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大家的认知中,辛弃疾可能仅仅是个有名的诗人,文学家,殊不知这只是他的“副业,”在无聊中抒发情感,打发时间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而他的“主业”是一名军事家、战略家甚至还是一名“万人敌”的武将。人们常以“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来形容一个人勇猛,殊不知辛弃疾确实真实做到过于五万敌军之中,斩杀敌将的英勇事迹。
除此外他还是“预言家,”他曾预言金国将灭,蒙古当起,可却没被在意,最终含恨而终,这一切又是怎么回事呢?
辛弃疾的战略思想首先就是驱逐鞑虏,北定中原。
这里的鞑虏指的就是侵略大宋的金国,而北定中原就是收复北方失地,因为当时辛弃疾所在的国家是南宋。南宋是被敌人打败,逃到南方建国的,因此称为南宋。
当时的有志之士都渴望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辛弃疾在此基础上希望统治者把这定为国策,让举国上下的有志之士都能为此目标而努力。
为此辛弃疾还《九议》中表明:“从现在局势来看,这是一个困难的事,因为需要我们将此定为国策,举国上下,上到君王大臣,下到平面百姓,都应该为此事而共同努力。如今全国上下反对者,主和派太多,致使不能全心全意为之一战,这是兵家之大忌。故将此定为国策,断去主和派的念想,坚定决心,就可以成功。”
在定好目标,坚定信念之后,还要加强对敌人的了解。
例如辛弃疾在《美芹十论》中的《审势》《察情》《观衅》几文中,就仔细的分析了金朝的优劣势。
明确指出金国虽然兵多地广,但其内部已然出现了问题,一旦出现什么变故,必然就会分崩离析,土崩瓦解。
其次就是金国经济方面,看似财富丰足,实际上除去必须财政支出外,并没有多少资金足以养军队,故才也不值一提。
最后就是两国军队对比。金兵虽然多,但是内部不和,宋兵多受金兵所害,故而对金国仇恨指很高,在信念方面要比金兵强。
再接着还提出了富国强的策略。
以现在的综合国力是打不过当时强大的金国的,必须要进行一些军事的改革以达到强兵的目的。
而强兵的前提就是先要富国
辛弃疾在《九议》中表明:“富国不能是靠严苛赋税,而是节约一下不必要的支出。”
强兵则是在多方面提出了建议。比如加强军将的军事素养能力、提高士兵的综合素质,骑射能力、装备改进和加强等等方面。
其四就要加强骑兵训练,辛弃疾指出,金国之所以强大,主要就是强大在骑兵质量上。而宋代当时多以步兵为主,骑兵很少,且质量不高,南方更是没有马场,故而丧失了马源。
要想打败金国,就一定要重视骑兵的发展,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要加强。
最后就是要进行军队屯田,军队屯田制度最早是在三国时期确定的,当时为解决魏国粮草供给的问题,此计一出,大大解决了魏国粮草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军队士兵的供给问题。
辛弃疾对此也是大为赞赏,认为此时的宋国有必要进行军队屯田。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国家财政压力,还能满足部队补给。
辛弃疾的精准预言在此基础上辛弃疾提出了著名的预言“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中国之忧方大。”
要知道当时的金国最为势大,而蒙古还只是一个小部落,此时距离金国灭亡还有六十余年,辛弃疾就精确的预言到这一点,时间也是极为准确的。
当然辛弃疾不是凭空硬猜出来的,而是经过众多情报资料推理和判断,才得出这一结论的。
首先就是在《审势》中指出:“虏人之地,虽名为广,其实易分。惟其无事,兵刦形制,若可纠合,一有惊扰,则忿怒纷争,割据蜂起。”
说明金国虽然地广,没有战事可能无事,一旦发生意外,立即机会分崩离析。
其次又指出:“虏人之财,虽名为多,其实难恃”,“公实取一而吏七八之”,造成“民不堪而叛。”
说明金国虽然看起来很富有,但是其国家的体系过于囊肿和腐败,一旦发生意外就会全部爆发出来。
接着又指出“至于兵虽多,却实难调而易溃。”说明虽然其兵多,但是里面种族过多,发生战事调度起来是不容易的,很容易发生意外。
而此时的蒙古呢?
首先成吉思汗已经统一了各部,完成了整合,短时间内部不会出现问题,也不会因为内部原因而拖累到战事。
其次是蒙古当时虽然是游牧民族,可其君主比较有大局观,十分注重经济发展,加强与宋国的经济贸易联系,获得了许多铁器和一些生活品,这极大的改善了蒙古的经济结构,也从侧方面加强了军事实力。
一个朝政腐朽、人心不齐,且内部还有问题的金国怎么能打得过已经完成统一正在飞速发展的蒙古人呢?
而事实也正如此,辛弃疾的预言也一一得到验证。
公元1211年,蒙古的成吉思汗野狐岭大败金国,这也成了导火索。先是镇守东北的契丹人耶律留哥揭竿而起,宣布复辽。而后就是锦州的张氏兄弟干掉当时的节度使宣布建国自称为帝。
甚至就连女真将领也选择了反叛建立了大真国。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全国多地都选择了反叛,揭竿而起。
自此金国在蒙古、辽人等众多起义军的联合围攻下变得岌岌可危,朝不保夕。
最后于公元1234年,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就此覆灭亡国。距离辛弃疾的预言不多不少,正好62年。
踌躇失志,含恨而终明明辛弃疾已经预测到了,又给出了解决方法,但是宋国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一切又源于什么呢?
首先就是因为辛弃疾的性格,其为人过于刚正自信,说话直言无讳,这样的性格虽然适合做朋友,但是在官场却玩不转,为众臣所不喜。
就连他自己也深知这一点,如其言:“臣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
我知道,但是我不改,改不了。这就是问题了。不仅对朝臣同事这样,对皇帝他还是这个态度,这也致使他被朝臣排挤的同时,也为皇帝不喜。
朝臣对他的评价都是什么呢?
当朝丞相周必大曾上奏说“辛弃疾养了那么多的兵,浪费粮食,应下令让其缩减数量,选用精兵,至于他这个人太浮躁冒进,不可重用。”
户部尚书王蔺曾上奏弹劾辛弃疾在任期间为祸一时,肆意践踏庄家不珍惜粮食,贪污公款,甚至还草菅人命,当重查。
大文学家杨万里曾评价辛弃疾“为人多言难驾驭。”
甚至就连他的好友朱熹也曾说虽然辛弃疾是位将才,但是其为人肆意妄为,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
朝臣都如此看他,皇帝更是对其不喜,又怎会采取他的建议呢,对其打压还来不及呢。
其二是因为辛弃疾的身份特殊,他的祖父曾为北宋朝臣,后来投降了金国,在金国任职。而辛弃疾在投靠南宋前还参加过农民起义,这种种加一起都为南宋统治者所不喜。
除此外还因为当时的朝堂上下主和派居多,话语权极重,认为金国势大,不打我们就不错,还想着主动去招惹金国,实属不可取。
综上所述,辛弃疾的建议之所以没被采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朝堂主和派居多,认为此策不可取,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辛弃疾为人过于刚直,为众人所不喜,所以对他百般打压和排挤,还有就是他“特殊”的身份了。
结语诚如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营的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就是其的人生写照。
一心想着为国效力,去除鞑虏,收复失地,恢复中华正统,最后却至死也没有完成梦想,可叹可悲!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 [1]赵晓岚.辛弃疾战略思想“四面”观[J].军事历史研究,2012,26(02):161-168.
中国知网 [1]龚贤. 论辛弃疾的战略思想[C]//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中国词学研究会,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辛弃疾研究网站.纪念辛弃疾诞生870周年“辛弃疾与词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0:4.
中国知网 [1]潘良炽.辛弃疾宦途多舛的性格原因辨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19(06):29-32.
中国知网 [1]刘晓慧.浅谈辛弃疾的悲剧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3):156-158.DOI:10.13398/j.cnki.issn1673-2596.2015.03.055.
中国知网 [1]焦安勤.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爱国思想[J].兰台世界,2013(12):121-122.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13.12.007.
《美芹十论》
辛弃疾是宋朝名副其实的将才,军事家、诗人和民族英雄。是真正的文武全才,比那些包装捧红的强多了。
文能谋国作词,武能斩将写略,归能经营称豪!朝堂既不用我,我自当不受其害!辛稼轩[点赞]服!
文臣里最能打的,武将里最有才华的[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可以辛弃疾出生的年代不合适,要是早出生些时间,可以成为南宋中兴四将这一级别的军方大佬,要是晚出生个20年,就能赶得上开熙北伐,主导北伐了。
北伐本质上是个经济问题,打下来的地区怎么建没和巩固是个严重的问题,这方面辛弃疾是一点没讲,让南方士族长期输血养北方是做梦呢吧。
其实辛弃疾的想法是完全有道理的,北方多平原,又有放牧养马之地,而中原水土肥沃的地方其实多丘陵,吃大亏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英雄报国无门
那个时代是游牧民族民族崛起的时代。学习了汉文明,融合了汉地人民的智慧,兵器进步了。占据养马地,有机动性好的骑兵,穷苦又野蛮好战好杀戮,打不赢就跑,打赢了就杀光,所以很难对付。那个时代,大陆人民都深受其苦,欧洲进入黑暗中世纪。现在,科技时代,你怎么蛮也没有用,战马不如煮着吃值钱
糯宋不值得,唉。。。叹息辛弃疾
就因为他有破解之道,所以才无人理!
将军如何威武?策马南归旧闻! 梦驱八千虎贲,趋北经略三秦。 酒醒十篇王策,架上年久积尘。 人似冯唐易老,恨做临安闲臣。 惟伤匣中名剑,夜夜壁上龙吟。
虞允文也是文武双全,比老辛大了30左右,四川名相。
辛弃疾、岳飞这些将领,在辽、金、元这些中国本土政权都会得到重用,可惜他们生在宋这样粟特人建立的政权,根本不可能重用汉人将领。
孟老太师的长江防线基本可以让南宋苟延残喘下去奈何南宋党争实在是太严重了[笑着哭][笑着哭]
那时候蒙古是盟友
南宋配不上辛弃疾
功课怎么写就是啥成绩。
南宋内部思想都不统一如何北伐?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南宋从建立之初主和派和主战派就争斗不休,这样就别谈北伐的事情了
[点赞]
[滑稽笑]我穿越过去带他收复失地
自顾不暇
辛弃疾,文武全才
辛弃疾在的时候,成吉思汗没有出生[呲牙笑]
那时候宋朝连金国都应付不了,那有心思去预防蒙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