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比本科生还多,高水平大学普遍研>本,如此内卷为何?

说教讨教呀 2024-10-03 04:08:39

不久前,兰州大学发文称,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

9月初,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新生也首超本科生新生,这些消息就像一阵风,给予了内卷的全新信号。

一时间,关于高校本研“倒挂”的话题引发高度关注,不少朋友也在担心研究生教育质量能否得到足够保障。

事实上,部分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人数,超过本科生人数并不足为奇,早就已出现了,只是没有引起舆论注意。

高水平大学研究生人数普遍高

据北京市《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2023年北京高校预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29.6万人,其中研究生16万余人,比本科生多出3万人,今年,清华本科生更是不足3800人,而研究生人数则近1万人。

上海同样出现了类似情况:

同济大学2023年本科毕业生约4400人,硕博毕业生人数约6500人;

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本科毕业生有3928人,而研究生人数高达6422人;

复旦大学2022年新生15651人,其中博士硕士占比74%,本科生仅4120人,占比约26%。

从公开数据来看,目前全国已有28所“双一流”大学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超过了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人数27575人,本科生数7874人,“研本比”最高,达3.5:1。

2022—2023 学年清华大学共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203 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 35.27%。

也就是说,高水平大学“研本比”普遍较高。

学历内卷只会越来越严重

教育强国的其中一个巨大指标就是学历占比,高学历成为标配,就业、考证、考公考编、考研等都以学历为门槛,几乎身边所有人都主动或被动地“卷”了起来。

据教育部数据来看,2023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 1158 万人,同比增加 82 万人,2024 届预计达 1179 万人,同比增加 21 万人,可见,不学习只会被淘汰。

同时,对比世界强国,我国研究生水平还是很差。

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里,学术型的研究生,尤其博士并没有按学生定位,而是研究人员。

去年在美国佛罗里达,为了遏制我国的科技进步,佛州出台SB 846法案,禁止来自中国等7个国家的“研究人员”进入德州州立大学等实验室。

根据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CGS)2023 年发布的研究生入读与学位(GE&D)调查报告,2021-2022年度的研究生录取率中,博士为 21.7%,硕士及其他为49.8%。

其中能授予博士学位且具有非常高研究水平的大学有 146 所,这些大学的博士录取率为 19.2%,硕士及其他录取率为 45.4%。

从根本上来看,我们国家也会继续加强研究生量的扩招,那么科研势必会更卷,科技水平也能逐步推动。

低学历就业未来只会影响上升

许多职位,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专业性强或管理层职位,往往对学历有明确要求。

低学历者在求职时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进入某些领域或担任某些职位,从而限制了职业发展的起点。

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中,高学历者众多,低学历者在求职时,也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一般来说,学历较低的人可能会面临较低的起薪和晋升空间,在需要特定技能或知识的行业中,大部分企业可能更倾向于为高学历者提供更优厚的待遇和更广阔的晋升空间。

可见,许多高级管理职位、专业技术职位或研究性职位对学历有明确要求。

低学历者在职业晋升时可能会遇到学历门槛,难以进入更高层次的职位。

同时,学历教育不仅提供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软技能,而这些技能和知识是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于低学历者来说,尽早规划学历提升路径是明智之举。

可以通过自考、成人高考、在线课程等多种方式获取更高学历,通过参加实习、志愿者工作、社团活动等方式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

但是学历只是职业发展的起点,而非终点。

无论在职场中的哪个阶段,都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然而,虽然现在好多大学里研究生都比本科生多了,但是每个人还是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别一股脑儿地跟着“内卷”风跑。

每个人的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稳稳当当地走,这样才能真正地进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