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打着“爱”的名义,却是在霸凌自己的孩子!

傲新菡 2024-04-07 03:31:08

“比校园霸凌更可怕的是,家长霸凌!”这句话,像一把尖锐的箭矢,直指我们社会中被忽视的痛处。相信大家都知道“校园霸凌”的存在,它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和困扰。然而,家长霸凌却更像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毒药,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试想一下:当你的孩子做错一件小事或者某次考试考砸了,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是说他两句?还是大声苛责他?甚至对他进行体罚,或者拳脚相向?还是说,耐心安慰和开导他?亦或是你还有其他的方式……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家长霸凌的影子——有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不是耐心教导,而是采取惩罚、辱骂等手段来解决问题。他们就像独断专行的君王,用严厉的统治来压制孩子的思想和感情。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变得畏缩、胆小,甚至失去自信和勇气。

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家长霸凌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它不仅会破坏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长期受到家长霸凌的孩子,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甚至可能产生自杀的想法。这种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也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

一、校园霸凌与家长霸凌

校园霸凌,它指的是在校内外发生的,由一个或多个学生对另外一些学生进行言语、心理或身体上的恶意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包括恶意取笑、恐吓、敲诈勒索、殴打等。

校园霸凌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年的报告,全球范围内约有32%的青少年在过去的12个月内经历过校园霸凌。这种行为通常包括身体上的侵害、言语或心理的侮辱等。长期反复的校园霸凌行为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而家长霸凌,又称为“家庭暴力”或“父母虐待”,是指家长对孩子的身体、言语和心理的虐待,这种行为可能表现为对孩子的过度批评、责备,甚至体罚。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和破坏性的行为,它严重侵犯了孩子的权益和尊严。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会对其心理产生持久的不良影响。

家长霸凌的行为通常比校园霸凌更加隐蔽,不易被外界察觉。因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家中,很少有其他人能够干预或阻止。而且,这种行为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对孩子造成的伤害甚至超过校园霸凌。荣教授强调,长期受到家长霸凌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自杀。

二、中国式家长霸凌的成因

在中国,家长霸凌的成因具有其特殊性。综合来看,中国式家长霸凌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来分析:

1.历史文化因素:在中国两千年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男尊女卑、大男子主义、夫权思想等观念深入人心,这种思想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形塑了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力关系,使得一些家长可能倾向于使用权威和控制手段来维持家庭秩序。

2.教育因素: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将之视作孩子成功的关键,而忽视了对孩子个性和能力的培养。这可能导致孩子在面对家长的控制和期望时,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家长霸凌的风险。

3.社会经济因素: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贫富差距。一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可能更加倾向于通过控制和压制孩子的方式来节约家庭资源。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可能导致部分家长将工作中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以此来减轻自身的压力。

4.法律及社会服务因素:尽管法律明确禁止家长对孩子进行体罚,但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家长并未意识到体罚的危害性,甚至在一些情况下,相关部门也未能有效地介入和阻止家庭暴力事件。此外,社会对酗酒、吸毒、重婚、“婚外情”等很容易引发家庭暴力的丑恶现象尚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手段。

5.性别角色与期望因素:在一些传统文化中,男性被赋予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责任,这可能导致男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控制更为强烈。同时,对女性的期待则更侧重于家庭角色,这可能导致女性家长更倾向于通过控制和权威手段来维护家庭的稳定和秩序。

6.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有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不畅可能导致误解和矛盾的积累。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而孩子也无法理解家长的期望和规则,就可能产生冲突和矛盾。

7.家长的教育方式:一些家长可能倾向于使用惩罚或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可能导致孩子在面对家长的控制和权威时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

荣教授表示,中国式家长霸凌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优化教育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社会服务等。

三、家长霸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长霸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家长霸凌会给孩子带来持续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容易使孩子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表现,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2.破坏自尊心和自信心:家长霸凌会破坏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和否定。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脆弱和无力。

3.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家长霸凌会使孩子面临更高的心理健康问题风险,如抑郁症、焦虑症、自闭症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4.影响家庭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家长霸凌不仅会影响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还可能影响孩子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种不良的家庭关系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外部环境时更加困难和无助。

荣教授表示,家长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权利,避免使用霸凌手段来解决问题。

四、家庭教育:预防家长霸凌的关键

面对家长霸凌这个问题,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首先,家长需要自我反省,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过度批评、体罚等行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们。

其次,家长需要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合理的对待方式,遇到不合理的对待时应该如何寻求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感受,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另外,在已有的诸多研究中,许多学者提出了家长教育的重要性。例如,李斯特(Liest)等人(2018)的研究发现,接受过家长教育的孩子在应对压力和冲突方面表现得更为积极和有效。另外,普林斯(Prince)等人(2019)的研究也指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从而减少家长霸凌的影响。

总的来说,家长霸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远超过校园霸凌。然而,由于它的隐蔽性和难以衡量性,往往很容易被忽视。

在中国式家长的教育模式下,家长霸凌的发生率较高。这不仅反映了我们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大的问题,也体现了我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够。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要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深刻了解到其危害性。

荣教授认为,对于已经出现家长霸凌的家庭,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指导;对于被霸凌的孩子,他们需要得到心理支持和抚慰,以帮助他们应对并走出心理创伤;对于实施霸凌的家长,也需要提供心理辅导和建议,以帮助他们改变不当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并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言而总之,“家长霸凌”是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社会性问题,它需要我们全社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努力和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对每个孩子都公平、都友好的生活和成长环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