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接见忽必烈后裔,对方临别赠一言,毛主席:我一定记在心里

品味红梦史说 2024-11-01 04:25:28

1957年,中南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是一名已有85岁高龄的老人。

他步履蹒跚,作一副最寻常不过的打扮,看起来与中国街头上千千万万个普通的老人没什么区别。

然而走出来迎接他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主席看起来对这位老人十分尊敬且尊重,一路边走边与他说话。

过了不久,又是这位老人从中南海缓步走出,而这次前来相送的还是毛主席。

他与老人依依惜别,送老人上车离开时还不忘贴心的用手掌挡住了车门上沿。

除此之外,老人还在临别时与毛主席交手相握留下了一句话。

而听了老人这句话后的主席竟然恳切点头,说自己一定会将这句话铭记在心。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能让毛主席如此敬重的人物可不多。

这位老人也并非是常常出入中南海的熟悉面孔,那么他的身份就十分引人好奇了。

其实这位老人名叫冒广生,大家乍一听这个名字或许不很熟悉,但如果提起元世祖忽必烈,想必大多数人都会发出一声恍然大悟的感慨。

他就是忽必烈的后裔,祖上还曾出过一个叫做冒辟疆的名人。

这人可比这位老人名气大多了,连毛主席也曾高度评价他是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一位。

但别看冒广生在知名度上略逊先祖一筹,实际上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神童。

在他年轻时,咱们中国还在使用科举制度,而他年仅17岁就考到了县试的第一名。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科举考试中取得县试第一名的含金量。

但在那个年代,一直到年过50才好不容易考过县试当上秀才的人也大有人在。

后来冒广生又去参加州试,又拿了第一,21岁时参加省试,结果还是他拿了第一。

《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大家都学过,文章中这位因为考上举人就疯了的范进就是刚刚通过乡试,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刚刚通过了一场省级考试。

而冒广生不仅能通过这场考试,还能在与全省读书人的比拼中大获全胜,一举夺魁,这超级大脑的含金量不必多说了吧。

21岁,才是我们现在大多数人还在读大学的时候,而我们现在知名度最高的省级考试,也就是公务员考试中的省考,还都要求大学毕业后才能参加呢。

不过后来,冒广生这位天才也在继续往上考的路上遇到了一点小小的挫折。

他考的是经济特科,在写卷子的时候就引用了卢梭的名言。

这位哲学大家在我们现代人的眼中可以说作为放进作文引用的名人再合适不过了。

可奈何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批卷子的张之洞就因为看到了卢梭这个外国人的名字把他给放弃了。

这对冒广生来说可谓是一场无妄之灾,而张之洞同样也觉得自己放弃了一个人才。

可没办法,毕竟那时候还是大清朝,统治者还觉得清朝是天朝上国,卢梭一个外国升斗小民还不配让大清朝放在眼里。

当然,考进士失利的冒广深也没有就此回家,上边的人怜惜他的才华,让他去刑部担任郎中。

结果好巧不巧,他审案子的时候又遇上了赛金花。

这位曾经因为保护过京城百姓而刷了不少群众好感度,冒广深自然也非常同情她,于是他在审判时玩了个文字游戏,要将赛金花向南流放一千里。

那会儿参与审案的官员但凡翻开地图看看就知道,让赛金花从原籍徽州向南走一千里,不偏不倚正好能走到上海。

1898年,著名的戊戌变法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拉开了帷幕,可惜好景不长,戊戌六君子不久后就相继被捕入狱,这场短暂的百日维新也正式宣告失败。

冒广生正好与六君子中的林旭私交甚笃,按道理说他是大清的官员,本不应该与这些“造反派”走太近,可冒广生还是在最后与林旭相伴通宵,此间深情厚谊令人感动。

后续,别看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多么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实际上变法失败后,普通人的生活还是会普通地继续下去。

冒广生在当时也是普通人中的一员,因此在之后的人生中他又继续按部就班的考试,考取进士后又按部就班的做官。

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已经在半个中国的各色职位上轮转了一遍。

战争爆发后他回到了上海,带着自己周游半个中国积攒下来的丰富阅历潜心在家中著书立说。

也正因他眼界开阔,在他所涉猎的领域中,冒广生这个名字都如雷贯耳。

紧接着就是几年来中华民族的血泪奋斗史,连年战乱不仅打破了大清王朝竭力维护的平静假象,也打碎了无数平常人家的日常生活。

直到新中国在一片硝烟中成立,冒广生的生活现状已经变得天翻地覆,战火的侵袭让他几乎完全失去了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优雅和体面,变得穷困潦倒。

好在新中国没有忘记他,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元帅亲自登门看望冒广生,不仅与他相对长谈,还给他解决了许多迫在眉睫的生计问题。

陈毅元帅宽慰他,一时的困难都是可以渡过的,上海市政府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最大化的帮助,让他安心写作文章。

被如此开导一番的冒广生对陈毅大为感激,不久后两人也成为了关系十分亲厚的莫逆之交。

直到1957年冒广生搬往北京小住时,还曾邀请陈毅元帅与其他几位好友一起参观故宫博物院。

同年6月,他又在陈毅元帅的邀请下,写下了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

命名为《对目前整风的一点意见》,文章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轰动了当时的文坛。

很快,人民日报也慕名而来,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

专访内容也在随后与这篇文章一起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两篇文章交相辉映,很快引起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注。

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抽出了2小时拜访冒广生,并且出于表达尊重之意,周总理还特意用了晚辈的身份。

炎炎夏日,总理却打扮的十分齐整,连领口上的扣子都没有解开哪怕一颗。

登门拜访时冒广生的儿子见周总理穿的如此严实,正想打开风扇,都被总理以老人不能受风为由制止了。

总理对老人致以了万分诚挚的问候,同时也对老人的生活流露出了真挚的关心。

最后总理提出,想让冒广生先生在北京多留几天,和毛主席见一见面。

几天后,冒广生果然收到了来自主席的邀请,他乘坐汽车抵达中南海时,刚下车就看到主席亲自等在门前迎接他。

两人聊的十分投缘,从政治时局到诗词歌赋,毛主席和冒广深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会客室的台灯一直亮到了深夜也没有熄灭。

直到最后冒广生主动起身告别,两人又是一番依依惜别,主席一路将老人送到了门口,在冒广生将要上车离去时,主席开口问他是否有一言相赠。

就像古时候的诗人墨客总会相聚在一起谈经论道,临别时再赠诗以表情谊,在那个时代,临别赠言也算是一桩文人交往之间难得的雅事。

冒广生闻言,只对毛主席说了一句话:中国共产党虽是一头威猛的雄狮,可身上也不免会长几只虱子,可要记得提防呀!

自二人分别后,主席也始终将冒广生老人的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并且对他愈发敬重。

而从这句话中也不难体会出,冒广生对新中国殷切的期许和盼望。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缔造的一切,也都正是冒广生穷尽一生想要实现的理想。

1 阅读: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