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令出台,中年投标人何去何从?

文兜 2024-08-01 09:35:16

2024年7月2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份决定是在2024年7月18日由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决定》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应对中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确保养老金体系的长期可持续性。

“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挑战,这意味着退休人员数量增加,而工作人口比例下降,为了确保养老金体系的财务稳定,延长工作年限成为必要措施之一。通过渐进式的改革,逐步实施退休年龄的调整,给予劳动者和整个社会足够的适应期。”

《决定》一经公布,关于延迟退休的部分引起了劳动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各行业从业人员对此反应各异,但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高龄员工的身体健康与工作效率的下降问题。

▎在标书编写领域高龄员工问题尤为突出:

从事标书编写工作长期伏案、熬夜赶工是传统编标人的工作常态,不良的工作方式导致从业者早早地患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腕管综合征、视疲劳、职业性过劳症等职业病,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加上高龄因素导致的注意力与精力的下降;上述两个因素叠加直接降低高龄员工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根据大数据显示,一线标书编写人员的年龄分布相对集中在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中青年层次,即25岁到5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人员通常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能够胜任标书编写的复杂任务。

但随着延迟退休的有序铺开,高龄人员因职业发展向内转向更高级的管理岗位或专业咨询角色的发展路径可能会进一步收窄,同时因延迟退休的调整无法受到劳动法第42条与劳动合同法第14条的保护,引起高龄人员的外溢,流入劳动力市场,加大高龄员工再就业的压力,也对年轻人的职场发展空间造成一定挤压。

对于政府而言,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改善高龄员工的工作环境与工作质量、为高龄劳动者提供更加完善与全面的保障体制,成为摆在面前的一大挑战。

对于市场而言,如何为高龄员工提供更好的培训与转岗机会、如何平衡劳动力市场求职压力与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需要积极探索的课题。

根据大数据显示各行业对于“高龄员工”的定义不尽相同,详见下表,数据来源于网络。

结合目前市场的人力资源使用情况,相关人员需尽早规划,需适应延迟退休带来的职业生涯变化,积极地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具体到标书编写领域,伴随相关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标书编写方式普及率必定越来越高。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职场老员工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他们不仅可以利用其丰富的从业经验与专业技能,为通过自动化与智能化流程生产的标书提供一道专业检查程序,确保标书的质量和准确性;而且标书编写是一个准入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青年人初入职场时往往缺乏将知识转变为能力的经验与技巧。在此背景下,高龄人员可以将自己从业数十年的经验整理成册,给予青年人指导和启发。

这样一来,知识与技能得以在传承中不断发展,行业也在发展中不断壮大。通过这种方式,高龄员工与年轻一代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与互动。一方面,高龄员工的经验和知识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他们的职业价值也得到了延续;另一方面,年轻人得到了宝贵的指导和机会,可以更好地成长和提升自己。这种代际合作不仅提高了标书编写领域的整体水平,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下,应该更加重视高龄员工在各领域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他们与年轻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增大的挑战,实现行业的繁荣与壮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