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古——浅谈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映像书画 2024-03-20 02:48:05

陶古书法

创新是文化艺术的灵魂,是书画创作繁荣发展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我们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潜移默化、顺其自然的就画出你自己的东西自己的风格。这个东西既简单,又神奇,也很难。所谓简单,就是说中国绘画仅俩个字:笔、墨,这就是它在技术层面的内涵与传承。

不管是搞书法的,或是搞绘画的,都离不开笔墨。拿起毛笔画画,就是一根根充满活力的线条。我对传统的中国画肤浅的理解,就是画好点、线。只要把点线处理好,以书入画,这个山水画就是有着传统意义。如何表现它的艺术层面,就要复杂的多。中国画是写意的,是表达作品内美的文化作品,它不仅仅需要美的表象,更需要文化修养的哲思,这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画好中国画一要坚持以书入画;二是调动自我的学养;三是有别他人的造型能力。我不反对写生,但是我知道中国画永远不是写生写出来的。潘晓云老师讲他去写生的时候,其实在大自然中寻觅绘画的创作灵感。写生的过程中,既是创作的过程。我不反对写生,但是我也不追求写生。我认为写生的未必能画出佳作,不写生的也可能画不出好作品。这种理念看似很矛盾,其实中国的写生是目识心记,是对造化的再创造!成为一个艺术家是很难的,因为艺术是传承的、是个性的、是创造的。艺术家是如同造物主一般的艺术品创品。大家想想一个朝代能出现几个艺术家?中国画是散点透视,画的是胸中丘壑。

一个画家要多一点好奇心,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视频号、抖音等视频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包括什么量子纠缠、平行宇宙等问题。咱们做绘画的都要去学习、探究。天下之大还有更多不同的思维模式,比如时间,谁去定义时间?这都是人在定义这一层东西。所以说当我们创新,只要你画中国画,你就得拿着毛笔去写,你所谓的创新其实就是感受。我在几十年的绘画中完全能感体会、感觉到,画了好多咱们日常的生活,而且这些东西都不是写生获取来的感受。我们在大山里面转转,观察着、欣赏着、感悟着,景随心转,象由心生,留下了深深地印记,难于忘怀,难于磨灭,由此在目识心记中创造出极具生命力的作品,这就是创新。一个时代,一种感受。在自我的感受中画出时代的符号,这就是继承也是创新。

陶古

中书协、中美协会员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

北京六祖禅院书画社社长

作品欣赏

艺术家·陶古

陶古,原名陶勇,字子谋,号恒馨、侃庐、圆谋、六鼒、姿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理事,西安碑林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楹联学会艺术委员会理事,北京一道书画院院长助理,北京六祖书画社社长。

1959年出生于传统文化世家,幼承家教。艺术素质成长接受于上世纪革命文化时期的洗礼。从学校到知青,从部队到职场始终从事于文化艺术的创作工作。是位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较为成熟的艺术工作者。他创造性的提出:师造化,贵在加减;师古人,贵在革新。以继承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地创作理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