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的文章突然爆了,一夜之间阅读量破万

问道化鸣 2024-10-21 18:20:45

没想到上周的一篇文章,从昨晚开始,阅读量一路飙升,一夜之间,从原来的7000多,攀升到目前的近23000多,现在仍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太出人意料了(写完这篇短文,阅读量已过2·7万)!

第一个意外,以前,若有爆款文章,也都是发表过后一两天之内,然后归于平静。而这次的小爆款文章却是一周前的旧文章,不知道触碰到了什么“机关”,竟然能让已经“沉寂”的旧文起死回生,出现“爆燃”。

第二个意外,进入2024年以来,推荐量与阅读量持续低迷,从两年前的正常阅读量万数降低到千数,再到数百,几十阅读量的文章也不在少数,还多次被平台限流、扣分、处罚,很费解,很沮丧,也很无奈。

这一情况似乎从10月份开始有了一些转机,总结了一下,觉得很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文章内容“出圈”。我的账号标签是“史海探珠,明世事变迁之理; 道林穷源,察万物演化之机”,关键词是“史海”“道林”,而排在第一位的“史海”,与历史有关。

所以,回想一下一年前的爆款文章,几乎都与历史文化相关,与国家情怀有关,而本月的两篇小爆款,一个是罗素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对道家文化的推崇和中日美关系走向的预判,一个是汤恩比对中华文明的考察和对中国大一统思想,尤其是对老子思想的赞叹与期许,都符合历史文化这一标签要求。

所以,只要内容与标签相匹配,涉及历史文化与道家思想,应该都是受推荐的。

但是,平台好像也允许随时更换标签,以便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我也喜欢讨论国际时讯,我也可把我的标签改动一下,以道家思想解读天下,也未尝不可。但是一旦确定就不能随便“出圈”。出圈了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2、心浮气躁难以写出好的文章。今年以来越是阅读量低迷,就越是心浮气躁,下半年又喜欢上了短剧,看短剧的时间比写文章的时间还长。而以前,几乎全部心思都用在阅读与写作上,而且都与我所做的领域高度相关,也常常能找到写作的灵感。

今年以来的写作,只注重观点表达,却忽略了优质内容的输出,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话题。

3、第三点就是关于优质内容的输出。问题是什么才是优质内容?理论水平高,观点正确的文章一定是优质内容吗?这要看在什么媒体上发表。在高大上的社科院网发表的文章,放在自媒体上,阅读量不见得高,这是自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决定的。

在自媒体时代,任何一个领域的文章视频都不是完全由传统意义上的高质量决定的,高大上的理论解读不如家长里短式小猫小狗的微视频,最知识化的科学文化的解读文章,不如世俗文化,甚至生活趣闻受欢迎,平台不鼓励低俗、迷信、恶搞,但也没法阻止用户和读者观众的正常选择,事实如此,改变不了现状,就只能顺应现状。

4、关于应对现实方面的策略。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低头拉车不看重抬头看路,这话说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

平台有平台的规定,一个公用的算法,就是它的基本生存法则。作为创作者,这一年我的主要精力用在《道德经》的“释义”上,却忽视了对形式表达的用功,“信达雅”的释义抵不上一个“俗”的的冲击。我说的“俗”不是低俗,而是“通俗”,以前曾以半文言和骈体文写作的“解道”文章文章可谓“古雅”,反而能收获良好效果,比如。

还有两篇很喜欢的骈体文微头条,没找到。但无关紧要。我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案例说明,哪怕是文字古雅一些也不要紧,只要好玩的场景,引人入胜的话题,就有可能燃爆。

5、关于好玩。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但这却是自媒体时代的“文眼”,一篇下功很深,期许很大的文章可能不如几百字的好玩文章吸睛,因为好玩才能找到痛点、燃点。

我没找到的那篇类似“天帝与老子道童对话”之类的文章,虽然是用骈文写作的,但设置了玄幻的场景,又都是读者想知道的内容,所以一篇微头条也收获了数万的阅读量。

一篇高水平的理论文章,赶不上一篇随心所欲但好玩的微头条,这就是现实。好玩的内容从立意到标题,都得细心打磨,自己都不喜欢的标题、内容和叙述方式,不要指望别人喜欢。

要总结还有很多,但想到这里就写到了这里。也不知道这些“所得”是否算得上“所得”,如同老子说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这个“所得”也许只是自以为是“恍兮惚兮”的“所得”,但我相信把心思用在“所得”上,久之定有“所得”。

0 阅读:1