日门诊、假日门诊、夜门诊、午间门诊,尽量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不影响上班族工作、不影响孩子上学。
外地患者和高龄患者就医不便?专门设立“外地患者一站式中心”和“80岁就医零等待”服务,在检查检验各科室增设专用机器,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外地和高龄患者当日挂号、检查、拿报告,最大限度落实“让患者少跑路”。
建设“中医特色明显、专科专病齐全、临床疗效显著、中西医人才汇聚、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综合诊疗能力和临床科研水平逐年提高的著名大型综合性中医院”,70年来,江苏省中医院一直瞄准这一目标阔步前行。
“未来,江苏省中医院将以学术创新提升重大疾病诊疗能力,以模式创新培养中医药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以教育创新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以路径创新培育中医药主峰优势。”方祝元说。
/ END /
// 本文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弘扬中医有望!
感觉象做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